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
作 物 学 报
[11-12]
第 42 卷
≥ 0℃积温应高于 570℃
, 小麦晚播是否能满足冬前
合肥 600 kg hm–2 (含 N 20%、 P2O5 26%、 K2O 8%), 拔节 于拔节期和开花期灌 期追施尿素 (含 N 46%) 225 kg hm–2。 水 , 每次灌水量 70 mm 左右。病虫草采用常规管理方法。 6 月 7 日至 10 日收获。 1.3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1993— 2013 年河北省藁城市 10 月至 12 月≥ 0℃逐日 小麦出苗期标记代表性植株 30 株 , 记录第 1~第 4 叶 的出叶日期 , 计算这些出叶日期对应的冬前≥ 0 ℃积温 , 第 1 叶出叶日期与播种日期间积温的差值即为出苗积温 , 第 2 叶出叶日期与第 1 叶出叶日期间积温的差值即为第 1 叶的出叶积温 , 依次类推。 以 小 区 实 收 测 产 , 采 用 小 区 联 合 收 割 机 (CLASSIC, Wintersteiger, 4910 Ried in Innkreis, Upper Austria, Austria) 收获小麦 , 风干后称重 , 折算为含水量 13%的标准产量。 每小区收获 0.333 m2 内所有植株 , 统计总穗数 , 折合为单 位面积穗数 ; 随机取 50 穗统计穗粒数 ; 脱粒、风干后数 千粒称重 , 重复 8 次 , 同时测定含水量 , 折算为含水量 13%的标准千粒重。 相对产量=品种某播期产量 /品种播期 平均产量。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处理数据, 在 SAS v8e 软件 包中运行 GLM (General Linear Model)程序进行统计分析。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吕丽华
摘
梁双波
张丽华
贾秀领 *
董志强
姚艳荣
农业部华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 河北石家庄 050035
要 : 为确定河北省中部地区小麦品种适播期 , 筛选耐迟播品种 , 2011 年秋至 2014 年夏在河北藁城采用播期 ×品种
积温要求 , 形成高产壮苗群体 , 成为生产中必须考虑和解 决的问题。随着小麦品种改良和品种更新 , 品种生长发育 和产量性状对播期的响应特点在不断变化 , 即使是当前 的主栽品种 , 其产量受播期和冬前积温的影响也存在明 显差异。 针对小麦品种的最适播期 , 以往的研究多是针对某 个地区、 某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产量和产量构 成的影响 [13-15], 但缺乏系统研究 , 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 的品种 , 如何确定其最适播期?在冬小麦推迟播期的前 提下 , 能否保证不同品种冬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这些 问题的解决将为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另 外 , 当前冀中南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适宜冬前积温是否 与传统认为的冬前壮苗积温标准一致 , 也是值得研究的 课题。 本研究于 2011 年秋至 2014 年夏连续 3 个小麦季 , 在 河北省中部地区进行了 12 个冬小麦主栽品种的播期试验 , 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以及不同类型小麦品 种对播期与冬前积温的响应特征 , 为筛选耐迟播小麦品 种 , 确定该地区冬小麦安全生产的冬前积温的下限提供 参考 , 同时也为冬小麦、夏玉米两季合理和高效分配光、 热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6, 42(1): 149156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http://zwxb.chinacrops.org/ E-mail: xbzw@chinajournal.net.cn
DOI: 10.3724/SP.J.1006.2016.00149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recommend optimal sowing dates of commercial wheat cultivars in middle part of Hebei province, China and screen out wheat cultivars acclimatized to late sowing.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split plot design (main plot of sowing date and subplot of cultivar) in Gaocheng of Hebei province from Autumn 2011 to Summer 2014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owing date on 12 major cultivars and the response of cultivars to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before win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wing dat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rain yield, and the 12 cultivars ha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sowing date. According to yield changing rate subject to late sowing, the 12 cultivars were classified into insensitive, intermediate, and sensitive types. Insensitive cultivars showed stable spike number and yield under late sowing condition, indicating a wide range of preferred sowing date. The desire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before winter was 324–560℃. Intermediate cultivars also had a long period of sowing date with 362–566℃ before winter. Late sowing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grain number but the decreases of spike number and yield in intermediate cultivars. Sensitive type had a narrow range of sowing date and was not suitable for late sowing, because at least 511℃ before winter was required. Late sowing resulted in obvious declines of spike number and yield in sensitive cultivars. In the middle part of Hebei province, we recommend that the optimal sowing time in wheat production is Oct. 7–22 for insensitive cultivars, Oct. 7–19 for intermediate cultivars, and Oct. 5–10 for insensitive cultivars. Keywords: Winter wheat; Sowing date; Yiel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ultivar 热量条件决定作物的播种期 , 研究小麦生长发育和 产量性状对温度的反应 , 从而调整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 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有重要意义。 播期是小麦获得高产重要 的栽培措施之一 特性为依据
二因子裂区试验 ,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当地 12 个主栽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冬前积温的响应。 结果表明 , 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 ; 不同品种对播期响应差异明显 , 分为迟钝型、 中间型和迟播敏感型。 迟钝型品种对播期 不敏感 , 适播期长 , 冬前 ≥ 0℃积温范围为 324~560℃, 迟播后穗数和产量稳定 ; 中间型品种适播期较长 , 积温范围为 362~566℃, 迟播后粒数增加 , 穗数和产量降低 ; 迟播敏感型品种对播期敏感 , 适播期较短 , 积温大于 511℃ , 不宜晚 播 , 晚播后穗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试验地区 , 推荐小麦适播期为迟钝型品种 10 月 7 日至 22 日、中间型品种 10 月 7 日至 19 日、敏感型品种 10 月 5 日至 10 日。 关键词 : 冬小麦品种 ; 播期 ; 产量 ; 积温
, 确定适宜播期应以冬前积温、品种
。不同地域和气候因素对产量及其构成因
本研究由河北省财政项目博士基金项目 (F14E055609)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203100)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Finance Project for Doctoral Fund of Hebei Province (F14E055609) and the Special Fun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1203100).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贾秀领 ,பைடு நூலகம்E-mail: jiaxl2005@aliyun.com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nkyllh@163.com, Tel: 0311-87670620 Received(收稿日期 ): 2015-03-03; Accepted(接受日期 ): 2015-09-06;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 2015-09-16. UR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150916.0829.002.html
[3-5] [1-2]
素的影响不同 , 不同品种要求的最佳播期也不同 [6-9], 适 宜的播期可以创建优良的群体结构 , 利于穗数、穗粒数和 粒重的协调发展 [10] 。在冀中南地区 , 冬小麦 – 夏玉米轮作 为主要耕作制度 , 麦收秋播期间茬口很紧 , 因此 , 冬小麦 季提倡晚播。一般认为 , 冬小麦冬前形成高产壮苗需要的
Yield in Response to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before Winter in Winter Wheat
LÜ Li-Hua, LIANG Shuang-Bo, ZHANG Li-Hua, JIA Xiu-Ling*, DONG Zhi-Qiang, and YAO Yan-Rong
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rop Cultivation in North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Institute of Cereal and Oil Crops,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
积温数据 (图 1)来自河北省气象局。
1
1.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及品种 自 2011 年秋季开始连续 3 个小麦生长季 , 在河北省
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藁城堤上试验站进行田间试 验。 该区属华北太行山山前平原区 (38°41′N, 116°85′E), 年 均降雨量 484 mm, 试验期间不同播期间降水量一致。试 验地 0~20 cm 土壤含有机质 1.55%、全氮 0.097%、全磷 0.22%、碱解氮 72.7 mg kg–1、有效磷 19.5 mg kg–1 和有效 钾 91.0 mg kg–1。 12 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均为河北地区主栽品种 , 包括 4 个中晚熟品种 (冀麦 518、 冀麦 585、 金禾 9123 和婴泊 700), 4 个中熟品种 (济麦 22、山农 17、良星 619 和石麦 18), 4 个中早熟品种 (衡 4399、石优 20、中麦 155 和石麦 21)。 2011— 2012 年度全部 12 个品种参试 , 2012— 2013 和 2013 — 2014 年度仅选择衡 4399、 冀 585、 金禾 9123 和中麦 155 4 个品种参试。 1.2 试验设计 采用二因子裂区设计 , 播期为主区 , 品种为副区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