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季进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四季进补
绍兴文理学院工学院建筑学091 潘美芳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进补”一词在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医早就有“虚则补之”一说,其实不只是冬季,其他季节如春、夏、秋三季也是需要进补的,只不过这四季的进补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不同内容而已。

本文就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该如何进补进行了探讨,也提出了春夏秋冬进补的一些禁忌,如果盲目进补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补益作用而且还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

通过阅读本文,希望能给你四季进补带来些许帮助,让你更好的养生。

关键字春季进补夏季进补秋季进补冬季进补进补也需三四后行
春天,和风煦煦,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作为万灵之首的人也和自然界一样充满生机。

这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生长发育之需要。

因此,针对自身实际,适当地吃些补品补药,对身体是大有裨益的。

1春季进补
1.1春季进补理由
“中医理论认为,春季进补应以平淡进补、补而不燥、因季而宜为原则”,春季进补不同于冬季的厚味进补,春季处于生长发育季节,也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旺盛季节,加之天气变暖、雨水增多,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因此春补十分必要。

春补主要用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西洋参、白术、淮山等药材,在补充营养、加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做文章”;又因春季易产生湿热性疾病,在进补时可以用点大青叶、金银花、茯苓、薏米仁等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以防上火。

1.2 辩证选取滋补品
根据自身虚弱,辩证选用助正气或补元气的滋补品。

气虚者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懒于说话、声音低微、头晕心悸等症状,可服用党参、黄芪、白术、状苓、红枣等补中益气的药物;血虚者面色无华、唇甲发白、头昏失眠、神靡舌淡,可服熟地、白芍、当归、阿胶、桂圆肉等补血药;阴虚者有耳鸣目眩、口干舌燥、手足心发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等症状,服用沙参.龟板、鳖甲、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等滋阴药效果较好;阳虚者有畏寒厌食、四肢冰凉、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肢体浮肿等病状,服用西洋参、肉桂、附子、肉苁蓉、仙茅、鹿茸、菟丝子、补骨脂等牡阳药物。

能用西洋叁,功效就更好些。

最简单的服用方法是每次用5克,研碎放于小瓷碗中加适量水和适量糖炖好,连渣一起服用,每日一次。

1.3药补食补相结合
药补与食补结合起来,以补中益气。

通常情况下,可选用党参、黄芪、红枣、淮山、首乌等单味加瘦肉同炖食。

体虚疲乏、气短懒言等,可用党参,、黄芪各20克,鸡肉2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加水适量,炖熟加盐调味,饮汤吃肉,3-5天吃一次,具有健脾胃、益气血、滋养强壮之效。

食物方面,鸡蛋、牛奶、豆浆等都可经常食用,以作调补之品,蜂王浆、蜂蜜也是平性的滋补佳品,适量久服,也有较好的补虚损,强身益寿之效,还应多食些新鲜果蔬、冬菇、鸡肝、鲫鱼等含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人体维生素的需求。

夏季气候炎热,也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候。

《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2 夏季进补
2.1 夏季进补理由
由于夏季出汗较多,这会大量消耗人体内部的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发生体液失调,代谢功能紊乱。

同时天气炎热会影响人体脾胃功能,减少胃液分泌,加上睡眠不足,进而影响食欲,造成了食入减少而消耗增多的现象,故不少夏季体重下降。

消耗越大,越要滋补,否则机体失调,不利于健康长寿因此夏季也需要进补。

2.2夏季进补宜清热利湿
夏季进补应以养阴清热、清淡爽口为原则,故应施以清凉补品,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

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补品,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

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呆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

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石斛、黄精、瘦肉、鳝鱼、鸭肉等是夏季最好的清补佳品。

2.3 夏季食补妙招
1.最佳汤肴—番茄汤: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番茄汤(烧好待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

2.最佳肉食——鸭肉:切莫以为夏季只宜吃清淡食物,而夏季照样能进补,关键在于选准补品。

这里向你推荐鸭肉,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疾疗病。

其奥妙在于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多见于夏季。

鸭与火腿、海参共炖,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对病后体虚大有裨益;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

3.最佳饮料——热茶:夏天离不开饮料,首选的既非各种冷饮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

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

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4.最佳蔬菜——苦味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

中医学认为,夏季人之所以不爽缘于夏令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

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达到平衡机体功能的目的。

俗话说 ,“一夏无病三分虚”。

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3.秋季进补
3.1 秋季进补理由
经过漫长的夏季,人体的损耗较大,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会出现体重减轻、倦
怠乏力、纳呆等气阴两虚的症状,所以,在秋季进补很有必要,如能及时在秋天打好营养基础,增强抗病能力,对于冬季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3.2 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

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

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

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3.3 药补养生
秋季气候干燥,肝气旺盛,肝气虚弱,脾胃易受影响,所以季秋药补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滋润为主,忌耗散,辅以补养气血。

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除上述几味药外,秋季药补还可选用一些中成药,如:黄精糖浆、复方蜂乳、雪蛤参精、复方胎盘片、人参健脾丸、生脉饮、玉灵膏等。

上述各种中成药,均有消除燥热对人体危害的功效,即使没有口干、舌燥等症,亦可少量服用,以达到养生目的。

3.4 秋季食补妙招
1.少辛增酸——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

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2.宜多吃粥——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

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3.宜补充健身汤——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

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

4.宜多吃鱼——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

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带鱼: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

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

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

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

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鲤鱼:味甘性温。

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

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

草鱼: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

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

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

4冬季进补
4.1 冬季进补理由
“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老祖宗留下的这句古训,成了现今人们冬季保健的最大理由,而且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之法。

我国一般将农历十、十一、十二月称为冬三月,祖国医学认为,此时天寒地冻,阴气盛而阳气衰,是休生养息时期,“冬主闭藏”,这就是指冬令进补可使滋补的营养物质容易储存在体内,滋养五脏,扶正固体,故冬天进补正当时。

冬季人们食欲较好,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可以达到花费少、见效快的目的;而且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4.2 冬季进补方法
冬季气候寒冷。

进补的方法分二类:一是食补,二是滋补。

二者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更得益彰。

4.2.1 食补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

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
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4.2.2 药补
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或男子阳痿等人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

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而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秋,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

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改进,各种服用方便的滋补药品纷纷面市,如人参蜂皇浆、双宝素、青春宝、中国花粉等,多不胜数。

药补已成为人们所乐用的进补方法。

5 进补也需三四后行
5.1 春季进补禁忌
春季进补宜讲究科学,春季饮食宜以清平为主,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最易使人患感冒。

由于外感风寒,可使人复发旧病,也可诱发新病。

所以,中医学认为,春季的进补应以轻松疏散之品为宜,而厚味、滋腻之品则为所忌。

在这个季节里,宜选用既有丰富营养又有发散作用的食物与药物,起到既养生又预防的作用。

一般的人,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更要注意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

春季如果食酸过甚,则易伤脾。

因为,多食酸味,酸味入肝,会加强肝气的偏亢。

因而,春季的饮食应“减酸益甘”,少食酸味食物。

同时,春季不可过食大热、大辛之品,如羊肉、狗肉、参、茸、附子等,以免耗气伤阴。

5.2 夏季进补禁忌
1.体强无病身体强壮者,一般不需进补,更忌长期进补
2.有湿热者忌补病人如有舌苔厚腻、胸腹胀闷、肢体酸重、小便黄赤等,是湿热困脾,有外邪,故不能进补,否则就会闭门留寇。

3.暑热未清者忌补如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甚至使已经逐步消退的暑热死灰复燃。

所以一定要结合清暑退热药,如清暑益气汤。

4.忌腻补夏天多热多湿,要清补,而不能腻补、蛮补。

如十全大补烫更是不能用。

参类中推荐西洋参。

西洋参性凉,有补气生津之效。

夏天出汗较多含上一片效果很好。

5.3 秋季进补禁忌
秋季进补不要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但阳虚体质者如果一味清热,反而会适得其反。

而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为了预防秋燥,中、晚秋应食用一些性质平和且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参与鸭一起煲汤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调服。

预防秋燥还可适当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

但凡脾虚湿重而泄泻者、肺寒咳嗽而痰黏者,则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5.4 冬季进补禁忌
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参考文献
[1]韩振奎.养生大世界[J].中国老年保健协会,2005年09期.
[2]黄治铌.金秋[J].中共陕西省委老干部工作局,2007年10期.
[3]伍学荣,谢基莲,胡剑初.科技信息[J]. 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2009年32期.
[4]蔡鸣.东方药膳Oriental Medicated Diet[J].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2005年06期.
[5]叶瑾玉.中国保健营养[J].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1996年02期.
[6]罗丹峰.健康大视野[J].中国保健协会,2002年04期.
[7]李仲英.食品与健康[J].天津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1998年08期.
[8]黄一.心理与健康[J].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96年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