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最新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器的表面的浆膜。其中,衬贴于腹、盆壁内面的腹膜称壁腹膜, 覆盖于脏器表面的腹膜称为脏腹膜。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移行, 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潜在间隙,称为腹膜腔。男性腹膜腔完全密闭, 与外界不通;女性腹膜腔可经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通外界,故女 性生殖道感染可扩散至腹膜腔,发生盆腔炎和腹膜炎。
2020-11-19
是乙状结肠与左髂窝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内含有乙状结肠血管、直肠上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丛等。该系 膜较长,乙状结肠的活动性较大,故易发生乙状结肠扭转。
2020-11-19
6
2020-11-19
7
4 肠系膜的正常CT表现 在正常情况下,腹膜及其构成的韧带、系膜在普通CT上不易清晰显示,但是由于系膜内含有脂肪、淋巴结、
1.6主要的鉴别诊断
1.7治疗与预后
2020-11-19
10
1.1 定义及相关命名
1.1.1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 ,MP)呈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 肿瘤结节”为特征的少见病。 1.1.2 其他名称包括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硬化性肠系膜炎、缩窄性肠系膜炎、肠系膜黄色肉芽肿、肠系膜硬 化性脂性肉芽肿和Weber-Christian病。
2020-11-19
8
二、肠系膜炎性病变 1. 肠系膜脂膜炎 2. 急性肠脂垂炎 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4.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系膜水肿
另外,看两张类癌的片子
2020-11-19
9
1、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 ,MP)
1. 1 定义及相关命名 1.2 病因 1.3 临床资料 1.4 组织病理学 1.5 影像学表现(主要为CT及MR)
。切面肿物呈黄色或棕黄色,内散在不规则无色的坏死或液化脂肪组织。组织学上,病变是由坏死、退变的脂肪组 织,噬脂细胞(代表肠系膜内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和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组成,可 见钙化 (可能是脂肪组织坏死的结果) ,出血和血管内血栓形成。以上病变常侵及肠系膜和浆膜下脂肪,并可扩展至 肠壁肌层的粘膜下层,但粘膜层是正常的,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管阻塞,导致粘膜下水肿的淋巴管扩张,引起肠腔狭窄 、乳糜胸水和腹水。
2020-11-19
12
1.3 临床资料 1.3.1 发病、年龄与部位
MP 临床上较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50~60 岁,男:女比例为1. 5~1. 8 :1. 0。90 %以上病人累及小肠 系膜,偶累及乙状结肠系膜。
1.3.2 临床表现
少数病人无腹部症状。临床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发烧、乏力、消瘦、恶病质、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 腹泻、便秘) 和便血。体征包括腹部肿块、腹膜刺激征、腹部膨隆、乳糜胸水和腹水。
2020-11-19
11
1.2 病因 MP 病因不十分明确,大多数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病变,部分MP与腹部手术、外伤、感染(除外胰腺炎) 、溃
疡病和局部缺血等所引起肠系膜损伤后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据统计30 %MP 病人与恶性肿瘤有关(其中50 %为 淋巴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瘤、胸膜间皮瘤,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等。另有报道MP是自身免疫性 疾病。还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多发性软骨炎、系统性红斑狼疮,Weber2、Christian 病和Gardner’s综合症 有关。
4
2.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脏腹膜构成多个脏器的外膜,但各脏器表面的被覆情况不全一样。根据腹膜包被脏器的程度不同,可
将腹、盆腔脏器分为三类。 2.1 腹膜内位器官 是指脏器表面均被腹膜包被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 肠、脾、卵巢和输卵管等。 2.2 腹膜间位器官 是指脏器表面大部分被腹膜包被的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部、膀胱和子宫等。 2.3 腹膜外位器官 亦称腹膜后位器官,是指仅有一面被覆腹膜的器官。如十二指肠的降部和水平部、胰、肾上腺、肾、输 尿管及直肠下部等。 实际上,腹腔内的脏器均位于腹膜腔之外。
肠系膜炎性病变 肠系膜脂膜炎
2020-11-19
1
一、肠系膜相关解剖及其正常CT表现 二、肠系膜炎性病变
202Hale Waihona Puke Baidu-11-19
2
一、肠系膜相关解剖及其正常CT表现 1.腹膜 2.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3.系膜 4.肠系膜的正常CT表现
2020-11-19
3
1.腹膜 腹膜(peritoneum)是衬贴于腹、盆壁内面和覆盖于腹盆腔各
血管等结构,故可以通过调节窗宽、窗位较清楚地显示这些结构,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脂肪密度内夹杂血管影或 小的淋巴结。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以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肠系膜血管、小的淋巴结、脂 肪等结构可以得到更清楚的显示,特别是肠系膜血管CT成像技术不仅可观察肠系膜正常解剖和变异,而且能及 时准确地评估肠系膜的血管结构。
1.3.3 实验室检查
大多数患者生化检查,血液、尿液和大便常规检查皆正常。部分表现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缺铁性小红细胞性贫血 、低白蛋白血症和C 反应蛋白( CRP) 升高。
2020-11-19
13
1.4 组织病理学 大体病理标本,病变呈橡胶样或坚硬的结节(肠系膜根部单发结节60 %、多发结节15 % 和广泛性系膜增厚20 % )
3.2 阑尾系膜
是阑尾与小肠系膜下端之间的三角形腹膜皱襞,一边附着于阑尾全长,另一边游离。其游离缘内有阑尾血管、淋巴管 、神经。
3.3 横结肠系膜
是连接横结肠与腹后壁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根部自结肠右曲起始,向左经右肾中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的前方, 沿胰前缘到左肾中部,止于结肠左曲。系膜两层间含有横结肠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丛等。 3.4 乙状结肠系膜
2020-11-19
5
3.肠系膜 肠系膜由双层腹膜构成,包括小肠系膜、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其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网、神经
丛、脂肪、纤维组织及间皮巨噬细胞,还可能含有某些胚胎组织结构残余。 3.1 小肠系膜
是连接空肠回肠与腹后壁之间的双层结构,整体呈褶扇状。其附于腹后壁的部分称小肠系膜根,起自第2腰椎左侧, 斜向右下方,至右侧骶髂关节的前方,长约15cm。小肠系膜长度约占整个消化道的75%,小肠(特别是回肠远端)系膜内淋 巴组织尤为丰富,受细菌及毒素的侵袭,可发生炎性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