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冻土地区路基防治措施的最 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冻土区路基处理机 械、材料、设计计算理论、施工工艺、 现场监测技术等各方面。随着科技的发 展,大量新型材料出现,极大地改善了 路基性能。林乐彬,刘寒冰等人曾针对 路基保护提出气泡混合轻质土这一种材 料。他们指出铺设人工隔热保温层可以 降低路堤的高度,减少防冻层厚度,如 果能得到广泛推广将会很好地保护路 基。传统的隔温材料主要有草皮、泥 炭、草甸土层、粘性土、塑料泡沫隔温 材料等。而新型的气泡混合轻质土材料 有着传统材料不具备的优点,导热系 数小,抗冻融性能好、强度高、工艺简 单、施工速度快。我国曾经就这一材料 进行道路检测试验,最后通过对比新型 材料与传统材料的路基效果,发现气泡 混合轻质土隔热效果良好,在防止公路 能季节性冻胀与路基的沉降方面有着明 显作用。霍凯成、黄继业等提出采用复 合土工膜整治道路翻浆。这主要是利用 土工合成材料空隙大渗透系数高的特 点,可以保持良好隔断毛细管的作用;
要完善各种路基处理措施的设计 理论,只有科学完善的理论才能指导公 路的正常铺设。
积极开展新型材料的研究,运用 新技术和新科技保护路基,防止路基危 害的发生。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 向产生较大的沉落。一般来说有两种可 能,一是路基由于压缩造成的沉降;二 是由于路基设计不合理或者长期承受荷 载作用导致整体下沉。路基的沉缩原因 有很多,选料不当、填筑方式不合理, 外加压力不够等因素再加上水和风的作 用最后导致路基的沉缩。地基的沉陷是 指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 松土存在,承载能力极低,路基修筑前 未经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 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
在含水量上,如果路基地段含水
104 TRANSPOWORLD 2013No.1 (Jan)
量较高,温度较低,此时应时刻注意保 证冻土的冻结状态。除此之外,排水系 统与路基应有一定的距离,防止坡脚滞 水的发生。对于基底的处理,如果地下 冰层相对较薄,可以直接将冰层挖出并 将填料填入坑洞,再进一步压实,之后 再开始修筑路基,填料需选用保温隔水 性能均较好的细粒土,同时控制好土的 湿度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必要时可以 再基底处设置一定厚度的隔离层:路基 高度的设计应满足道路设计基本规范, 保证最低填土高度;最后的路基压实应 采用重型击实处理,使路基在不小于 20t的压路机碾压 2遍~3遍后不出现任 何弹软现象为宜。 冻土区路基处理技术研究方向
路基的主要病害
路基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土体 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 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总体 上说可以分为路基的变形分为可恢复和 不可恢复两种,路基的不可恢复变形将 会导致道路标高、边坡形状改变。严重 时,甚至造成土体发生大面积位移,整 个路基也随之移动,路面出现裂缝,道 路完全损坏。路基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 种。
对于冻土的道路设计来说,首要 问题是解决该地区的温度控制问题。世 界上冻土温度控制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 纪 6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美国、前苏 联和我国都对冻土温度控制技术进行了 进一步改善。1985年,C.E.Heuer等提 出用能量的观点进行主动和被动冻土地 温控制的概念划分:被动地区指一旦对 温度进行控制之后不需要二次提供动力 也不借助任何器械,这一方法由于操作 简单节省能源被广泛使用。主动控制措 施则正好相反,需要提供持续的动力输 出保证温度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两种 措施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冻结过程的人为 可控制性和是否提供能量消耗。具体采 用何种方法进行控制应该根据不同情况 有针对的选择。 施工方面
而且,土工合成材料的亲水性比土的亲 水性差这就大大的减少了毛细水上升的 高度,保护了路基的稳定。1999年在 109国道改建工程中进行了使用该材料 的试验观测,最后的实验结果显示土中 的含水量和含冰量比其他材料低很多, 强有力的证明了采用土工膜材料进行铺 设有着很好地抗冻效果,它防治冻胀引 起翻浆的能力很强。总之对于冻土区路 基病害防治措施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 方面:
碎落和崩塌
剥落和碎落是指岩石面由于长 期经受温度湿度变化,并在雨水冲刷以 及其他外力作用,最终导致外层岩石脱 落,从山上滚下。当脱落的岩石质量较 大数量较多时就形成了崩塌。
路基沿山坡滑动
这一现象主要针对较陡的山坡, 若路基的底部被水浸湿,这就形成了天 然的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支 撑,在路基自重和行车荷载作用下,整 个路基沿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从而 使得路基整体失去稳定。
边坡滑塌
这是路基破坏最常见的形式,根据 破坏原因破坏规模等因素可分为:溜方与 滑坡两种形式。
溜方:由少量土体从边坡下移而 成。溜方的土体一般为土层的上表面土体 由于水流冲刷或其他非自然因素引起。
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某滑动面滑动。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 的稳定不足所引起的。路堤边坡坡度过 陡,或边坡坡脚被冲刷淘空,或填土层 次安排不当等原因都能导致滑坡的发 生。路堑边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边坡高 度和坡度与天然岩土层次的性质不相适 应。黏性土层和蓄水的砂石层交替分层 且有倾向于路堑方向的斜坡层理存在 时,就容易造成滑动。
H现代公路 IGHWAY
路基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文/朱 朝
随着 国 家 的 高 速 发 展 , 基 础 设 施 的建设越来越快,而道路作为 人类通行的保障,对于国家人民有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道路建设过 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即使 完全建成后也会受到自然地侵害,本 文针对路基所受病害进行分析,并提 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 破坏
这一点主要指代特殊自然环境地
区。公路通过不良地质条件(如泥石流、 溶洞等)和较大自然灾害(如大暴雨)地 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毁坏。
路基危害的防治
冻土的防治
设计方面 在道路设计阶段,不应照搬教条
规范,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 施。比如:在温度较低的区域应该保持 地基冻土来进行对道路的进一步设计。 而在年平均地温较高、含冰量较少、路 基沉降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段,采 取允许融化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