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碑文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修太阴寺、木雕卧佛与《赵城金藏》---《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碑文探析
柴广胜
元初石碑揭秘当今国内最大独木雕释迦卧佛缘源
史海钩沉惊现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藏经雕印圣地
太阴寺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始建设于距今约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原寺气势磅礴,碑刻林立。现存南大殿为金代遗构。殿内存有我国最大的木雕卧佛。二00一年太阴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阴寺前院西侧有一通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所立石碑。青砂石质,碑高223厘米;宽97厘米;厚30厘米。碑阳刻有2169个汉字,碑文不仅记载了金大定二十年、壬辰年(公元1232年)、元大德元年三次重修太阴寺的经过,而且详细记载了雕印藏经的缘起、人物及雕印藏经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
正文之前,述明碑文撰写、书丹、刊刻者姓名和身份。刊刻者杨瑗为绛县人士,书丹并篆额及撰文者是两位精通佛教三藏(经、律、论)的高僧。书丹并篆额者为《赵城金藏》开雕地天宁寺(在今解州)高僧妙性大
师,撰文者为龙兴寺(在今新绛)高僧圆慧大师。
撰文者为僧人,因此,碑文以佛教经义开篇,篇中也多释禅礼佛之辞。
篇首几句:“夫妙觉灵明,名言之路攸绝,真如澄湛,性相之义都捐。然则发启心聋,资法雷而激响,奖导迷众,俟觉首以司方。”是唐中宗皇帝制《三藏圣教序》开篇句的化用。大意是说,世人将感悟佛教的基本义理都抛弃了,然而发启心智,促人醒悟的还首推佛理。一语道破开雕藏经的意义。
“繇是报身假起接十地之高机,化质权施诱五乘之浅识,或隐秽土为净土,或变大身而作小身,或现妇人形而度生,或示男子体而化工道,证理圆于一路,方便设于多门。”寥寥数语概括了佛祖修身成佛的过程与成果。藏经是弟子们记录佛祖一生中所讲之法的经典,可以说是佛教的教科书。作为僧人有必要把它刊印成卷,供人研读。从另一角度说明了雕印藏经的必要性。
接下来,以占全文三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记述了藏经募刻劝缘的发起人实公律师尹矧乃从出生到圆寂的毕生经历及开雕藏经过程中的曲折故事。从撰文者所用篇幅之长和对开雕藏经的缘由、过程的动情叙述足见其对尹矧乃的敬仰之情和对雕印藏经功绩的高度褒扬。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赵城金藏》募刻发起人之一,
一直采信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蒋唯心在《金藏雕印始末考》中的记述,他在考察《赵城金藏》时发现了雕刻金藏的发起人是金人“潞州崔进女法珍”,称“倡成之者法珍一人而已”。他当时为这一发现而欣喜,把它看作是“诚此行所获最足称快者矣”,因为此前中日学术界一直以为崔法珍是明朝人。然而《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中关于尹矧乃的记载,却又把蒋唯心的研究成果否定了。藏经募刻劝缘的真正发起人是尹矧乃,崔法珍只是他的弟子。而且藏经刻板的大部分工作在尹矧乃生前已基本完成。这可谓此碑对藏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尹矧乃的出生富有神秘色彩,“其母夜梦于佛,因而身怀有孕”,童年时代他就有不同于凡人之处,“胎月既满,夜诞,红光晃室,状若白昼。岁当龆龀,不参时童作戏”,后在孟州天王院礼师出家,“笃好经书,年登十五,负笈游学。二十以来,洞晓经旨。内闲五教,外醉六经。行洁寒霜,戒圆秋月”。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深厚的佛缘。
尹矧乃去五台山礼佛时,在归德府路遇宋徽宗御驾,获赐金刀、玉检。到五台山后,“恳祷志诚,感文殊菩萨空中显化,得法眼净见佛摩顶授记曰:汝于晋绛之地,大有缘法,雕造大藏经板”,这是尹矧乃雕造大
藏经的缘起。
从五台山回来的路上,尹矧乃分别在长子县和太平县收了两个高徒:崔法珍和慈云。师徒几人到晋南后,在天宁寺“纠集门徒三千余众,同心戮力,于河、解、隰、吉、平水、绛阳,盛行化缘”,建起多处作坊,开始了浩瀚的大藏经板雕造工程。
金大定十六年,雕造大藏经的发起人尹矧乃圆寂前嘱托门徒:“我终之后,当以未雕大藏经板补雕圆者”。两年后,崔法珍“将所雕藏经部帙卷目,总录板数,表奏朝廷”。得到世宗皇帝的大肆表彰。这与蒋唯心先生考证的崔法珍献金藏的历史是一致的。
崔法珍、慈云和刘居士是协助尹矧乃雕刻大藏经的主要人士,但史书没有记载。蒋唯心在查阅《赵城金藏》时,也没有发现慈云、刘居士以及他们的师傅是“雕藏经主”。这与崔法珍是献经人有关,与慈云他们的性情为人也有很大的关系。该碑文对慈云作了这样的刻画:“心恬清素,戒节孤高,不栖名闻,好居寂静”。这可能就是学术界误认崔法珍为藏经募刻发起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
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明确记述,从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门人法澍再寻良匠,重录圣贤”。这说明,最少有12年,太阴寺中从事着大藏经的刻印工作。碑立之年为太阴寺再次重修的元大德元年,蒋唯心关于《赵城金藏》的研究认为,补刻工作是在元初。此时立碑,以“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为首题,雕藏经应是与重修工作相伴相行的。据此推断,太阴寺大藏经的补刻工作可能一直就没有停止。从慈云与崔法珍属尹矧乃同时期弟子,金大定二十年慈云为雕藏经重修太阴寺,金大定二十一年,藏经刻板开始运往燕京的史实,可以断定,太阴寺是当时藏经雕印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赵城金藏》部分内容的主要雕印地之一。
《赵城金藏》中有刻板年份记载的只有30余处,最早为金皇统九年。据此,学术界认为《赵城金藏》开雕时间大概是在金皇统九年或之前。《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中记述,藏经开雕是在尹矧乃五台山礼佛路遇宋徽宗到晋南后开始的。宋徽宗在位25年(公元1101-1125年),尹矧乃路遇宋徽宗的时间距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最少也有24年,碑中所记之事说明藏经开雕时间的确是在皇统九年之前。
值得一提的是,碑中所记僧人大师为了表示对佛教
的虔诚,断臂燃指,乃至焚身,全然不顾,在所不惜。断臂燃指者:尹矧乃、崔法珍、慈云,刘居士先断左臂,继而在普救塔前,自燃其身。碑文中记述的澍公菩萨,至今太阴寺南大殿保存有他缺手的元代塑像,传说他为铸成太阴寺大钟,化左手于铁水之中。研读这篇碑文,他们为弘扬佛法所付出的艰辛和执着追求,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全碑文贯穿着两条很清晰的线索,那就是—“雕藏经”和“重修太阴寺”。从云公遵师遗嘱,再起作院,补雕藏经起,碑文记述开始从“雕藏经”转入了另一个主题—“重修太阴寺”。
碑文所记的太阴寺第一次重修,是在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重修的主持者是藏经募刻劝缘发起人尹矧乃的门徒慈云,他是一名“雕藏经主”。为完成师傅遗愿,“於新田、翼城、古绛三处,再起作院,补雕藏经板数圆备”,选取作院之址时,慈云发现了太阴寺旧址。
云公上东华山,“登山四顾,见一胜所,林峦蓊郁,岩壑清奇,东连太行之高峰,西控中条之旷野,北观浍水,南望天台,中有太阴古寺”。太阴寺所处方位,东西南北山水相呼应,白云绕丹峤。因而,云公身体力行,“芟荆棘而终日无疲,拾瓦砾而长时不倦”,与门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