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 19 井身结构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套管的分类及作用 二、井身结构设计原则 三、井身结构设计基础数据 四、裸眼井段应满足力学平衡 五、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举例) 六、套管尺寸和井眼尺寸选择
4
一、套管的分类及作用
1、表层套管—Surface casing 封隔地表浅水层及浅部疏松和复杂层 安装井口、悬挂及支撑后续各层套管
2、中间套管—Intermediate casing 表层和生产套管间因技术要求下套管 可以是一层、两层或更多层 主要用来分隔井下复杂地层
求出继续向下钻进时
裸眼段允许最大地层压力 ? pper
? pper
?
?f2
?
Sb
?
Sf
?
D31 D2
?
Sk
试算法:
先试取一个 D31,计算 ? pper, 若计算 ? pper与实际值接近且略大,
则 D31 为尾管初选点,否则重试。
16
4、校核尾管下到 D31 是否被卡 校核方法同 2,△P N 换成△P A
13
2、验证中间套管下到 深度D21是否被卡 (1)首先求裸眼可能存在的最大静压差:
? P ? (? pmax ? Sb ? ? pmin ) ? Dmin ? 0.00981
ρ pmax :钻进至D21遇到的 最大地层压力当量泥浆密度。
Dmin :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井深,m
? 若 ? P ? ? PN ,不卡,D21为中间套管下入深度D2。 ? 若 ? P ? ? PN ,会卡,中间套管应小于初选点深度,
钻井工程
井身结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
oil zone
一开 表层套管
二开 中间套管
(技术套管)
三开 生产套管
(油层套管)
2
井身结构 —油井基础,全井骨架 固井工程 —套管柱设计和注水泥 不仅关系全井能否顺利钻进完井, 而且关系能否顺利生产和寿命。
3
井身结构设计
内容: 套管层次; 每层套管下深; 套管和井眼尺寸配合。
8-1/2″*目的层
7″尾管*目的层
6
7
二、井身结构设计原则 1、有效保护油气层 2、有效避免漏、喷、塌、卡等井 下复杂事故,安全、快速钻井 3、井涌时,有压井处理溢流能力 4、下套管顺利,不压差卡套管
8
三、井身结构设计基础数据
? 4个剖面:
孔隙压力剖面 破裂压力剖面 坍塌压力剖面 漏失压力剖面
压力梯度 剖面如图 。
试进行该井井身结构设计。
给定设计系数: Sb = 0.036 ;
Sg = 0.04 ;
Sk = 0.06 ;
Sf = 0.03 ;
ΔPN = 12 Mpa ;
ΔPA = 18 MPa ;
18
解: 由图上查得 ? pmax ? 2.04g / cm3, Dpmax ? 4250m
? 6 个设计系数:
抽吸压力系数Sb:0.024~0.048 g/cm3
激动压力系数Sg:0.024~0.048 g/cm3
压裂安全系数Sf:0.03~0.06 g/cm3
井涌允量 Sk:0.05~0.08 g/cm3
压差允值 △P: △PN = 15~18 MPa
△P A = 21~23 MPa
9
3、生产套管—Production casing 钻达目的层后下入的最后一层套管 用以保护生产层,提供油气生产通道
4、尾管(衬管) —Liner 5
例:克拉2气田井身结构实施方案
28″导管 26″x300m
18-5/8″x300m
16″x2600m 13-3/8″x2600m
12-1/4″x 封白云岩 10-3/4″x100m+9-7/8″x封白云岩
(1)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 D21 由 ? f ? ?pmax? Sb ? Sf ? Sk ? Dpmax/ D21
试取 D21 =3400 m,代入上式得:
? f ? 2.04? 0.036? 0.03? 0.06? 4250/3400
? 2.181g / cm3
四、裸眼井段应满足的力学平衡
(1)防井涌
? d ? ? p max ? Sb
(2)防压差卡套管
(?d max ? ? pmin)? Dpmin ? 0.00981? ? P
(3)防井漏
? d max ? Sg ? S f ? ? f min
(4)防关井井漏
?d max ? S f ? Sk ? Dpmax / Dc1 ? ? fc1
Dp min ——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井深,m
? f min ——裸眼段最小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 g/cm3
? fc1 ——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 g/cm3
Dc1 ——套管下入深度,m
11
五、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1、求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 D21 (1)不考虑发生井涌
由 ? f ? ? pmax ? Sb ? Sg ? S f
5、计算表层套管下入深度 D1
? 根据 D2 处地层压力 p2,
计算若钻进到 D2 发生井涌关井,
表层套管鞋处承受压力当量密度:
? fE
?
? p2 ?
Sb
?
Sf
?
D2 D1
?
Sk
试算:试取 D1,
? 计算 fE ≤查得ρ fE,确定 D1
否则重试。
17
设计举例
某井设计井深为 4400 m;
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和破裂
计算出ρ f ,在破裂压力曲线
查出ρf 所在的井深 D21 , 即为中间套管下入井深初选点。
12
(2)考虑可能发生井涌
由 ? f ? ? ? pmax Sb ? Sf ? Sk ? Dpmax/ D21
试算法求ρf 先试取一个D21 ,计算ρf , 将计算ρf 与查图ρf' 比较, ρf ≤ ρf' ,D21为中间套管初选点 否则,重新试算。 一般情况下,在新探区,取以上 两种条件下较大值。
需根据压差卡钻条件确定中间套管的下深。
14
(2)求压差 ?PN 条件下允许
? 的最大地层压力 pper
? pper
?
? PN 0.00981 Dmin
?
? p min
?
Sb
在地层压力曲线上找出 ? pper
深度即为中间套管的下深 D2 。
15
3、求钻井尾管下入深度初选点 D31
根据 D2 处地层破裂压力 ?f 2 ,
10
其中:
?d ? d max ? p max
——钻井液密度, g /cm3
——裸眼段内使用的最大钻井液密度, g / cm3 ——裸眼段钻遇最大地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g / cm3
Dp max ——最大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井深,m
? p min ——裸眼段钻遇最小地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g/cm3
4
一、套管的分类及作用
1、表层套管—Surface casing 封隔地表浅水层及浅部疏松和复杂层 安装井口、悬挂及支撑后续各层套管
2、中间套管—Intermediate casing 表层和生产套管间因技术要求下套管 可以是一层、两层或更多层 主要用来分隔井下复杂地层
求出继续向下钻进时
裸眼段允许最大地层压力 ? pper
? pper
?
?f2
?
Sb
?
Sf
?
D31 D2
?
Sk
试算法:
先试取一个 D31,计算 ? pper, 若计算 ? pper与实际值接近且略大,
则 D31 为尾管初选点,否则重试。
16
4、校核尾管下到 D31 是否被卡 校核方法同 2,△P N 换成△P A
13
2、验证中间套管下到 深度D21是否被卡 (1)首先求裸眼可能存在的最大静压差:
? P ? (? pmax ? Sb ? ? pmin ) ? Dmin ? 0.00981
ρ pmax :钻进至D21遇到的 最大地层压力当量泥浆密度。
Dmin :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井深,m
? 若 ? P ? ? PN ,不卡,D21为中间套管下入深度D2。 ? 若 ? P ? ? PN ,会卡,中间套管应小于初选点深度,
钻井工程
井身结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
oil zone
一开 表层套管
二开 中间套管
(技术套管)
三开 生产套管
(油层套管)
2
井身结构 —油井基础,全井骨架 固井工程 —套管柱设计和注水泥 不仅关系全井能否顺利钻进完井, 而且关系能否顺利生产和寿命。
3
井身结构设计
内容: 套管层次; 每层套管下深; 套管和井眼尺寸配合。
8-1/2″*目的层
7″尾管*目的层
6
7
二、井身结构设计原则 1、有效保护油气层 2、有效避免漏、喷、塌、卡等井 下复杂事故,安全、快速钻井 3、井涌时,有压井处理溢流能力 4、下套管顺利,不压差卡套管
8
三、井身结构设计基础数据
? 4个剖面:
孔隙压力剖面 破裂压力剖面 坍塌压力剖面 漏失压力剖面
压力梯度 剖面如图 。
试进行该井井身结构设计。
给定设计系数: Sb = 0.036 ;
Sg = 0.04 ;
Sk = 0.06 ;
Sf = 0.03 ;
ΔPN = 12 Mpa ;
ΔPA = 18 MPa ;
18
解: 由图上查得 ? pmax ? 2.04g / cm3, Dpmax ? 4250m
? 6 个设计系数:
抽吸压力系数Sb:0.024~0.048 g/cm3
激动压力系数Sg:0.024~0.048 g/cm3
压裂安全系数Sf:0.03~0.06 g/cm3
井涌允量 Sk:0.05~0.08 g/cm3
压差允值 △P: △PN = 15~18 MPa
△P A = 21~23 MPa
9
3、生产套管—Production casing 钻达目的层后下入的最后一层套管 用以保护生产层,提供油气生产通道
4、尾管(衬管) —Liner 5
例:克拉2气田井身结构实施方案
28″导管 26″x300m
18-5/8″x300m
16″x2600m 13-3/8″x2600m
12-1/4″x 封白云岩 10-3/4″x100m+9-7/8″x封白云岩
(1)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 D21 由 ? f ? ?pmax? Sb ? Sf ? Sk ? Dpmax/ D21
试取 D21 =3400 m,代入上式得:
? f ? 2.04? 0.036? 0.03? 0.06? 4250/3400
? 2.181g / cm3
四、裸眼井段应满足的力学平衡
(1)防井涌
? d ? ? p max ? Sb
(2)防压差卡套管
(?d max ? ? pmin)? Dpmin ? 0.00981? ? P
(3)防井漏
? d max ? Sg ? S f ? ? f min
(4)防关井井漏
?d max ? S f ? Sk ? Dpmax / Dc1 ? ? fc1
Dp min ——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井深,m
? f min ——裸眼段最小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 g/cm3
? fc1 ——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 g/cm3
Dc1 ——套管下入深度,m
11
五、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1、求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 D21 (1)不考虑发生井涌
由 ? f ? ? pmax ? Sb ? Sg ? S f
5、计算表层套管下入深度 D1
? 根据 D2 处地层压力 p2,
计算若钻进到 D2 发生井涌关井,
表层套管鞋处承受压力当量密度:
? fE
?
? p2 ?
Sb
?
Sf
?
D2 D1
?
Sk
试算:试取 D1,
? 计算 fE ≤查得ρ fE,确定 D1
否则重试。
17
设计举例
某井设计井深为 4400 m;
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和破裂
计算出ρ f ,在破裂压力曲线
查出ρf 所在的井深 D21 , 即为中间套管下入井深初选点。
12
(2)考虑可能发生井涌
由 ? f ? ? ? pmax Sb ? Sf ? Sk ? Dpmax/ D21
试算法求ρf 先试取一个D21 ,计算ρf , 将计算ρf 与查图ρf' 比较, ρf ≤ ρf' ,D21为中间套管初选点 否则,重新试算。 一般情况下,在新探区,取以上 两种条件下较大值。
需根据压差卡钻条件确定中间套管的下深。
14
(2)求压差 ?PN 条件下允许
? 的最大地层压力 pper
? pper
?
? PN 0.00981 Dmin
?
? p min
?
Sb
在地层压力曲线上找出 ? pper
深度即为中间套管的下深 D2 。
15
3、求钻井尾管下入深度初选点 D31
根据 D2 处地层破裂压力 ?f 2 ,
10
其中:
?d ? d max ? p max
——钻井液密度, g /cm3
——裸眼段内使用的最大钻井液密度, g / cm3 ——裸眼段钻遇最大地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g / cm3
Dp max ——最大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井深,m
? p min ——裸眼段钻遇最小地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