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邮市菱塘民族职业中学备课纸

课题生姜栽培技术课型

授课授课总课教学

日期时数时数使用

教学

掌握生姜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备注生姜栽培技术

一、生姜播前准备及方法

1.播前的准备:

(1)掰姜种:种姜催芽时,姜块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

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姜种下地前多进行掰姜。掰姜的过程实质上是进

行块选和芽选的过程。

掰姜时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 1 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 2 个壮芽,

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养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

部发黑或掰开姜块断面褐变,应严格剔除。

掰姜除应选留壮芽外,还应考虑姜块的大小。经笔者多年试验证明,种块以 75 克左

右为宜。

掰姜时还应注意,为了以后便于管理,可按种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

即瘦小的姜块和瘦弱芽姜块放在一起,肥胖姜块和具壮芽的姜块放在一起。种

植时分区,分别视生长情况进行管理。

(2)浇底水:因生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的出

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必须在播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

于播种前 1~ 2 小时进行,浇水量不宜太大,否则姜垄湿透,不便下地操作。

2.播种方法:底水渗下后,即可按一定株距将事先准备好的姜种摆放沟内。摆

放姜的方法,各姜区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苗

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则幼芽一律向西。入

好姜块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而后随手扒下部分湿

土,盖住幼芽,以防强光灼伤幼芽。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姜母垂直相连,

便于以后扒老姜。二是竖播法,即将姜块竖直插入泥中,姜芽一律向上。这种

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上的姜母上下相连,扒老姜时易伤根,操作也不方便。

南方有的姜区为便于扒老姜,将姜种倒放,该法虽便于收获老姜,但影响

幼芽出土,生产上不宜采用。

二、生姜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丰产的重要措施,但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很复杂的,它受土壤、

肥水条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高肥水条

件下,每亩种植7000 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可得到较好的发展,每亩产量可在3535.1

千克;而在中肥水条件下,同样每亩种植7000 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偏小,每亩

产量为 2948.3 千克。上述现象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地制宜,

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通常在土质肥沃、肥水足的条件下,往往茎叶茂盛,植株高

大,因而行、株距亦适当加大;相反,在山岭薄地及肥水不足的条件下,往往植株矮小,

因而营养面积也应适当缩小。

在北方,种植生姜多采用沟种扶垄的栽培方式,根据一般姜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

管理水平,可将生姜的适宜种植密度大致分为 3 种类型,供生产者参考。

第一,高肥水田:指水源充足,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含碱解氮100ppm 以上,

速效磷 40ppm 以上,速效钾 120ppm 以上的田块,可采用行距 50 厘米,株距 19 厘米,每亩种植 6500~ 7000 株。

第二,中肥水田:指水浇条件良好,含有机质 1.2% ~ 2%,含碱解氮 60~

100ppm ,速效磷 15~ 40ppm,速效钾 80~ 120ppm 的田块,可采用行距 50 厘米,株

距 16~ 17 厘米,每亩种植 7800~ 8300 株。

第三,低肥水田:指浇水条件一般,含有机质在 1.2%以下,碱解氮60ppm 以下,

速效磷 15ppm 以下,速效钾80ppm 以下的田块,可采用行距48~ 50 厘米,株距15 厘米,每亩种植 9000 株左右。

在生姜旺盛生长期,保持最大叶面积指数 5.5~ 6.5 较为适宜。

在南方各地,栽培方式各异,种植密度也不相同。一般可分为埂子姜、平

畦姜及窝子姜 3 种方式。

1.埂子姜:即开沟筑姜埂,种姜栽于沟中,沟底宽 40 厘米,埂底宽 33 厘米,一般株距 16~ 17 厘米,四川重庆种埂子姜较多。

2.平畦姜:一般畦宽 1 米宽的高畦,行距 50 厘米,每畦两行,株距17~ 24 厘米。

3.窝子姜:一般畦宽 115~130 厘米,按株距和行距各33 厘米控窝子播种,

生长期内分次培土,软化栽培采收嫩姜。

安徽铜陵生姜,采用高畦栽培方式,通常畦宽 2 米左右,顺畦开横沟,沟距

60

厘米,株距20~ 24 厘米。福建省有的地区也采用此种种植方式。另据曲丁等介绍,

湖南省新邵县的做法是:整地后做高畦,畦宽38~ 45 厘米,每畦种植一行生姜,

做成宽度 45~ 65 厘米的畦,每畦种姜两行,姜行与畦长平行。一般平地肥土姜田为

行距 33~ 40 厘米,株距 24 厘米,每亩 4500 蔸左右,坡地瘦土,每亩苗种

5500~ 6500 蔸,单行,行距 33~ 40 厘米,株距或穴距 20~ 22 厘米。

三、怎样给生姜浇水

生姜喜湿润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较浅,吸收水分能务较弱,难以利用土

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浇水才能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

1.发芽期水分管理: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

出苗达 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但也应根据当地的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遇天气,虽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

下,则应酌情浇水。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

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则可待出苗70%左右再浇水。

出苗后第一水要浇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太晚。如浇得太早,土表易板结,

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山

东莱芜姜区的

经验是:在浇第一水后2~ 3 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壮旺。

2.幼苗期水分管理: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

求比较严格,不可缺水。幼苗期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不后趁土壤见干湿时,

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后期,处在炎夏

季节,天气干

热,土壤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 65%~ 70%,既防土壤

干旱,又可降低地温。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另外,暴雨

之后,应以浇跑马水的方式浇进水降温,并及时排水,以防姜田积水,引起姜块腐烂。

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匀,不但姜苗矮小,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发生的新叶,常扭曲不展,群众称为“挽辫子”影响姜苗正常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