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期培训的几点感悟
2015年8月8日-9日,我与侯深燕、徐灵芝、吴颖芳、李丽,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外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研修班”,系统学习了思辨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法。
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有“理解思辨能力”(孙有中),“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原则与实践”(金立贤、Martin Cortazzi),“思辨教学理念与操作”(孙有中),“思辨能力培养教学策略---以读写课程教学教学为例”(侯俊霞),“口语课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金立贤、Martin Cortazzi),“EFL教学实证研究中的思辨能力测试”(孙旻),“国外思辨能力教学研究前沿”(金立贤、Martin Cortazzi)。
除了专家的“讲”,还有老师们的“练”。
为期两天的培训,老师们撰写了两篇反思日志,还进行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这次讲练结合的讲座,我感到受益匪浅,并有很多的感悟。
8月8日的第一个讲座是孙有中教授的“理解思辨能力”。
孙教授讲述了“为什么要critical thinking”:人们的生活质量,创作力都取决于我们思维的质量,然而好的思维需要系统性的培养;思辨能力与人的学习和工作成就大小有着直接关系;中国文化在思辨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教学
质量国家标准》。
总之,他从古今中外文化对比等角度,为我们指出了现代大学教育的使命“Rejoice in discovery and critical thinking”“The encouragement of a questioning spirit”“Education is nothing more, nor less, than learning to think”。
他还讲述了“什么是思辨能力”,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思辨能力不仅是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系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是一个基本的调查工具”。
孙教授还引用了布鲁朗的“认知能力模型”: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就此,我反思自己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是教学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基本语言层面,而忽视了较高层次的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应该运用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的理念,使未来的课堂模式转变为学科的、系统的、思辨的模式。
孙有种教授关于“思辨能力决定语言能力高低”的理念,我非常赞同,并决心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引用探索。
孙有中教授导入“思辨”概念之后,金教授夫妇以合作教学、师生互动的形式,在200多人的教学班里,用实际操作的方法向我们深入浅出的解析了“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原则与实践”,对我今后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起到了非常大的启示作用。
从事教学多年的我,非常佩服金立贤夫妇的敬业精神,他们系统的了解到了思辨能力的集中模式,并且不止于这几种模式,而这本身就是思辨能力培养的体现,创造性思维和思辨能力本身就是相
互促进的。
至于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灵活的问题,必须针对学生,具体课程以及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
这本身也是教师自身进行思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
另外,从教学形式上,这一场讲座确实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如何让听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而不只是被动接受。
之后,孙有中教授又做了“思辨教学理念与操作”报告,主要讲述了两方面内容: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基本理念;思辨教学方法举要。
第一方面内容,他提到了为思辨确立目标(国家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师大脑,学生心灵);为思辨提供材料,提倡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并强调from “learn now for use later”to“learn as you use, use as you learn”;为思辨树立标准(课堂活动标准、课程测试标准);为思辨提供资料;为思辨培养教师,提出教师的使命--teaching for thinking,教师要首先学会思辨。
第二方面,主要通过一些实例,具体讲述思辨教学的方法及具体操作流程。
反思自己的教学,比如说presentation,在以前的教学中,把语音、表达是否流畅、句法、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很少去关注思想性;也很少设定其他学生公共评判的具体标准,因此,presentation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流于形式,学生整体收获不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将思维融入到具体的语言教学与学习中,使枯燥的语言教学与学习鲜活起来。
之后,是国防科技大学侯俊霞老师“思辨能力培养教学策略--以读写教程教学为例”的精彩的示范课。
在她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有非常明确的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在具体操作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研究,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等形式做口头报告;并要求学生每周撰写反思周记,阶段性反思回馈,口头报告录像反思,同伴研究报告。
她把思辨很好的融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去。
此外,侯老师提到,她的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行动研究。
她真正做到了语言与思辨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在侯老师的汇报中,可以看出,侯老师非常的敬业投入,不断开拓创新,做到了教学为先,育人为本。
侯老师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她对教学研究工作的投入与付出,坚持系统的研究型教学,课后必定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和反馈学生活动。
总之,她的示范课实践性很强,她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如让学生撰写反思日志,以任务为基础,通过项目和科研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的执行力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对日后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及改进。
8月9日上午金立贤夫妇又做了一堂“口语课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的示范课,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口语课的操作模版。
通过他们的讲座和示范课,我很有感触:他们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启发性和操作性兼备,不愧是学者。
下午,主要是孙旻关于“EFL教学实证研究中的思辨能力测试”的讲座。
她主
要讲述了“测什么”“如何测”两方面内容。
在“侧什么”中,我们了解到了,“思辨概念”的理论共识和“思辨能力”的分项技能。
在“如何测”中,我们了解到了思辨能力评估方法以及EFL学习者思辨能力评测方法。
她的讲座对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两天的学习虽然非常的短暂,但却收获颇丰,专家们从宏观、实证等多维度讲述、阐释了思辨能力。
这也是我第一次即从教学方面又从研究方面全面系统的接触了解了“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思辨能力的框架、标准、模型以及测评方式。
我深刻的认识到,思辨能力不仅折射于我们的教学中,而且还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充分认识到思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能力全面培养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培训,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都给打开了新的视角,给予我很大的启示,也使我对思辨能力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能力的培养者,我们要时刻牢记“教书育人”,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此外,作为教师我们应先从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入手,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有思辨能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张丽
201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