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师生心灵沟通桥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摘要】: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渗透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判断一个孩子在将来是否能够真的成为一个成功者,既要从他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出发,还要从他的良好品质出发,后者更为重要。否则,知识再渊博,也只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而学生时代,大部分的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跟他们相处最多的还是我们这些老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那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究竟怎样行动起来呢?

一、在思想中的渗透

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和信任学生。教师不再处于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地位,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每位学生的才智能力和个性情感,以慈祥的面孔、亲切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承认学生间存在差异,并且能够正确面对这种差异。犯错误是学生的天性,学生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进步的,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我们不妨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想,原谅和宽容他们。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质,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长处,对他们应该充满信任和期待。多鼓励少批评,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的渗透

教师自身的行为,也是进行健康心理渗透的良好渠道。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

一次,地上有一张纸,恰好一个教师走过,或许走的太匆忙,没有将地上的这张垃圾捡起,我同我的课代表走在后面,他飞快的奔去,将其捡起,并转身对我说:“你们老师总教育我们在路上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可是你们走过都不捡的”突然间,我打了个寒颤。回到办公室,不停的想刚才的画面,刚才那孩子的那些话。教师有时候在引导学生去这么做的同时,慎重考虑自己自身行为落实。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三、在课堂上的渗透

试想,看着一个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老师上课,学生会是怎样一种心情?长此以往,学生又会变得怎样?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以一种真我的面目示人。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在我认为:

首先,不能带着自己的感情进教室,比如自身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在进教室前深呼吸几次,做几次面部微笑的表情,然后带着最美好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其次,在课间要精心设想好课前两分钟的谈话内容,要亲切,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且要有鼓动性,这样有助于你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再其次,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以强制性的

口吻和学生交谈,而要以一种和朋友交流的心态去和学生们交流。这三点看似简单,但真的要一如既往的去做,还是不容易的。

未来的社会,良好的竞争氛围、勇于推销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让学生在学校就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一点主见,没有一点胆识与魄力,将来又怎样在社会立足,又怎样参与国际间的竞争?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成为一种主导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结合新课标,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也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让教师为学生服务,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来唱数学这部“大戏”的主角,唱戏”的过程中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四、在大环境中的渗透

如今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才可能在今后的竞争中胜出。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保护过度,这样只会使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形成很强的依赖性,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有个知名高校的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班上的尖子,到了大学后发现周围的人全都那么优秀,根本就没有人注意自己。他的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渐渐地,学习越来越跟不上,精神也恍恍惚惚。后来,经过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诊断,发现他得的是适应性障碍。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教育好我们的学生,还要善于发现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及时的与家长进行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我们的家长需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及时地、适当地进行一般的社会知识、生活知识教育,帮助儿童逐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在生活中逐步获得较多的认识。

人际适应处世能力是一个人情商具体化较为综合的体现,也是衡量儿童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加州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哈特教授研究发现,那些从小喜欢跟人交往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都很好,而那些喜欢独处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为从小就善于与成人交往的孩子,不仅容易与人相处得比较融洽,而且可以从成人那里学到许多孩子根本得不到的知识,使得他们有着更为宽阔的知识面。而且在进入学校之后,对教师也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