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对策
摘要】目的: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
生呈上升趋势,通过采取护理干预对策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减
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方法: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评定,
神经功能评价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
量表(HAMD)进行评分。通过对卒中后抑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护
理干预对策实施。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HAMD呈正相关,日常生活依赖程
度评分与HAMD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护理人员应针对卒中后抑郁的主要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脑卒中后
抑郁的发生,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96-02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灾难,其并发症直接影响着
患者的自我形象和生活质量。卒中后抑郁(PSD)指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
性抑郁症,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并发症之一。卒中后的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关系紧
张及生活不能自理等一系列变化,导致PSD发病率高达25%~60%,且在卒中后
6个月至2年内最严重。[2]卒中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如不给
予治疗,抑郁症状至少持续7~8个月,而抑郁症又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形成恶性循环。PSD除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外,还减慢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
并可使死亡率升高,而且增加了医疗开支,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在积极治疗和康复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防止和治疗脑
卒中后抑郁是非常重要的。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脑卒中患者87例,男51例,女36例,年龄31~83岁,平均57.8岁。其中脑出血48例,脑梗死39例,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脑卒中2周以内的
急性期患者、严重痴呆、意识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影响抑郁情绪表达者
除外。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入院2周后每月进行一次心理评定,神经功能评价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并随访,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标准,对有抑郁情绪
的患者进一步评分,总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3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87例患者中,合并PSD者30例,发病率34.7%,其中轻度抑郁16例(19%),中度抑郁10例(11%),重度抑郁4例(4.7%),绝大多数患者为轻、中度抑郁。经
治疗2周后,有效率为37.1%,HAMD评分18.3±2.1;4周后有效率为84.3%,HAMD评分为7.5±2.3;HAMD评分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后显著减少。神经功能
缺损越严重,日常依赖程度越高,抑郁症状越明显。经多因素分析得知,再次卒中,内向不稳定个性,左、右大脑半球前部病灶,家庭矛盾,社会支持与抑郁发
生密切相关,简而言之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躯体、心理、社会3个方面因素有关,故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抑郁状态因素分析
2.1 损伤部位
本组病例中左右半球损伤,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脑前部损害最常发生抑郁症。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病程
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后运动障碍与言语障碍越重,生活自理能力越差PSD的
发生率越高。研究发现卒中后6~12个月二者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因此,[3]目前
认为PSD不是对躯体功能缺损的一种简单的情绪创伤反应,躯体功能缺损本身不
能诱发抑郁的产生,一旦发生抑郁,两者相互影响,抑郁将阻碍躯体功能的恢复。
2.3 认识障碍和经济状况
本组患者70%来自农村,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渠道少,对疾病的认识缺乏,
易产生恐惧、失落情绪,认为自己丧失了对事物处理的选择能力。患者很多没有
固定收入,住院费用对患者构成经济压力,身体状况让自己对生活无能为力。双
重因素易产生抑郁情绪。
2.4 性别、年龄和性格、家庭
通过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易患PSD,因为女性患者心理较脆弱,更易受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的影响。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格有关系,一般来说,
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PSD,性格趋于内向,同时存在神经质、易怒,发生脑卒中
抑郁的几率要高。另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应对突发疾病和事件的心理支持很重要。一个生活工作完全独立的人,由于突发疾病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易产生
悲观失望情绪,如果同时得不到家庭和社会支持,久而久之患者性格改变。
2.5 既往史与并发症
本组病例中,再次卒中者及并发症越多,PSD发生率越高。在相关因素中,
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职业、民族和居住地对PSD也有一定的影响。
3.护理干预对策
卒中后患者因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的丧失而感到抑郁、绝望,表现出情
绪低落,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对治疗和训练持怀疑态度,对生活绝望。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及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变化,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适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走出抑郁。[1]研究表明,对脑卒中
后抑郁病人进行早期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
康复,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3.1 认知心理干预
3.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用首轮效应取得病人的信任。[5]首轮效应是人
们首次接触某一物所获得的感知,由此而形成的第一印象。良好的首轮效应是护
理此类病人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娴熟精湛的专业
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尊重病人的人格,用行动、亲情和友情感动他们,从
而进行有效沟通,积极为病人提供治疗信息,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3.1.2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注重沟通技巧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思维迟钝,言
语减少和缓慢,生活不能自理。沟通时鼓励病人抒发自己的感受,在交谈中,应
避免简单、生、冷、硬的语言。同时重视非语言沟通,通过眼神、手势、拉手、
抚摸等肢体语言传递对病人的关心支持,可以起到良好的安抚作用。
3.1.3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心理康复是应用心理学知识和心
理治疗方法对卒中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整,护士应通过敏锐、细心地体察病人
心理反应,在急性期、治疗阶段、残疾阶段、适应阶段四个期间详细了解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