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最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危险区域:口底—舌腹的U性=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

(恶变的危险性较高)
口腔黏膜结构
(一)上皮层1.基底层2.棘层3.粒层4.角化层
(二)固有层
(三)黏膜下层
(四)基底膜
口腔黏膜功能
(一)屏障保护功能1.唾液屏障2.上皮屏障3.免疫屏障
(二)感觉功能
(三)其他功能
口腔黏膜疾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一)斑与斑片
直径小于2cm,为斑;直径大于2cm,为斑片。

(二)丘疹与斑块
丘疹: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直径大于1cm
(三)疱
直径小于1cm
分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天疱疮)和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类天疱疮)。

(四)大疱
直径大于1cm
(五)脓疱
(六)溃疡(大坑)
分为浅层溃疡和深层溃疡
(七)糜烂(小坑)
(八)结节
(九)肿瘤
(十)萎缩
(十一)皲烈
(十二)假膜
(十三)痂
(十四)鳞屑
(十五)坏死与坏疽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单纯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的皮肤黏膜病。

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形成小疱的病毒称为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主要引起口腔黏膜、咽、口周皮肤面部、腰以上皮肤黏膜及脑的感染
形成较大疱的病毒称为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主要引起腰以下皮肤黏膜及生殖器的感染
传染方式:经呼吸道、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
(1)前驱期
(2)水疱期
(3)糜烂期
(4)愈合期
特点:红、疱、烂、黄、热
2.复发性疱疹口炎(复发性唇疱疹)
两个特征:
损害总以起泡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的疱较少见;
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做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好发于:口唇处或接近口唇处,成人多见。

特点:红、疱、烂、痂、热
【鉴别诊断】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疱疹型RAU 好发年龄婴幼儿成人
发作情况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病损特点 1.成簇小水疱,疱破后成为大片表浅溃疡 1.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2.损害遍及口腔黏膜各处包括 2.损害仅限于口腔的非角化黏膜
牙龈、上腭、舌、颊和唇黏膜 3.无皮肤损害
3.可伴皮肤损害
1.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2.手足口病
3.疱疹性咽峡炎
4.多形性红斑
【治疗】
1. 全身抗病毒治疗
(1)核苷类抗病毒药:是抗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的药。

阿西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

(2)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为口渴、白细胞减少等,妊娠早期禁用
(3)禁用激素
2.局部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侵犯儿童可引起水痘,成年人及老年人则引起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直接接触传染,特别是吸入传染。

多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患者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个别免疫功能缺陷者可再发。

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好发于中老年人。

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灼烧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

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

损害不超过中线。

常伴有神经痛。

病程经过:不规则or椭圆形红斑→小水疱→大水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数日结痂→1-2周脱痂
Ramsay-Hunt综合征:表现为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治疗】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2.免疫调节药物:转移因子;胸腺肽
3.止痛:镇痛剂;卡马西平
4.精神营养药物(早期应用):维生素B1 B12
5.糖皮质激素
第三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柯萨奇病毒A组16(Cox16)、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
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80.6%),夏秋季易流行,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一般全身症状轻,可自愈。

第四节口腔念珠菌病
是由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又称为机会性感染或条件感染。

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最常见80%,毒性最强)、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
白念珠菌又称白假丝菌,为单细胞酵母样真菌,革兰染色阳性。

耐寒不耐热、喜酸恶碱、生长最适宜的PH为4~6
口腔念珠菌病按主要病变部位分为
1.念珠菌性口炎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新生儿最多见,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血口病。

(2)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见于成人,又称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

(3)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又称为义齿性口炎。

(4)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性白斑。

有高于4%的恶变率
2.念珠菌性唇炎:多发于高龄(50岁以上)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

分为糜烂型:下唇长期存在鲜红色的糜烂面
颗粒型: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处有散在突出的小颗粒
3.念珠菌口角炎:发生于两侧口角区,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真菌性口角炎。

4.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CMCC)
5.艾滋病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
【诊断】
涂片法中直接镜检是确定念珠菌致病性最常见的临床方法。

(只能发现真菌而不能确定菌种)
【鉴别诊断】
口腔念珠菌病应于另一种以假膜病损为特征的球菌性口炎(灰黄色假膜,易被拭去,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还有过角化的白色病变(多为慢性病程,且白色损害不能拭去)。

【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漱口
(1)氯己定
(2)西地碘
(3)制霉菌素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1)氟康挫:治疗白念珠菌的首选药物
(2)伊曲康挫
(3)酮康唑
3.支持治疗
4.手术治疗
第五节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感染指治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深部真菌感染中念珠菌占80%以上
侵犯的系统依次为呼吸、泌尿、消化、血液等
X线检查肺部感染居多
氟康挫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第六节口腔结核
是由结合分枝杆菌侵犯黏膜引起的慢性感染。

口腔软组织的结合病损包括:口腔黏膜结合初创、口腔黏膜结核性溃疡、口腔寻常狼疮
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人型或牛型结合分枝杆菌
口腔黏膜对结合分枝杆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临床表现】
1.结合初创(原发性综合征)临床少见,多见于儿童,常发生于口腔
部或舌部
2.结核性溃疡口腔中常见的继发性结合损害常见于舌部,
通常溃疡边界清楚或呈线形,表现为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基底有少许的脓性渗出物,除去渗出物后,可见暗红色的桑葚样肉芽肿。

溃疡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并向中央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

3.寻常狼疮好发于口周、皮肤、鼻唇部位
【诊断】
无复发史又长期不愈的溃疡
口腔损害的确诊,主要取决于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活检应在控制继发感染后进行
【鉴别诊断】
1.创伤性溃疡
2.口腔鳞状细胞癌
3.口腔梅毒
4.深部真菌感染
【治疗】
结合治疗原则:早期、足量、规则及联合应用抗结核药。

治疗时采用2~3种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时间不少于6个月
(1)仅局限于口腔黏膜或皮肤结核,可采用异烟肼口服
(2)链霉素局部封闭
(3)对症治疗
第七节球菌性口炎
是急性感染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膜型口炎。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第八节坏死性龈口炎
是以梭状杆菌和螺旋体感染为主要病因的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病变。

本病病原体是梭状杆菌和螺旋体
本病的病理特点主要以组织坏死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