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

薛求知复旦大学出版社

导论跨国公司的当代现实和当代理论

0.1作为特殊企业群体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组织的高级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长期发展和演进的产物。

带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布局超越了国家的界限,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产生了。发展到当代,许多跨国公司已发展成为有若干家分布全球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而成的企业全体,即通过控股或持股方式分属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在一起,以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所组成的资本联合体。跨国公司在法律上已经突破了“公司”的范畴,它是若干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通过母公司对子公司控股或持股的方式而组成的跨国界的企业联合体。

0.2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基点

“跨国公司理论之父”的海默,首次提出了以企业优势为中心的直接投资理论,开创

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及其他学者的发展,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在不完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特定优势”(企业专有优势Firm-Specific Advanteges)的概念,认为跨国公司特有的垄断或寡占优势是其实现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

之后,雷蒙·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LC模型)和小岛清提出了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具特色,分别对“美国型”跨国公司金和“日本型”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进行了解释。

巴克利和卡森提出了内部优化理论,格鲁曼优化了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

邓宁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目的是综合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以形成一种综合的和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该理论建立了一个“三优势”分析模型,认为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具备“三优势”,缺一不可。

前述跨国公司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形成了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主流。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刘易斯·韦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适应性技术理论、托兰悌诺和坎特维尔的技术创新升级理论。这些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虽然实力小,不具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大公司优势”,但也因为其自身的优势,也可以进行跨国经营。这些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动因和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有力补充。

从战略管理角度研究跨国公司:斯塔福德和威尔士研究跨国公司如何适应复杂的环境和战略的改变而改变其组织结构;巴特雷特和高绍尔和诺瑞亚以及高绍尔和维斯尼突出战略管理和协调的重要性,被称为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学派;波特区分全球战略和国家战略,并从价值链的分析角度出发提出“战略优势”概念;考库特指出,跨国公司利用“战略优势”可以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经济,并可通过多国的子公司网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最大限度地加强竞争优势;基于“战略优势”的分析,马克奇里对折衷范式进行了修改,提

出“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战略优势”分析模式。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因此也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理论的核心是要对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原因进行解释,这些理论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跨国公司为什么会产生,即聚集于跨国公司的存在机制。

而从海默提出的创造性垄断优势理论开始,优势分析就构成了跨国公司传统主流理论的核心内容。海默认为,由于市场不完竞争,跨国公司在国内获得企业专有优势,并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加以利用和控制,这就是垄断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企业专有优势成为解释企业跨国公司存在的重要工具。

后来,有的学者专门研究了能够产生垄断优势的市场不完全性的类型和形成原因,而更多地揭示了企业专有优势的主要内容:比如跨国公司的核心资产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甚至基于宏观经济分析的货币优势等,总体认为企业专有优势是跨国公司存在的基础。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尽管内容差异很大,但是它们还是从不同角度解释跨国公司的存在。前者实质上认为跨国公司的存在是技术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保护其技术优势所采取防御性行为,PLC模型正是说明这种优势推广和利用的过程;后者虽然分析的主体是投资国而不是企业,但其主张是明确的;跨国公司的存在,遵循的时比较优势形成的分工原则。

巴克利和卡森提出的内部化理论,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跨国公司的行为,认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内部化的成本时,就会产生“内部化优势”,而当市场内部化的范围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作为一种综合性理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建立了一个OLI分析范式,并认为企业只有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国际直接投资才成为可能。简言之,是这三种优势的存在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存在。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解释跨国公司存在的原因和机制问题,企业能够跨国经营是因为它们拥有的垄断优势,而对垄断优势的海外扩张和利用就会产生跨国公司。

这些理论的局限性也有现实变化的原因。传统的主流跨国公司理论主要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正值全球跨国公司大规模成长与扩张时期,相应的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便应运而生,因拥有优势而对外投资的“优势前提论”自然也就成为理论的核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全球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日益呈现出动态复杂的特征,传统跨国公司理论构建中的许多前提假设在今天事实上经济不复存在了。因此,传统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加之现实的演变与发展导致了其对今天的跨国公司问题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为什么一些不具备“优势”的中小企业也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

0.3 跨国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

自1980年代末期、1990年代初期以来,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日益明显的超强竞争作用下,有利于环境稳定的国界、规则与控制等因素正趋于瓦解,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正从以前相对稳定的静态环境转向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得以建立的许多前提假设在今天已不复存在,跨国公司面临着在“在动态环境中求生存”的现实。

一、巨变的时代

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动态环境下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