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第一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8/72
三种新型轨道交通的功能 • 客运专线 • 城际铁路 • 城市轨道交通
区域对外交通联系
城市群间交通联系
城市内交通联系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9/72
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轨道交通网规划
干线铁路网规划
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厦深高铁、广深港高铁(深港段)、广东西部沿海高铁、广珠铁路
5/72
本讲提要
1.1 引言
1.2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概念
1.3 网络运营组织的特征 1.4 网络运营管理模式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6/72
1.1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征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时间与空间规律)
(2)站间距短(北京200km,123站;上海186km,123站)
(3)速度较低(更注重中转衔接设计) (4)列车编组较小,列车发车(追踪)间隔短(大客流管理) (5)采用直流或内燃牵引(技术) (6)无须预定(无固定)座席(主宾关系)
六号线 十二号线 十一号线 十九号线
五号线 一号线 十号线 二 号 线 八号线
十三号线
二 十 号 线
四 号 线
国内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北京为例
出行水平增长的公交 主导发展阶段 (1978-1985年) 私家车迅速增长的 快速机动化阶段 (1996-2006年)
1.00 0.90 0.80 0.70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组织理论与技术
第一讲 网络化运营概述
主讲wenku.baidu.com师简介
毛保华: 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教授。指导硕
士毕业生80余人,博士毕业生近30人。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系 主任,北京市教学名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主编。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城市 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铁道学会运输专业委员会委员。
• 刘智丽:负责第三讲
• 柏 赟:负责第六、七(与梁肖)讲
• 蒋玉琨:第五讲(部分)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2/72
课程讲授计划
第一讲 网络化运营概述 第二讲 城市交通补贴的方法与政策
第三讲 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票务清分方法与实现技术
第四讲 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上)
第五讲 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下)
•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破土动工,1969 年10月1日建成通车。2012年底,北京市已建成并 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共16条,总里程442km, 共261个车站,日均客运量达674万人。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14/72
厦深高铁
广深港高铁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10/72
2020年城际铁路网规划
广清城际 广佛环线 佛肇城际 肇顺南城际 广惠城际
广佛城际 佛莞城际 莞惠城际
惠深城际
中南莞城际 广珠城际
珠海市区-珠海机场城际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11/72
2020年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示意图
九号线 三 号 线 二十一号线
第六讲 轨道交通资产管理与维修养护技术 第七讲 轨道交通换乘组织设计与节能技术 第八讲 轨道交通资源共享与应急管理技术及课程测试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3/72
课程简介
•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理论与技术 • 32学时 考核方式
平时占40%(课程作业、考勤、提问等) 期末考试占60%(开卷)
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指数 人均私人机动车保有量指数 人均非机动车保有量指数 人均公共交通客运量指数
0.60 出行水平较低的非机 人均出租车保有量指数 动化交通主导阶段 0.50 ( 1949-1977年) 0.40 0.30 0.20 0.10 0.00 1950
出租车主导发展的 机动化前期 1960 1970 1980 (1986-1995年)
参考资料
毛保华,刘明君,黄荣,杜鹏等著,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 织理论与关键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 毛保华,四兵锋,刘智丽著,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管理及收入分 配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7 .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4/72
课程简介
• 上篇 网络化运营组织模式与资源共享技术
• 结合对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基本特征的分析,从宏观上 探讨网络化运营组织管理模式,研究网络化运营环境下多运 营商的票务清算方法与技术。探讨政府对轨道交通企业运营 的补贴技术。最后讨论轨道交通网络环境下的运营资源共享 技术,研究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应急事件的处理技术。
(7)列车与乘务交路分离管理
(8)非全天营业(维修模式不同)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铁路与城市公交 的复合体
7/72
三种新型的轨道交通
• 客运专线:解决城市对外交通问题,全方位提高城市群地 区的对外辐射能力 站间距在8km以上,速度200km/h以上,高峰小时能力0.51.0万人/方向。 • 城际轨道交通:解决城市群地区城际快速联络问题,促进 整个区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站间距在3-8km,速度120-200km/h ,高峰小时能力1.52.0万人/方向。 • 城市轨道交通:形成市内快速通道,保持对对外交通系统 的快速集疏运能力与效率。 站间距在1-3km,速度80-120km/h,高峰小时能力2.0-4.0 万人/方向。
1990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主 导的结构调整阶段 (2007- )
2000
13/7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 我国城市化发展增加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独享路 权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成为解决大城市中心城区 道路交通供给不足的一种普遍选择。 • 2012年末,我国内地已有17个城市共拥有2064公里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预计“十二五”末内地各城市 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里程将超过3000公里。
• 下篇 网络化运营组织方法与实施技术
• 重点分析和讨论跨线旅客换乘组织模式、线路间列车过轨组 织方法、共线与支线条件下的列车运行组织、多交路列车运 营组织技术、快慢车结合列车运行组织方法、可变列车编组 技术、网络化运营环境下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以及网络列 车运行计划一体化编制方法等问题。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