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形态及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2.3、长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结构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情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assify), 即可得到明确的城市职能等级体系,分为核心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组团城市四个等级。 城市等级 核心城市 数量 1 城市名称 上海
中心城市
次中心城市 组团城市
2
3 10
南京、杭州
苏州、无锡、宁波 南通、台州、镇江、扬州、泰州、嘉兴、常州、湖州、绍兴、舟山
在此基础上,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在各主成分上的得分可以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中各城市的职能 定位和发展方向都各具特色,城市之间产业、经济的互补性强,交流频繁。上海作为核心城市,辐射 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主次中心城市发展,主次中心城市又进一步带动各组团城市的提升 。整个城市群呈现出由核心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组团城市按照由疏至密的空间规律分布的 ,层级明显的空间形态。
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城市化的条件得天独厚,有利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同时,国 家的政策倾斜使得多批大项目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落地,从而不断加快核心、中心城市的发展 速度。核心、中心城市又不断辐射周边城市,从而带动城市群全面发展。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发挥的程 度不同,使得城市分级日益明显。
2.3、长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结构分析
上海 经济 实力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城镇人口(万人) 第三产业贡献率(%) 工业增加值(亿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亿美元) 1957 1217 53.66 890 690 杭州 683 341 46.29 342 283 宁波 566 198 40.36 314 247 嘉兴 259 130 34.40 155 144 湖州 148 80 34.66 84 75 绍兴 318 140 34.96 191 131 舟山 70 36 43.78 32 48 台州 280 103 40.41 148 109
2.6、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形态影响分析 对于城市化的影响
一核多心模式能通过对于核心、中心城市的培育,创造 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在一核多心模式的影响下,长三 角城市群形成了强有力的核心、中心和次中心城市,对 组团城市和周边城镇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同时,多个中心的特征,能有效地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本文对上述16 个城市的20个 指标进行了综合 考察,并利用 SPSS软件对指 标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有效主成分, 并对各有效主成 分进行综合聚类 分析,从而明确 长三角城市群的 职能等级结构。
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国际 化程 度 出口总额(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外资金融机构数量 召开国际会议次数 人民 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元 ) 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量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美元)
89.64 24.21
75.47 22.67
50.24 25.81
62.73 32.36
26.01 24.56
高等院校全职教师数量
环境 质量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 污水达标排放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6854
40.62 95.53 85.81 77.00
24017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2.5、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形态形成机制
长三角城市群一核多心模式形成机制
长三角城市群中,核心城市上海具有很强的经济基础和城市竞争力,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直占据优势地 位。中心城市杭州、南京分别是浙江、江苏两省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一直是东 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核心、中心城市的发展优势为一核多心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6
175 8.40 1 25 3521 64 6316
50
33 15.86 1 48 3180 64 6270
138
118 2.39 6 102 3248 106 10143
文化 教育
每百人拥有图书馆藏书 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重(% )
459.66 38.61
146.18 31.42
107.36 25.39
2429
1694 100.84 103 603 3810 34 5326
334
336 33.12 36 177 3443 62 6527
277
463 25.38 13 63 3615 76 8932
77
141 13.60 3 24 3212 54 6593
71
49 8.02 2 16 3086 65 6393
日本学者富田和晓按照中心地理论,从人口、产业、居住、消费、通勤等角度对日本三大城市群空间 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城市群在较广阔的区域范围内起着高级中心地的作用。 而城市群内部亦有着中心地状的等级结构。 我国学者姚士谋于1992年提出城市群概念,认为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 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一个或两个以上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 地区经济中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城市群达成了一定共识,认为城市群在区域发展方面具有以下3点优势: 第一,城市群可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第二,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第三,城市群对城乡区域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形态及影响研究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1.3、理论依据
世界对于城市群的几种主要理论
法国学者简·戈特曼首创大都市带理论。他认为,大都市带是城市街区成片地连在一起,消灭了城市与 乡村明显的景观差别的地区,是当代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大都市绵延带(mega-city region) :指由多个大型城市及其周边的若干个中小城市、卫星城以相对集 中方式组成的大型综合体。在大都市绵延带中,各个大型城市的建成区距离较小,且多由中小城市的 建成区联系在一起,建成区之间的界线模糊,区域内部的城乡分野不明显。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 :指由若干个大型城市及其周边的若干中小城市以相对分散方式组成 的大型综合体。在城市群中,各个大型城市的建成区距离较大,中小城市多环绕在各个大型城市周边, 城市间具有明显的职能等级结构,建成区之间的界线明显,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城乡分野。
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核多心模式有利于将资源和重大项目集中于核心、中 心城市中,从而为产业发展创造优势条件。同时,一核 多心模式有利于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将核心城市的产业 分散到各个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去,从而实现城市 产业功能的合理分配。
对于城市规模的影响
一核多心模式具有多个主次中心城市,有利于将核心城 市难以承担的人口、产业和功能分担下来,从而保持核 心城市的合理规模。同时,次中心城市亦能作为中心城 市的有力支撑,承担中心城市疏散的功能,从而在快速 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各级城市的合理规模。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钱塘江与黄海、东海的交汇之处,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受到水域的引导作用。 许多城市存在向水性的发展倾向,如上海向东海发展,苏州、无锡向太湖发展,常州、泰州、扬州向 长江发展等。水域在城市群空间形态演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塑造性作用。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2.4、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群凭借优越 的区位和政策环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自1980年以来,各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张,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群实力显著增 强。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 空间形态演化的历程和规律,本文选择 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这 四个时间点的建成区分布图作为研究对 象。 通过对四个时间点的观察可以发现,长 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具有如下规律: 第一,等级越高的城市发展越迅速。第 二,建成区扩张结合了离心式扩张和飞 地式扩张模式。第三,城市发展有明显 的向水性。第四,形成强有力的发展核 心和发展中心。第五,核心、中心城市 对于组团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1980
1990
2000
2010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2.4、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在对城市群建成区演化过程观察 的基础上,将四个时间点的建成 区分布图进行叠加,即可获得空 间结构演化轨迹图。图中颜色较 深区域表示年代较早的建成区, 颜色较浅的区域表示年代较晚的 建成区。 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 化轨迹可以发现,长三角城市群 呈明显的一核多心模式,即由一 个核心城市带动若干中心、次中 心城市,又由中心、次中心城市 辐射周边组团城市发展的模式。 在该模式中,核心城市上海的规 模大,经济实力强,在区域中优 势明显。同时,中心、次中心城 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各 自的主导功能。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1.4、定义支撑
世界对于城市群的几种主要定义
大都市区(metropolis) :指由一个大型城市及其周边的中小城市、卫星城组成的综合体。在大都市区中, 作为中心的大型城市与周边的中小城市之间的距离较小,建成区之间的界线较为模糊,区域内部的城乡 分野较不明显。
38.60 95.06 83.24 100.00
68来自百度文库2
37.45 85.70 79.69 100.00
1801
41.83 97.95 79.85 100.0 0
1144
44.63 99.00 82.27 100.00
2494
44.62 80.43 76.51 100.00
956
40.26 97.97 40.94 79.82
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核多心模式中城市建成区扩张较快,难以避免对周边 的生态环境有所侵占。但与传统的同心圆、多中心等模 式相比,一核多心模式有利于选择生态代价较小的土地 作为发展空间。同时,一核多心模式采取的离心式扩张 和产业园扩张结合的扩张模式,有利于在城市周边保持 一定的绿化缓冲带。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有利于分析中外城市群发展的异同,从而找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发展道路。应结合三大城市群的经 验和教训,总结出中国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从而为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第二章、长三角城市群空间 形态演化及影响研究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1.5、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意义
有利于找出中国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掌握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模式,进而对于城市群发展过程中 的表征和机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有利于找出适宜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几种模式,如适合平原地区、沿海地区、沿江地区、沿湖地区、丘 陵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又如适合萌芽阶段、发育阶段、成熟阶段城市群的发展模式等。从而为中 国各地区、各发展阶段的城市群提供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1447
42.57 97.52 65.83 93.71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2.3、长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结构分析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Slogan here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2.3、长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结构分析
以SPSS软件的描述统计功能(Descriptive) 对上述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使其成为变量 的形式。再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对各变量进行分析,可以找 出4个有效主成分,分别命名为P1、P2、 P3、P4。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P1: 58.35%,P2:14.70%,P3:8.15%,P4: 7.00%。将各个指标变量与其所在主成分的 载荷相乘,即可得到指标变量在各主成分的 得分F1、F2、F3、F4。将各主成分与其贡 献率的乘积相加,即可得到各个城市的综合 得分F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