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措施]河南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措施]河南省水资源综合利用
规划
摘要从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工程统一规划等方面,总结了灌区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措施
TV213.4A 1007-5739(xx)03-0285-01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很低,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为70%~90%,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对于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现将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的措施总结如下。
1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现有的灌区改造,在水源的设计上,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引水。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灌区改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合理调控,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源。此外,经过适当处理的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废水以及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地下咸水等都是灌溉水源。在生
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且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增加降雨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和潜水蒸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有利于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而且能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干旱年适当多开采,多雨年得到补偿),提高农业用水的保证率。劣质水处理利用是增加灌溉水源和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措施。劣质水包括工业和城镇生活污废水、地下咸水。污废水经过处理使之达到灌溉标准,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灌溉水源,还可防止污染环境,其充分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2井渠结合
井渠结合是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有效途径,其机理是调控地下水埋深在适宜的状态,通过降雨入渗地下形成土壤水和地下水。井渠并用、优化调度水资源,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方式:一是春灌。地下水位回升到最高,返盐盛期,采用群井汇流,井渠间灌,防止返盐;二是夏灌。以井为主,降低地下水位,预防渍涝;三是冬灌,河水充足,渠灌可用于洗盐补淡。
3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目前,水资源管理为政及多部门争权现象普遍,在上游地区,大引大排,大水漫灌,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导致渍涝灾害加重和
土壤盐碱化蔓延;而下游地区则由于河道来水供不应求或枯竭,不得不掠夺性地开发利用地下水,以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灌区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在制订灌区改造规划时不能忽略。灌区水管理机构给各地区和各部门分配的水资源,要以这些地区和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为前提。
4工程统一规划
渠系工程的理想配套模式是干、支、斗、农毛各级渠道都经过防渗处理,各级调控建筑物一应俱全。如果都进行防渗处理,都安装闸门,不仅投入大而且很难维护。因此,在灌区主体与末级灌溉工程的规划方面,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规划。一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非工程性节水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灌区管理主要是理顺供水和用水机制,灌区优化配水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区的可供水量、作物的需水量和生产函数以及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制订灌区水量调配方案。节水灌溉制度是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优化分配,采用非充分灌溉,限制对作物的水分供应,在作物生理需要、关键时期进行灌水,加大土壤的调蓄能力,增加降雨的有效利用。二是在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规划灌溉用水[3-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和工业挤占农业用水,农业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
表现在: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部分地区覆盖率减少;草地生态破坏加重,目前全国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水蚀水土流失面积为179万km2;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化扩展速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1 560 km2/年增至80年代的2 460 km2/年。为了抑制这种恶化的趋势,国家已将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保障生态环境用水,有助于流域水的良性循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长期引用河水灌溉,通常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在一些灌区,由于过分强调渠系衬砌,导致渠系两侧的树木因缺水而死亡。在制订灌区改造规划时,应该将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作为重要的制约因素纳入到规划体系之中,尤其是对于干旱、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的半湿润的三北地区灌区,规划要保证生态用水,为生态用水预留较大的空间,这不仅符合可持续战略要求,而且也是灌溉自身所必需。在考虑生态用水时,总的原则是:灌溉不能导致当地及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井灌区应保持采补平衡,不能出现过量超采而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渠灌区为流域生态环境林木用水、草地用水、生物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提供保障。
5 __
[1] 高建峰.淮北井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模型[J].安徽水
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1):10-14.
[2] 阎存立.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xx(9):28-30.
[3] 王大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型灌区[J].黑龙江水利科技,xx(4):196-197.
[4] 张洁,樊亚军.抽黄灌区水资源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xx(15):304-305.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