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土文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刘晓青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3期

摘要: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故事,这是一个地方宝贵的与众不同的文化资源。本土文化既是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包括本地的宗教、风土民情、民间俚曲、人文歷史等,带有鲜明的地域烙印。

关键词:文化;资源;教学;运用

一、让“活着”的本土文化资源走进课堂,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但在现实中,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局限于现成的教材,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授者”,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教材,学生的任务就是“学”教材,考试则是“考”教材,而忽视了课程的生成性与构建性,使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土文化资源作为特色资源,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亲切和熟悉的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在浓郁的氛围中感受文化,品味文化,以丰富精神世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彰显文化自信,提升担当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四川德阳作为古蜀之源、重装之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德孝文化”是中国“二十四孝”之一“天下第一孝”东汉大孝子姜诗。迄今,“涌泉跃鲤”、“安安送米”等故事如清泉流芳,化育子孙,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和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李氏家族:李调元与其父李化楠,与其堂弟李鼎元、李骥元连中进士,李氏兄弟同入翰林院,为罗江留下了“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中江人丁红玉身残志坚,自力自强,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

学习革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特级英雄黄继光60多年前,在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用他惊天动地的一扑,以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孔,英勇献身,保障攻克高地,诠释了一个军人的血性。

黄继光连将英雄精神永远传承。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而作为空降兵“精锐部队”的黄继光连15人组成的空降兵小分队临危受命,从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侦察灾情,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当时这项任务遇到很多不容易的情况——通讯设施没有、气候环境不固定、地图显示与实际情况差别大。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一直持续了将近100天的时间。当时12岁的程强是受灾的孩子之一,大批空降兵官兵进入他的家乡四川什邡,在最后送别救援部队的人群中,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一幕刚好被定格在媒体的镜头中。如今,程强实现了当年的誓言,成为了一名空降兵。

黄继光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烈士建立的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城东魁山脚下,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12大地震中极重灾区的什邡、绵竹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体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而凝结成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

展,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支撑灾区人民渡过难关的精神支柱,是激励灾区人民搞好灾后重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

感受德阳城市雕塑,展现城市魅力。作为文化构成部分的城市雕塑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城市雕塑代表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面貌,以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树立创新意识,文化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有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广汉三星堆遗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充分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

三星堆古遗址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2013年就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三星堆荣耀觉醒》是以“三星堆古蜀文化”为题材创作的52集3D动画。该片围绕三星堆的未解之谜展开叙述,采用冒险、探索作为主线,挖掘历史文物表象下隐藏的神秘文明,辅以宏大深远的历史背景,构建一部有关善恶、美丑之争的动画作品,在央视等150个电视台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播出,获得广泛好评。

绵竹年画:全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

绵竹年画的拿手好戏是表现农耕文化,大方使用旧元素更显童趣。两个憨态可掬的小朋友在天安门前绣起五星红旗,爱国不是狭隘民族主义,因此雄伟的天安门上,他们加上了两只放飞的白鸽,寓意中国人爱好和平;“敬业”,是蓝天白云下胖乎乎的俩小子手拿铲子镰刀,他们的脚下是累累果实; “诚信”是两个可爱的年画娃娃一左一右拿着橙子和杏子,他们身后,一口鼎旁立着一面玉牌。“立牌为信,一言九鼎,橙子和杏子是取‘诚信’的谐音。”“友善”的形象很温馨,白胡子老爷爷站在树下,一个小男孩举起水果要递给他;

画面浅显易懂又内涵深刻,既保留绵竹年画本色,又表达新的精神,是这组宣传画的显著特点。它们是源于民间的,与百姓的理解方式非常契合,雅俗共赏,让人容易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