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案情】
上周五有幸听了葛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乌鸦喝水》。《乌鸦喝水》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下面是所听课的一个片段:
······
师:你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把心情的变化读出来。
指名读,三生。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体齐读。
师: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
师: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呢?
生1:乌鸦可以找一根吸管来,放进瓶子里喝水。
生2:用树枝。
生3:用树枝和树叶
······
(学生浮想联翩)
葛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品读感悟全文,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形、光、声、色的功能,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但纵观看,课堂似乎少了些活跃气氛。对于乌鸦是否还有其他办法时,孩子有些无措和茫然。
[诊断分析]]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进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基于此,每篇课文都应当让学生切身感受其情境,身临其境才能引发其情。
低年级的学习特点就是童真、童趣,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本文的教学,老师借助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一开课就把孩子带入情境之中:在太阳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云彩的空中,盘旋着一只为了找水而焦渴不已的乌鸦……情境创设成功了,孩子们进入积极求知状态,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二、以力促力,丰富孩子想象力。
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是采取所谓“思想实验法”,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数学推导而成的。因之,有一位物理学家赞叹爱因斯坦的成就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给他的鼓励。”而爱因斯坦自己则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中都要借助想象力。想象力,还直接关系着一个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如何保护并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出教室,飞向课文描绘的情境。如本文中,唯一的主人公是乌鸦,我们既可以是旁观者,又可以进行角色换位:先是抬起头,看到空中那只盘旋的乌鸦,在后来的环节中,老师引导孩子们换位成自己就是那只焦灼而疲惫的乌鸦……孩子们想象着自己飞翔、想办法、最终喝到水等环节,脑海中浮现了一个乌鸦的世界。这种生动的体验让孩子们在深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主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扎实语言文字训练,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与写字教学,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扎实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点透,不能似是而非,不能蜻蜓点水。经过尽一年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学生掌握了初步的识字方法,能借助一己之力初步自主识字;良好的书写习惯在相当一部分孩子身上已经逐步形成。教学中,我们依然紧紧把握住这个重点,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虽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不在阅读,我们在课堂上依然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如本文中,抓住“到处”“可是”“终于”等词语,深入理解,以点带面,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
在阅读教学环节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品读感悟全文,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形、光、声、色的功能,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