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胡乱抄袭不加
选择的无效备课;胡乱,模糊甚至无效的课程目标设置;流于形式的
无效互动,毫无新意的课堂提问;不求甚解地追求新潮;创设情景,
利用资源牵强附会,流于形式;节奏调控失调,课堂教学松散、凌乱;……这一系列的问题时时刻刻、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语文课堂,使
之效率低下。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高中语文高效课
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0-190-01
一、巧设导语,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精
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
弦,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
识的海洋考。

比如我读到的一段关于《药》的导语就独具特色:“刚
刚同学们感受到了纯情的翠翠,体味了湘西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其
实大师们都是写人的高手,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笔下也大多是血肉
丰满的人物‘药’我们见过很多,有……等等,可是在这篇文章里,
药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作者为什么把它写入文学作品呢?”在这则导语里,一个“其实”便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节课中拉出来,随后运用高超的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设计、落到实处
教学结构既要考虑趣味性,又要考虑实效性。

教学结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

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使教学结构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

如用于激发思维,促进理解的语文课堂提问模式可以有如下几种比如学习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课题是“柳宗元诗文的主旨”,这个问题就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的,也不仅仅是学了着一篇文章后就能全面正确回答的,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分解。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这样操作:
1、提供柳宗元的几篇代表性的诗文让学生阅读,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西小丘记》等;
2、把这一课题细化为如下几个问题,(1)这几篇文章的主旨各是什么?(2)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是什么?(3)这种原因对他的创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他通常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主旨?这种主旨的表现有没有不足?
3、在学生发言后提供一些名家的分析,如李泽厚《美的历程》、余秋雨《文化苦旅·柳侯祠》、王松龄《柳宗元诗文选译》等文章中的相关论述,以期引起学生更加热烈的讨论。

三、学生参与、真正互动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

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
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

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

我们应从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注重信息、课件得体
21世纪的课堂教学都普遍用到了信息技术,很多老师都喜欢运
用课件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

但这里要说的是必须恰当合理的利用。

语文课件必须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不是应急之作、跟风之作,应当具有普遍意义。

符合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教材的层次。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式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

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
学生的听课时间,提高听课效率。

另外语文课件应当是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走向认知的“平台”,而不应仅是对某种结论起说明作用的多媒体“板书。


五、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

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

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多彩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在新课程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之时,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只要我们满怀热情、执着,投身教学改革,开动脑筋,打破沉闷的课堂现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高效课堂。

就会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知识的殿堂,精神的乐园,幸福的港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