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教育部对科学课标做出了修订,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他们从小就了解科学概念、科学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学生。从小启迪孩子们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不同,形成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下面我谈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教育活动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如:有趣的吸铁石,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纽扣等都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给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学生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中学科学,效果更佳。例如: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和学生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他们试一试哪些材料要沉?哪些能浮起?再想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能沉下去。在操作中,孩子们思维活跃,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进去,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石子,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也好。

三、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时,引导孩子找空气,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孩子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学生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或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听觉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

为每个孩子创设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在探索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四、注重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消失?我带领学生做了“太阳钟”。学生互相讨论和实验,最后发现身体往往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使影子变长。直立或往与太阳方向相同的一边倾斜时,可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充满了喜悦。在这种心理满足的同时,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学生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注意适时的鼓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对孩子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不要横加指责,不要过多的限制,以免学生产生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以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环节,如孩子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出现五角星、小红花、红旗等表扬的画面,还可以加上你真棒、太好了等语音,这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定,电脑中的表扬对学生是一种新的刺激,很有激励作用。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学生一样的探索者,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学

生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中,激起学生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内容摘要】:让学生走进科学,产生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科学活动的参与者,引

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着眼于未来,给学生一个自

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科学课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中的探究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把握小学生科学课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从小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掌握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良好习惯和态度。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策略就是强调“动手做”,强调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实践是探究知识最关键的一环。用过“做科学”来求科学,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是每个人都爱动手,总有几个人在课堂上是个看客,究其原因,学生的回答是:“课堂上做实验一点都没有意思只是执行老师的任务,或者照着书本复制实验过程而已,结论我们早就知道了,做与不做,区别不大.”等等。小学科学课如何从学生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共同探究,促进科学课教学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动手实践的欲望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课改的需要,更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必需。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意识,激发探究的欲望。老师可以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想动手实践的欲望:

图画创设情境。在教学五年级上册《15.盘山公路》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几幅有趣的盘山公路全景挂图,课堂上让学生欣赏,从山底到山顶,没有直接修成一条直线的斜坡,而是在山间绕来绕去。学生看到后都感到很惊奇---这么美妙。为什么要修成这个样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