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3)

功能性食品(3)
功能性食品(3)

功能性食品:是一类预防疾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促进康复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分类:(一)根据消费对象:1.日常功能性食品(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老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2.特种功能性食品(二)根据科技含量:1.第一代产品(强化食品)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

功能性食品作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去痤疮;去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肠粘膜有辅助保护。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而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处方,没有剂量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我国功能性食品存在问题:1.低水平重复2.基础研究不够3.不以传统食品为载体,价格偏高4监管难度较大5.缺少诚信,夸大产品效果。

免疫球蛋白: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Ig的生物学功能: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2.活化补体3.结合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4.通过胎盘传递免疫力

乳铁蛋白Lf的生物学功能:1.刺激肠道中铁的吸收2.抑菌作用,抗病毒效应3.调节吞噬细胞功能4.调节发炎反应,抑制感染部位炎症。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是一种碱性球蛋白,广泛存在于鸟和家禽的蛋清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底物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的低水平状态。

SOD分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铁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生物功效:1.清除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过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提高人体对由于自由基侵害而诱发疾病的抵抗力3.提高人体对自由基外界诱发因子的抵抗力4.减轻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放疗时的疼痛及严重的副作用5.消除机体疲劳,增强对超负荷大运动量的适应力。

生物活性肽: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0,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肽。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1.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平衡2.为免疫系统制造对抗细菌和感染的抗体,提高免疫功能3.促进伤口愈合4.在体内制造酵素,有助于将食物转化为能量5.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防止细胞变性,能起到防癌的作用6.促进蛋白质、酶、酵素的合成与调控7.沟通细胞间、器官间信息的重要化学信使8.预防心脑血管疾病9.调节内分泌与神经系统10.改善消化系统、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11.改善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12.抗病毒感染、抗衰老,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13.促进造血功能,治疗贫血,防止血小板聚集,能提高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

生物活性肽的应用:1.功能性食品2.肽类试剂3.肽类药物

酪蛋白磷酸肽的生理功能主要有:1.促进成长期儿童骨骼和牙齿的发育2.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3.促进骨折患者的康复4.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5.抗龋齿

谷胱甘肽的生物作用:1.作为解毒剂,可用于丙烯晴、氟化物、重金属以及有机溶剂的解毒上2.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保护细胞膜,免遭氧化性破坏防止红细胞溶血及促进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3.对白细胞减少症起到保护作用4.能够纠正乙酰胆碱、胆碱酯酶的不平衡,起到抗过敏作用5.对缺血症、恶心以及肝脏疾病所引起的不适具有缓解作用6.可防止皮肤老化及色素沉着,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改善皮肤抗氧化能力。

膳食纤维: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膳食纤维的分类: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膳食纤维,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水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酶消化,但溶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性又能被4倍体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膳食纤维。

按来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阿拉伯胶等(植物)甲壳素、壳聚糖和胶原等(动物)海藻酸盐、卡拉胶和琼脂(海藻多糖类)黄胶原(微生物多糖类)羧甲基纤维素

(合成类)

功能性甜味剂: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也可理解为可代替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甜味。包含两层意义:1是对健康无不良影响的2是对人体健康起有益的调节或促进作用。

四大类:1.功能性单糖2.功能性低聚糖3.多元糖醇4.强力甜味剂

L-糖具备特点:1.不提供能量2.与D-糖的口感一样3.口腔微生物不能发酵L-糖,因此不会引起龋齿4.对通常由细菌引起的腐败具有免疫力5.作为D-糖的替代品,不需另外添加填充剂6.在水溶液中稳定7.在需经热处理的食品加工中稳定8.可用在焙烤食品中,能发生美拉德褐变反应9.适合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紊乱病人食用。

低聚糖:由3~9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效:(一)直接生理功能1.低热量,难消化2.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3.一种低龋齿性糖类4.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增殖(二)间接生理功能指服用低聚糖后肠内双歧杆菌显著增殖产生的许多积极地生理功能 1.抑制病原菌2.抑制有毒物代谢和有害酶的产生3.防止腹泻4.防止便秘5.降低血清胆固醇6.保护肝功能7.降低血压的作用8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9.营养素吸收促进作用,产生营养素

自由基学说:自由基的氢氧化作用,损伤了机体的生命大分子,引起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减弱,最终导致免疫疾病的出现。

作用机理:1.生命大分子的交联聚合和脂褐素的累积,自由基作用于脂质能发生过氧化反应,其氧化的终产物会引起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交联聚合形成脂褐素。由于脂褐素不溶于水,所以不能随着集体的代谢排出体外,在细胞内逐渐堆积。老年斑就是这样形成的。2.细胞组织细胞的破坏和减少,主要是由于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而造成的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损害,改变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影响了膜的通透性与流动性,从而导致了膜功能的紊乱,加快机体的衰老。另外,自由基作用于核酸引起的基因突变改变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导致蛋白质与酶合成错误及酶活性降低。3.免疫功能降低,自由基作用于免疫系统,会引起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减弱,并使免疫识别力下降,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和异常的细胞时,也侵犯了自身的细胞和健康组织而出现自身免疫疾病。

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自由基或能阻断自由基参与的氧化反应的物质。可分为酶类和非酶类清除剂两种。酶类清除剂一般为抗氧化酶主要有SOD、CAT、GPX等。非酶类自由基清除剂一般包括黄酮类、多糖类、维生素C、E等活性肽类。

发挥作用三个条件:1.自由基清除剂要有一定的浓度 2.自由基清除剂必须在自由基附近 3.清除剂与自由基反应后会变成新的自由基,这个新自由基的毒性应小于原来自由基的毒性才有防御能力。

常量元素:一般占人体0.01%以上,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元素。

常量元素RDA:钙、磷、镁、钾、钠和氯

微量元素分类:1.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碘、锌、硒、铜、钼、铬和铁2.人体可能必须的元素,锰、硅、硼、矾和镍3.具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铅、镉、贡、砷、铝和锡。

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延缓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或细胞组织形态结构随年龄增长而老化的工业化食品。

影响衰老因素:(一)内在因素1.遗传因素2.神经-内分泌因素3.免疫因素4.酶因素(二)外在因素1.环境因素2.社会因素3.生活方式

具有抗衰老功能的物质:生育酚(1.抗衰老作用2.抗氧化作用消除自由基3.阻断过氧化脂质的形成4.机体衰老时同时摄入V E和V C可逆转肝细胞周期5.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6.有效抑制脑组织中含必需氨基酸维持大脑旺盛的工作能力),茶多酚(抗氧化能力比V E 强18倍),谷胱甘肽,姜黄素。

减肥食品配置原则:1.限制总热量2.限制脂肪3.限制碳水化合物4.供给优质的蛋白质5.供给丰富多样的无机盐6.供给充足的膳食纤维7.限制含嘌呤的食物

具有减肥功能的食物:(一)脂肪代谢调节肽,由乳,鱼肉,大豆,明胶等蛋白质混合物酶解而得。1.抑制脂肪的吸收2.阻碍脂质合成3.促进脂肪代谢(二)魔芋精粉和葡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主要具有减肥功能,魔芋精粉能明显降低体重、脂肪细胞大小。(三)L-肉碱(四)荞麦(五)红薯

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人参、西洋参、二十八醇、牛磺酸、鱼鳔胶、葛根、乌骨鸡、鹿茸和大枣。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性病变,导致受损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官腔缩小。由于动脉内膜聚集的脂质斑块外观呈黄色粥样,故得名。免疫应答: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

增强免疫功能的物质:一.营养强化剂,(一)蛋白质(二)维生素A、C、E(三)微量元素,铁、锌。二.免疫球蛋白。三.免疫活性肽。四.活性多糖,香菇多糖、猴菇菌多糖、灵芝多糖、猪苓多糖、茯苓多糖、云芝多糖、银耳多糖、黑木耳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黄芪多糖。五.超氧化物歧化酶。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七.大蒜素。八.生物制剂,(一)各种细胞因子(二)胸腺肽

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有益活菌制剂和有益菌增殖促进剂

有益活菌制剂:通称probiotics,主要以双歧杆菌和各种乳杆菌为主,也有其他细菌。

有益菌增殖促进剂:通称为prebiotics,也被译为有益菌促生物,针对双歧杆菌的促生物,有人称双歧因子等。

具有改善记忆功能的物质:芹菜甲素、辣椒素、石松、银杏、人参、胆碱等

胆碱:胆碱是体内合成乙酰胆碱的前体,蛋黄里含有一种称为磷脂酰胆碱的化合物,是体内胆碱的主要来源。黄豆、包心菜、花生和花椰菜也是摄取胆碱的良好来源。研究表明,胆碱营养补品可以延缓记忆的丧失。

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退黑激素、酸枣仁、面包、馒头、酸奶加香蕉等。

退黑激素的生物功能:改善睡眠(用量0.1~0.3mg),能缩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睡眠中觉醒次数明显减少,浅睡阶段短,深睡阶段延长,次日清晨唤醒阀值下降。有较强的调整时差功能。

功能性食品复习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功能性食品复习思考题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功能性食品》复习思考题 1.功能性(保健)食品和药品有什么区别? ①. 药品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而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追求临床治疗效果, 也不能宣传治疗作用.保健食品重在调节体内环境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②. 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即营养性,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感官性,提 供色,香,味,形,质等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嗜好和要求;安全性,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不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而药品则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毒副 作用。 【功能(保健)食品—系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一类食品。 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它们大多具有普通食品的属性(营养,感官,安全)还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保健作用,与药品相比,保健食品不宣传,不追求临床疗效,对人体不产生毒副作用】 2.第三代和第一代功能(保健)食品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第三代保健食品具有功效成分明确,含量可以测定,作用机理清楚,研究资料充实,临床效果肯定等特点。 3.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须经过动物或人体实验,证明其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第二代的保健食品比第一代保健食品有了较大的进步,其特定的功能有了科学的实验基础。我国卫生部审查批准的保健食品中大部分属于这一代产品。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其特定生理调节功能需经动物或人体实验,证明其明确可靠,而且还需确知有该项功能的功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含量。第三代保健食品具有功效成分明确,含量可以测定,作用机理清楚,研究资料充实,临床效果肯定等特点。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目前我国第三代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占30%。 4.21世纪如何发展我国功能(保健)食品产业? 具有益智延寿,促进生长发育,壮阳等功能性的保健食品将成为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上的畅销品。我国在保健食品发展应作出的努力: 1.加强保健食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食品科学、生理学、营养学、医学、药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协同运用,进一步深入进行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和生理功能机理的研究。 2.建立保健食品的GMP体制,生产必须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对原料检查、生产加工、包装、仓储、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3. 运用现代分离,提取及制造技术,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低温粉碎技术、低温真空技术、微胶囊技术及包装和保鲜技术等。

功能性的食品调查报告

功能性的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岀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 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

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 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农村留守儿童量不大。留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成负相关,即地方经济越强,留守率就越低,地方经济越弱,留守率就越高,近几年我镇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比例大大降低。经统计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岀务工

功能性食品(全全)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研究------国际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阵地 功能性食品开发------时代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要求 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目的-----是要满足人类自身的健康需要 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 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虚弱。 Health---haeth(古代词)值得庆贺即安全完好状况。 一)健康的标志:(全世界公认的13方面) 1、生气勃勃富有进取心; 2、性格开朗、充满活力; 3、正常身高与体重 4、保持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37℃;72次/min;婴儿45次/min、6岁25次/min、15-25岁18次/min、年纪稍大又有增加) 5、食欲旺盛; 6、明亮的眼睛和粉红的眼膜; 7、不易得病,对流行病有足够的耐受力; 8、正常的大小便; 9、淡红色舌头无厚的舌苔; 10、健康的牙龈和口腔粘膜; 11、光滑的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肤色健康; 12、光滑带光泽的头发; 13、指甲坚固而带微红色;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疾病的起因:1、不正常的生长物; 2、组织的衰老与变性; 3、免疫变态反应与其它紊乱; 4、先天性和遗传疾病; 5、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6、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侵染; 7、物理因素损伤; 8、营养不良; 9、应激反应; 10、毒性物质;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1987年,日本文部省在《食品功能的系统性解释与展开》最先使用该词。 1989年4月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定义为: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方面的工业化食品。 1990年11月又提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必须符合下面条件: ①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功能性食品工艺设计

功能性食品工艺设计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我国定义:功能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查阅功能食品的定义: The term ‘Functional Foods’was first introduced in Japan in the mid-1980s as‘processed foo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that provide specific body functions’, when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 Welfare was hoping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Japanese ageing population and reduce escalating health-care costs (Arai, 1996). 功能性食品这个术语第一次被提出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日本,被认为是一类包含着能够提供特定生理功能因子的精加工食品” Globally, ‘Functional Food’is not a legal term and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define it. 在全球,‘功能性食品’不是一个法定的术语。 In Japan, the ‘Functional Foods’are known as Foods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FOSHU), and are regarded as influencing human body structure and ?or function by regulating particular human health conditions (Ohama et al., 2006). 在日本,功能性食品被认为是指一类可以提供特定健康功能的食品,并且它通过调节人类特别的健康状况影响着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功能性食品考试重点

食品、功能性食品、药品的区别: 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是以治疗为目的。 2.功能性食品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 3.功能性食品不需要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 功能性食品分类中一代二代三代分别指什么: 1.一代主要是强化食品。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有针对性的将营养素添加到食品中去。 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强调科学性和真实性,要求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 品的功能。 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不仅需要通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明某种生理功能,还要查清 楚具有该项功能的有效成分。 早年肥胖和晚年肥胖引发的原因: 早年肥胖的特征是脂肪细胞的数量异常增多,多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晚年肥胖的特征是脂肪细胞数量正常,但是细胞肥大,多发于成年期。 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的原因: 单纯性肥胖的内分泌系统正常,机体代谢基本正常。继发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或代谢紊乱引起的。 减肥食品的开发原则: 1.减除体内多余的脂肪,而不单纯以体重减轻为标准,要观察脂肪减少的程度。 2.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应基本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3.对健康无损害,无不良反应。 抗衰老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六原理: 1.调节生物钟,如利用抗衰老功效成分来增加细胞的分裂次数,或降低体温来延长细胞的 分裂周期。 2.利用McCay效应探讨限食延长寿命的条件、方案、机理 3.增强免疫抗衰老,控制免疫系统并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4.应用微量元素抗衰老。 5.应用抗衰老功效成分,如维E 6.控制大脑的衰老中心。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视力的保护机制: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视力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光过滤和抗氧化性功能上 1.光通过视网膜到达敏感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前,必须通过叶黄素、玉米黄质浓度最高 的部位。蓝光是黄光的互补色光,它在通过视网膜的各种色光中能量最高,破坏性也最大。由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专一性吸收蓝光,因此可以将蓝光的伤害减至最低。 2.视网膜中活跃的代谢过程和能量交换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淬灭 单线态氧,从而抑制具有破坏性的自由基的形成。 我国提出的常见肿瘤十大预警信号: 1乳腺、皮肤、舌、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触及或不消的肿块2疣或黑痣变化明显 3持续性消化不良4吞咽食物有哽咽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或上腹部疼痛4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分泌物带血5月经前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6持续性嘶哑、干咳或痰中带血7持续性嘶哑、干咳、痰带血8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血尿9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10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高脂肪膳食易引发大肠癌、乳腺癌原因: 高脂肪膳食使得肝脏的胆汁分泌增多,初级胆汁在肠道致病菌的作用下,会产生致癌物质。高脂肪膳食易使人肥胖,会使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雄烯二酮芳香化成雌酮,会促使绝经后乳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681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 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

关于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

关于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下面,XX为大家分享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1。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1)对功能性食品概念的了解:54%的人对其有所了解;27%的人对其根本不了解;19%的人对其比较了解;2)对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的认识:群众不太清楚什么样的产

品属于功能性食品,受广告宣传的影响很大;3)对功能性食品效果的认可度:57%的人其对身体有作用,但效果不大;20%的人认为益处很大;21%的人不清楚是否有用;没有人否定其效果;4)对功能性食品的适用范围的认识:11%的人认为适用于儿童;1%的人认为适用于青少年;54%的人认为适用于中老年人;17%的人认为适用于处于伤病孕哺等特殊阶段的人;31%的人认为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5)对功能性食品形式的好恶情况:31%的人觉得片剂胶囊形式更易被接受;39%的人觉得冲剂颗粒形式更易被接受;21%的人觉得液状膏状形式更易被接受;11%的人提出了其他形式,如饮料、糕点形式;6)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渠道:9%的人不知道功能性食品;30%的人通过他人宣传介绍了解;54%的人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形式的媒体广告了解;10%的人通过社区活动或医生推荐了解;6%的人通过其他形式了解;7)对功能性食品的功能的看重点:63%的人看重其平衡人体机能的功能,如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记忆力等;33%的人看重其预防并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功能,如心脑血管疾病等;24%的人看重其促进排除体内毒素、美容焕肤的功能;37%的人看重其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改善体质的功能;4%的人看重其其他的功能,如增强体质等;8)影响人们对功能性食品选择的因素:23%的人选择了品牌包装;36%的人选择了成分;56%的人选择了价格;59%的人选择了功效;13%的人选择了广告;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全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功能食品的定义:是指具有特殊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营养素补充剂:指单纯以一种或数种经化学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3.膳食纤维:指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总和。 按溶解特征,膳食纤维和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4.功能性脂类的概念:指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功能,药用功能以及有益健康的一类油脂类物质,是指那些属于人类膳食油脂以及人类营养,健康所需要的并对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一大类脂溶性物质。 5.脂肪替代品:是指加入到低脂或无脂食品中,使他们与全脂同类食品具有相同或相近感官品质的物质。 6.衰老:是指生物体在其生命的后期阶段所进行的全身性、多方面、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 7.衰老的涵:一是指进入成熟期以后所发生的变化;二是指各细胞、组织、器官的衰老速度不尽一致,但都呈现慢性退行性改变;三是指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四是指衰老是进行性的,即随增龄其程度日益严重,是不可逆变化。 8.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累及整个消化道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引起反复的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症状,其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及腹部饱胀等。 9.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 高密度脂蛋白又称胆固醇清道夫 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 二.填空题 1.功能食品的两大功能:一是增进健康,二是降低疾病风险。 2.乳铁蛋白主要存在于母乳和牛乳中 3. 人参有效成分:皂苷 4.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中药材 5.脂肪替代品的三个条件:无能量或低能量;具有与脂肪类似或相同的理化性质;对人体无副作用。 6.植物甾醇类的功能作用:1抗炎退热2降胆固醇 7.具有缓解疲劳功能的物质:人参西洋参三七刺五加 8.具有减肥作用的功能食品:魔芋精粉和葡甘露聚糖、乌龙茶提取物、L—肉碱 9.具有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物质:芹菜甲素、辣椒素、银杏 10.矿物质类降糖因子:铬 11.维生素降糖因子:维生素E、维生素C 12.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 13.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一般在3.89~6.11mmol/L,餐后2h血糖略高,但也应该小于7.78mmol/L. 14.肥胖的诊断方法:①人体测量法、②物理测量法、③化学测量法 15.试验设计的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果

《功能食品学》复习重点

《功能食品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功能性食品: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使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3.功效成分(Functional Composition):是指在功能食品中能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径,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 4.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够清除机体中过多自由基的活性物质,可能与机体的衰老、肿瘤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辐射防护等有关。 5.免疫应答: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全过程称之为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6.F值:F值是指寡肽分于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摩尔比值。 7.高F值寡聚肽:高F值低聚肽蛋白质酶解形成的低分子活性肽,是支链氨基酸(BC)和芳香族氨基酸( AC)的摩尔比值。 8.UHF: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在200~600MPa下进行短时间加压处理使微生物的细胞膜产生断裂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9.UHT:超高温瞬时杀菌是把温度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 10.超微粉碎:将物料在常温下于空气中进行粉碎,其粉碎粒度微小,平均粒径可达2μm以下,物料经超微粉碎可完整地保持其有效成分,并可显著提高有效成分利用率及人体消化吸收率。有干法超微粉碎和湿法超微粉碎两大类。 11.微胶囊:微胶囊(Micro-encapsulation)化技术是用特殊手段将固、液、气体等物质包埋在一个微小封闭的胶囊内的技术。 12.反渗透: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对溶液施加压力以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反渗透的压力差为1~10MPa。

如何看待功能性食品

专业代码: 学号:2013030833 河池学院 公选课论文 题目:论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其发展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131 姓名:杨坤荣

前言 保健品被广泛称为功能性食品。据了解多种多样的功能性食品的具体作用发现,一些功能性食品据有减肥的作用。纵观国内外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关系到我国食品工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其发展势头强劲,消费结构呈上升趋势。随着国内外原材料提取及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开始借助中医学,中药学,食疗营养学,食品学等理论基础。这将是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再度达到辉煌并向健康稳步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减肥:发展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述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Function food)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 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 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产品。 我国对保健食品(Health food)的定义是,具有特定功 能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 不以治疗为目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 法(试行)》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 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 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 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 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在学术与科研上,称谓“功能性食品”更科学些。 至于生产销售单位,可继续沿用由来已久的“保健食 品”这个名词。 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文件最早出现“功能食品”(机能性食品)( Functional food)的名称,1989年将其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1991年7月,日本厚生省将功能性食品名称改为“特定保健食品”,欧洲国家将保健食品称之为健康食品(Health Food)或营养食品(Nutritious foods ),德国则称之为改善食品(To improve food)。 (二)功能性食品具备的条件及功能 功能性食品必须符合下面四条要求: 1、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 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汇编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 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 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自欧洲爆发疯牛病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更天然、绿色,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明,食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营养需求,而且还有调控机体的多种功能[1-4]。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5]。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6]。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7]。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9],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10]。 2 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的认识实习调查报告

功能性食品的认识实习调查报告 一实习调查 (一)所提问题 1.您了解功能性食品么? 2.您知道功能性食品有哪些种类么? 3.您知道哪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4.您使用过哪些功能性食品? 5.您信赖哪些功能性食品? 6.您从哪些途径了解功能性食品? 7.您知道如何鉴别功能性食品么? 8.您觉得功能性食品有什么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二)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的消费者。 (三)调查分析 1.保健食品的标识 例如红牛维生素饮料 其包含配料、100ml功效成分含量、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保质期、生产日期、保存方法、卫生许可证号、执行标准、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2.市场上销售的品牌

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3.调查结果 两位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男青年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应有所下调,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鉴定看说明书,;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70岁爷爷(看上去很年轻)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认为有些事是骗人的(如牦牛在西藏视为珍稀动物,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骨髓);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 4.调查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占60℅,近70℅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同时,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 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5.调查建议 5.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5.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5.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5.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功能性食品(参考)

10个题:名词解释4个,问答6个。 1、功能(保健)食品系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2、亚健康:身体的确有不适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出于健康与疾病知道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功效成分: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4、牛初乳:是指母牛分娩产犊后乳腺在7d内(有时仅指2~3d内)所分泌的乳汁。 5、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6、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7、疲劳:在劳动或运动过程中,由于劳动或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或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称为疲劳。 8、低聚糖(功能食品配料)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9、膳食纤维:指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性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10、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先进的管理系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底物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的低水平状态。 11、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过程大体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某项保健功能。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保健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12、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和药品的区别: 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集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2,功能性食品要求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与一般食品的区别:一般食品为健康人所摄取,从中获取各类营养素,并满足色、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完整版)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 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 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 、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 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 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 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 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作者:-----------------------日期:

历史 第二节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 一、功能性食品发展的历史 中国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医药文献中,就记载了与现代功能食品相类似的论述――“医食同源”、“食疗”、“食补”。 国外较早研究的功能性食品是强化食品。20世纪10~20年代,芬克提出了人体必需的“生物胺”(Vitamine),随后被命名为“维生素”(Vitamine)。对于维生素生理功能的研究,以及对它的“缺乏症”的研究,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它对于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性,并通过补充维生素而很快使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1935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随后强化食品得到迅速发展。1938年路斯提出了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指出20种氨基酸中有8种必须通过食物补充。必需氨基酸的缺乏会造成负氮平衡而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所有这些研究,提示人们在食品中添加某种或某些营养素,能够通过食物使人们更健康,避免营养素不足引起的疾病,于是研制出强化食品。为了规强化食品的发展,加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美国于1942年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对强化食品的定义、围和强化标准都做了明确规定。随后,加拿大、菲律宾、欧洲各国以及日本也都先后对强化食品做出了立法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包括强化指标、强化食品市场检查和商标标识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还曾规定了一些必须强化的食品,包括面粉、面包、通心粉、玉米粉、面条和大米等。另外,营养专家对微量元素的深入研究,不断拓宽了强化剂的围,使得人类对食品强化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几十年来,通过在牛奶、奶油中强化维生素A和维生素D,防止了婴幼儿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佝偻病;以食用强化的碘盐来消除地方性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疾病;强化硒盐能防止克山病;在米面中强化维生素B1,使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病几乎绝迹;通过必需氨基酸的强化,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节约大量蛋白质。可以说,强化食品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营养研究的基础理论与人类膳食营养的实践活动密切结合的典。由于强化食品价格便宜,效果明显,食用方便,强化工艺简单,所以,强化食品有很大的市场优势,深受消费者欢迎。 随着强化食品的发展,强化的概念也得到不断的拓宽,不仅是以向食物中添加某种营养素来达到营养平衡,防止某些营养缺乏症为目的,某些以含有一些调节人体生物节律、提高免疫能力和防止衰老等有效的功效成分为基本特点的食品也属强化食品。这就超出了原有的强化食品的畴。 鉴于这些情况,1962年日本率先提出了“功能性食品”,并围绕着“调节功能”做文章。 随着衰老机制、肿瘤成因、营养过剩疾病、免疫学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的重点转移到这些热点上来。 从日本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出现标志着在国民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食品功能的一种新需求,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功能性食品的需求量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展,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中国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生活的质量和健康就成为新的追求。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高质量营养素的摄入,营养过剩而引起的富贵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与癌症等)、成人病及老年病已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疾病。于是,对功能性食品的渴望促进了中国功能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