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 穴:百会、头维、风池。
随证配穴:肝阳头痛加太冲;痰浊头痛加中脘、丰隆; 瘀血头痛加阿是穴;血虚头痛加血海、足三里;肾虚 头痛加肾俞、太溪。
特别提示:风池穴深部为延髓,操作时要针尖微下, 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医学课件ppt
10
(三)面瘫病 表现为一侧面部松弛,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
医学课件ppt
15
五、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晕针: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 汗 出、晕厥等。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 患者仰卧,头部放低,可指掐或针刺水沟、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涌泉等急救穴,并采 取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滞针:肌肉纤维缠绕针体,导致行针时或留针后针下 滞涩,行针或出针困难,使患者感觉疼痛。嘱患者 放松,或在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 或在附近再刺一针。
医学课件ppt
11
(四)肩凝症 治法:分部近取与远取穴相结合。泻法。 取 穴: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条口。 随证配穴:上臂痛加臂臑、曲池;肩胛痛加曲垣、天宗。 特别提示: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 程。
医学课件ppt
12
(五)腰痛病 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炎等。 治法: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据证候虚实酌用
医学课件ppt
14
四、针刺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劳累及精神过度紧张时,不 宜立即进行针刺。 2、对身体虚弱、气血亏虚的患者,针刺时手法不 宜过强,并尽量让患者采取卧位。 3、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 深刺。 4、针刺眼区和颈部穴位(如风府、哑门等)时,要 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 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的组织器官。 5、对尿潴留的患者,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严格 掌握适当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补泻。 取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劳损者加次髎;肾虚者加命门。
医学课件ppt
13
三、针刺禁忌症
1、妇女妊娠三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针 刺。 3、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应禁刺。 4、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 5、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6、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据病因进行诊治。 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取 穴:太阳头痛,天柱、风池、后溪; 少阳头痛,率 谷、悬颅、外关;阳明头痛,上星、印堂、合谷; 厥阴头痛,百会、前顶、太冲。
医学课件ppt
9
2、按外感、内伤辨证治疗
(1)外感头痛,足少阳、手太阴经穴为主。取 穴:百会、 太阳、风池、列缺。
(2)内伤头痛,督脉、足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沟变浅,口角下垂, 并被牵向健侧,不能蹙额、皱 眉、漏齿、鼓颊等动作,部分患者初期耳后疼痛,还 可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甚至外耳道出现疱 疹 等。
治法: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为辅。对于面部 穴位,初起宜浅刺、轻刺,一周后酌予平刺透穴或斜 刺。
取穴: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 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目不能合加阳白、攒竹或申脉、 照海。
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
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
2、捻转法
(四)留针与出针
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后,用消毒
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医学课件ppt
6
二、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一)中风病 1、半身不遂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一般均刺病侧,也先针健侧,后针病侧,即“补健 侧,泻患侧”的治法。 取穴:百会、风池、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 陵泉、足三里。 随证配穴: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 秘加天枢;语言不利加廉泉。 特别提示:急性期每日1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隔日1 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风池穴深 部为延髓,操作时要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 寸;廉泉穴向舌根斜刺0.8-1.5寸。
医学课件ppt
16
弯针:由于手法不熟练,或针下碰到坚硬的组织, 或留针时患者体位变动,或因滞针处理不当,使针柄 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 的方向,行针及出针困难,患 者感到疼痛。应停止行针,将针顺着弯曲的方向缓慢 退出。
断针:由于针具质量不佳,或行针时过于用力,使 针折断在 人体内。用左手拇食指在针旁按压皮肤, 使针的残端暴露体外, 右手用镊子将针拔出;若折 断部分深入皮肤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医学课件ppt
4
一、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一)消毒 (二)进针法 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爪切进针法 2、舒张进针法 3、提捏进针法 4、夹持进针法
医学课件ppt
5
(三)行针与得气
毫针刺人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
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
医学课件ppt
17
血肿:由于刺破血管导致微量的皮下出血,出现局 部青紫或 包块,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 肿胀疼痛剧烈,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之法。
气胸: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的穴位过深,刺穿 了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而导致气胸,患者 会出现胸痛、胸闷、 呼吸困难等。一旦发生气胸,应 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 休息,切勿恐惧而翻 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对于 严重病 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
医学课件ppt
7
2、口角歪斜 治 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取 穴:颊车、地仓。 随证配穴:按病情酌情配取牵正、下关、 水沟、四白等穴。对于面部穴位,初起单 刺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 特别提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10次为1疗程。
医学课件ppt
8
(二)头痛 针灸治疗主要应用于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需根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述
林涛
医学课件ppt
1
提纲
毫针刺法 灸法 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
穴位贴敷 耳压疗法 熏洗疗法
医学课件ppt
2
提纲
基本操作方法 常见病应用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医学课件ppt
3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 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 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毫针刺法的 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妇、儿等科 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