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细胞仪临床应用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流式细胞术简介第二部分流式项目检测列表
第三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流式细胞术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感染性疾病
肿瘤、细胞治疗应用
血液系统疾病
器官移植检测
风湿免疫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妇产科及儿科相关疾病
第十一章内分泌患者免疫功能检测第十二章皮肤科疾病
4 .
9 .
14
15
16 18 20
21
22 24
26
27
第一部分流式细胞术简介
1流式细胞术定义
流式细胞仪是集激光技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 细胞荧光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仪器, 床检验学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工具。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low cytometry ,FCM )又称流式细胞术,
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准确、客观的检测技术,它能够同时检测快速直线流动 状态中的单个细胞或微球的多项物理及生物学特性
--在极短的时间内高速分析
上万个甚至是几十万个细胞,并能同时从一个细胞中测得多个参数, 对其加以定 性定量分析,还可以对特定群体加以分选。

目前,流式细胞术已经广泛用于临床 应用与基础研究,在免疫学、遗传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 学、生物化学等医学与生命科学所有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
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的标本或单个微粒在上样前进行荧光染色。

流式细胞仪检 测到上样管后,产生一定的气体压力将待测样本压入流动池。

同时鞘液(不含细 胞或微粒的缓冲液)在仪器产生的高压作用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入口方向与 样本流形成一定的角度,形成一个圆形的鞘液流,包围着细胞或微粒高速流动, 使待测细胞在鞘液的包裹下单行排列,逐个地通过流式细胞仪的激光聚焦区(流 动池),从而被检测到,并发出散射光及荧光等多种光学信号。

光学信号通过光 电信号转换器及电子信号处理系统采集及分析后, 最后以图形的形式将数据结果 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3流式细胞仪的主要结构
光学系统,液流系统,信号处理及放大系统,计算机系统。

^BECKMAN
C OULTER
计算机技术以及
为生物医学与临
是20世纪70年
BECKMAN
COUiJER
l-St
FL2
4流式细胞仪检测信号
散射光信号:FS SS
荧光信号:FL1 FL2 FL3 FL4 …
5流式结果数据分析
单参数直方图分析双参数点图分析
iLn■ m
双参数等高图分析双参数密度图分析三维图分析
4-,….r ........................ - .... ............................
4 »111 m -ud JM
- ■' ■ Jjcr -■
K ・■ I ■ ■ ■- i ■ T I I ■ -. F ■ I ・I - I h
4 *» in 1»a-: Iro
6流式细胞仪检测样品
可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样本种类多样,包括各种细胞(如外周血、骨髓、细针穿刺、灌洗液、实体组织、悬浮或贴壁培养的细胞),微生物,人工合成微球等;血清、血浆、培养上清、细胞裂解液等。

如果检测样本为实体组织时,我们可以用物理化学(天然,机械研磨/消化)
等方法将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5X105- 1X107cells/ml,并在上机前用300目筛网过滤。

7流式细胞仪检测范围
细胞结构细胞功能
细胞大小细胞表面/胞浆/核的特异性抗原
细胞颗粒度细胞活性
细胞表面面积细胞内/外细胞因子
核浆比例酶活性
DNA含量和细胞周期激素结合位点
RNA含量、蛋白质含量细胞受体
蛋白磷酸化
钙离子浓度
第二部分流式项目检测列表
V
W BECK MAN COUL TER
V
第三部分流式细胞术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章感染性疾病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又称传染病”严重时甚至可以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文明。

如十四世纪蒙古帝国的兴起,骁勇善战的骑兵把鼠疫传播至欧洲,造成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流行四五百年之久,许多城市因鼠疫流行而荒芜甚至消失。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就是一场病原体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战争,当感染发生时,免疫系统的变化往往能很敏感地反映感染的状态与程度。

因此,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检测有助于对感染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动态观察,监测药物疗效,判断疾病的预后。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亚群
2细胞免疫表型、淋巴细胞活化程度分析
CD45RO+CD45RA+的活化细胞增高;
术后感染的评价:术后感染CD3 J、CD4 J、CD8 T、NK T、HLA-DR T;
鉴别急性/慢性病毒感染,判定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急性感染性疾病及病毒感染进展期,CD45RO记忆性T细胞增高;慢性感染性疾病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后, 记忆性T细胞降低。

3细胞因子检测
3.1移植术后监测:急排Th1 T;
3.2细胞外感染:Th2 T;细胞内感染:Th1 T;
3.3作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治疗的评价指标:Th2t;
3.4恶性肿瘤:Th2t;
3.5自身免疫病:ThlT;
3.6 耐受:Th2t;
4中性粒细胞CD64抗原检测
正常: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淋巴细胞CD64 平均荧光强度)W 1;
感染或组织损伤: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

第二章肿瘤、细胞治疗应用
肿瘤中的应用
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免疫机制对肿瘤进行特异性应答和非特异性应答,该过程
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产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免疫监视功能。

虽然机体有免疫监视机制,但肿瘤仍发生并持续发展,原因是肿瘤细胞存在多种免疫逃逸机制。

众多临床实验和研究表明,宿主对机体内发生的肿瘤免疫逃逸,表现为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低下。

众所周知,机体的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由B细胞(CD3-CD19+) 介导,非特异性免疫以NK细胞(CD3-/CD56+16+ )。

T淋巴细胞进一步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CD3 /CD4 )和细胞毒性/抑制性T淋巴细胞(Tc/Ts, CD3 /CD8 ),Th和Tc对于抗原刺激的应答,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抑制肿瘤细胞,Ts则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所以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表现为CD3+,
CD3+CD4+,CD3-CD56+CD16+,CD19+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且CD4/CD8 比例倒置。

所以了解评估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在肿瘤进展和预后中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表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取决于肿瘤细胞的侵润性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所以连续监测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是肿瘤患者病程监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已有众多报道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肺癌、食管癌等肿瘤,当病程进展、转移或者复发时机体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整体减低。

特别是抑制性免疫细胞比例增加是肿瘤预后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Gilberto Filaci报道在结肠癌、胃癌、肺癌、胰腺癌、肾癌、卵巢癌、乳腺癌、头颈癌等患者中,从T1-T4 分级CD8+CD28-Ts细胞明显增高(Pv0.01),而且CD8+CD28-增高程度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相关(P<0.0001),说明CD28分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同时Sasada T, Ichihara F, Curiel TJ等在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报道,同样有抑制作用的CD4+CD25+( Treg细胞)增高预示着肿瘤没有得到控制,患者生存期缩短。

也有文献报道记忆型T淋巴细胞
CD4+CD45RO+的表达降低与肿瘤转移相关。

2肿瘤治疗效果监控
Hansbrough曾报道肿瘤患者术后第一天CD4减少,CD8增加,CD4/CD8 比值下
降,术后3-4天免疫细胞水平开始恢复,表明有效的肿瘤切除,解除了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免疫抑制,免疫功能增强。

临床可通过术前后连续监测免疫功能来了解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化疗对于肿瘤患者是把双刃剑。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有效的化疗有可能促进 肿瘤患者
T 淋巴细胞功能的恢复,化疗后CD3+,CD4+、NK 细胞、 CD3+HLA-DR+显著增高,CD4+CD25+,CD8+CD28-降低达至U 正常水平。

但由 于个体差异和变化,有的化疗会明显
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及时调整合适化疗方案, 或者给于免疫支持,不但可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重塑机体的免疫力,
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KAZUHIKO 研究证明化疗后的毒副作用程度(恶心呕吐 /乏力/ 食欲不振)与
CD4/CD8比例负相关,同时 CD4+CD25+比例正相关,说明化疗 过程中机体免疫状态与生
活质量息息相关。

3细胞因子变化
根据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可分为 Th1 ( CD4+IFNg+ )和Th2
(CD4+IL4+ )。

Th1与细胞免疫相关,Th2与肿瘤体液免疫相关。

肿瘤发生时机 体细胞免疫低下,所以多种肿瘤患者体内以Th2细胞为主,Th1明显减少;随着 肿瘤的发展,Th2细胞比例上升;当Th1细胞上升提示免疫体系恢复;Th1细胞 下降,Th2升高提示复发、残留或转移。

切除肿瘤后 Th2细胞下降,Th1细胞升 高。

4细胞周期分析
人体正常的体细胞均具有比较稳定的 DNA 二倍体含量,当人体发生癌变或 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病变时,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伴随细胞
DNA 含量的异
常改变。

所以DNA 非整倍体出现是癌前病变发生癌变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非 整倍体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转移率高,预后差;近二倍体和二倍 体肿瘤,则预后较好。

DNA 诊断肿瘤标准,如下:
Dl>1.1 或 DIV0.9 ;
S 期>15%;
G0/1 的 CV>10% , S 期在 10% -15%
;4.1出现非整倍体细胞峰,
4.2无明显的异倍体,但 4.3无明显的异倍体,但 4.4 S+G2/M >20%。

细胞治疗应用
细胞治疗可以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来治疗疾病。

现在细胞治疗在造血及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相关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成为肿瘤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过继性免疫治疗在肿瘤中应用最广。

细胞免疫治疗的关键是输注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因而在体外培养出大量、高质量的效应细胞成为治疗效果。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CIK和DC-CIK在肿瘤细胞治疗中应用
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单克隆抗体、IL-2和IFN- 丫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CIK细胞中的效应细胞是主要来源于CD4-CD8+细胞的CD3+CD56+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 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

因此,应用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CIK细胞与DC细胞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快的增殖速率和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利用DC-CIK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转移与复
发,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的CIK/DC-CIK治疗程序FCM检测项目意义
治疗前病人免疫状况评价T亚群、NK、DC1、DC2、
CD80、CD86
评价是患者否适合做,细胞能
否培养,评估培养状态
采集MNC MNC数目、纯度、T亚群、
NK、CIK数目及比例
是否达到培养要求、调节细胞

培养过程MNC数目、T亚群、NK、
CIK、CD11C DC数目及比
例、CD3、CD8、DC活化状
培养是否达标、确定回输时机
回输后T亚群、NK、CIK、DC1、DC2、
DC活化、细胞因子疗效评价、监测、下次治疗的
时机
2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作为一类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非常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所以现正日益广泛地用于各种血液病、肿瘤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应用最广泛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给完全丧失造血功能的患者通过中心静脉输入造血干细胞,使患者骨髓恢复再造血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造血系统肿瘤。

现在自体造血干移植也用在乳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实体肿瘤经超大剂量化疗后、全身放疗后的骨髓功能的重建。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需要根据移植者的体重来确定移植细胞数量,而且需要保证移植的干细胞的功能,所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准确定量干细胞数量和活性非常重要。

^BECKMAN
C OULTER
第三章血液系统疾病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白血病淋巴瘤(见白血病淋巴瘤病例分析手册)
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评价疗效。

血小板减少
3.1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在血小板<2万/ul或造血异常导致血小板大小不均匀时,血球计数仪结果误差很大,流式计数最准确;网织血小板计数:评价疗效;
3.2 ITP: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正常为阴性。

4出凝血疾病
血小板活化:CD62P、CD63>3%提示血小板活化,有凝血倾向。

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实验室诊断金标准,CD55、CD59,正常人阳性表达>95%,患者表达下降或缺失。

第四章器官移植检测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骨髓移植
CD34+造血干细胞计数,保证移植所需细胞量。

2移植后监测
2.1排斥反应的评价
CD3+/CD25+高于正常5-10%以上,表明即将或已发生排斥反应;CD4/CD8比值下降提示并发凶险感染,<0.2%则必须停用免疫抑制剂;
CD3+/HLA-DR+增加5-10%且不伴有CD25+增加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
CD4+/CD45RA+及Th17数量与急性排斥反应严重程度正相关;
NK细胞(CD3-CD16+56+ )是参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
Th1( CD4+INF+ )是介导急慢性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

2.2排斥反应的调控
Treg( CD4+CD25+CD127dim)对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起负调控作用;
DC细胞:mDC细胞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pDC通过Treg维持免疫耐受。

第五章风湿免疫性疾病
(公元
前5世纪)
所以风湿这一 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 关节、肌肉的病变。

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检测能有效地帮助判断疾病的发生及监控治疗疗效,判断预 后。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亚群及绝对计数
疾病
FCM 指标(外周血)
CD3+ 1 CD3+CD4+
1 CD3+CD8+ CD3-CD16+56+
CD4+/CD8+
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
类风湿性关节

t 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
t
重症肌无力
t
免疫缺陷病
AIDS
1 t
1
J
CD4+T 淋巴细胞记数测定的主要意义:
① 用于HIV 感染者的疾病分期:凡CD4+T 淋巴细胞V 200/卩1或CD4+T 淋巴细胞的百分比V 14%勺HIV 感染者可归入艾滋病。

② 判断HIV 感染者的临床合并症 (各种机会性感染与 CD4+T 淋巴细胞 的相关性),如CD4+T 淋巴细胞V 200/卩1时,很容易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 而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鸟分支杆菌感染常发生于 CD4+T 淋巴细胞V 50/卩1的 病人,极少见于 CD4+T 淋巴细胞> 100/卩1的病人。

③ 帮助确定抗HIV 药物治疗及机会性感染预防性治疗的适应症, 例如, 当CD4+T 淋巴细胞V 200/卩1时,应给予抗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预防性治疗。

④ 抗HIV 药物疗效的重要判断指标。

2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联合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能更全面的评价细胞免疫状 态,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监测药物疗效,判断疾病的预后。

如: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液中CD4+CD29+细胞增多。

多发性硬化(MS )、SLE 患者外周血 CD4+CD45RA+细胞减少。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风湿病和免疫病。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


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 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

我国《黄帝内经》 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为痹。

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 词一直沿用至今,风湿病是
3 HLA-B27 检测
HLA-B27是MHC I类抗原,在有核细胞上广泛表达,其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高度相关,在其它血清阴性骨关节病也有明显表达。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T淋巴细胞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它不仅具有识别体外多种“非己”抗原和排除抗原能力,且对免疫应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重症肺炎患者T淋巴细
胞因大量凋亡而总数降低,亚群的变化又造成免疫功能的紊乱。

且感染因素对患者T细胞活化障碍,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因此,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粒细胞、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在气道中浸润为特征的疾病,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支气管黏膜活检标本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中T细胞明显增加,并以活化T细胞为主,T细胞数量、活化程度与气道高反
应性呈正相关;活化T细胞在外周血增加,气道炎症中以Th2细胞增加为主。

嗜碱性粒细胞及活化状态的检测,用于快速准确筛选过敏源。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亚群,如下表
2CD19 与CD23
用于鉴别支气管炎与哮喘。

3Th1/Th2 检测
作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治疗的评价指标: Th2to
4CRTH2 和CD203C
用于鉴定嗜碱性粒细胞
5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表型,可用于鉴别诊断某些肺部疾病
疾病CD3+ CD4+ CD8+ CD4+/ CD8+
结节病明显增多明显增多明显下降升高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显著降低显著增多明显降彳氐肺部肿瘤数目无明显增多下降
^^B GC
KMAN
C OULTE
R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消化系统能否发生疾病,取决于全身和消化系统本身的防御
代偿能力,如唾液、胃酸的杀菌作用;消化管的运动及复杂反射动作(呕吐、腹泻)排除
有害因子;大网膜对病原、异物的包裹;随血液或淋巴液到达肝脏的某些毒物,可通过肝
脏解毒后排出等。

当致病因子突破了各种防线,对消化系统造成某种损害时,由于人体的
免疫反应和感染的病毒数量与毒力不同,引起
病变类型及损伤程度也不同,因而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联合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能更全面的评价细胞免疫状态,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监测药物疗效,判断疾病的预后。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各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发生疾病,并波及整个系统。

泌尿系统的疾病既可由身体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又可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

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本身,如排尿改变、尿的改变、肿块、疼痛等,但亦可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泌尿系统疾
病的性质,多数和其他系统疾病类
似,包括先天性畸形、又有其特有的
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必须时刻联系
全身状况来考虑问题。

析,能更全面
的评价细胞免疫状态,疾病的预后。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
疾病
FCM指标(外周血)
CD3+ CD3+CD4+ CD3+CD8+ CD19+ CD3-CD16+56+ CD4+/CD8+
泌尿系统感染
t t 前列腺炎J 慢性肾小球肾

J 肾病综合症t J 出血性肾病综
合症
t J
膜性肾小球肾

J J 感染、免疫机制、遗传、损伤、肿瘤等;但尿石症、肾功能衰竭等。

在泌尿科临床中,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联合淋巴细胞亚群分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监测药物疗效,判断
第九章心脑血管疾病
1临床意义
心脑血管疾病是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死亡率,致残率是各种病因之首。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一些指标进行测定,可以更早诊断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监测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结果,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1.1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在正常的血液中处于静息的状态,当血管内皮损伤或在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的作用下,血小板发生活化反应,导致动脉内血栓形成。

用流式测定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为评价血小板在体内的活化程度提供了准确特异性指标。

国内
外文献结果显示,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比正常人在血小板活化水平有明显升高,随着病情加重活化比率有增高趋势,治疗后会降低,但也不会降到和正常人一样的水平,由于血小板的慢性活化,会成为血栓性疾病复发的病因。

因此,即使临床症状缓解后,也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CD62 P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
标。

1.2循环内皮细胞检测
循环内皮细胞简称CEC,是在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肿瘤,血栓性疾病等外周血中出现的一种非血液细胞,其形态类似于血管内皮细胞,因此成为循环内皮细胞。

CEC
的数量在很多血管损伤性疾病中显著升高,并与血管内皮的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因为被认为是各种血管性疾病内皮损伤的标志物。

例如,CEC的数量可作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的早期,特异性,独立的诊断标志物,可使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3%,它还是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判断因素之一。

循环内皮细胞的标志CD45-CD31+CD146+。

1.3 微颗粒(micro particle MP )检测
微颗粒是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刺激或凋亡时),表面产生微小的隆起,最终该细胞表面和部分内容物形成独立的颗粒并脱落下来而形成。

微颗粒小于1卩m,没有细胞核,但拥有细胞膜的骨架,表达特异性的表面抗原。

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微颗粒主要有两种:血小板微颗粒(PMP)以及内皮微颗粒(EMP)。

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时,这两种微颗粒的数目明显升高,治疗以后其数目降低,可恢复到正常人水平。

PMP的标志是
CD31+CD42b-,EMP 的标志是CD31+CD42b+。

2检测项目
妇产科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妇产科肿瘤
1.1免疫功能监测
在肿瘤发生早期NK 细胞往往有反应性的升高,随着病程发展,所有免疫细 胞明显
减少,流式细胞仪监测各种免疫细胞数量可反映病程的进展情况。

放化疗 及手术也会对各种免疫细胞产生杀伤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监测 T 细胞数 量小于300/ul 时,机体处于免疫缺失状态,可发生各种严重感染和机会感染, 应 米取措施避免感染,提咼免疫力。

1.2流式细胞周期分析
正常体细胞为二倍体细胞,癌前病变或肿瘤出现异倍体(非整数倍体)细胞 提示预后不良,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大于 20%提示肿瘤生长迅速。

1.3细胞治疗
分离患者体内能对肿瘤产生免疫反应的 NK 、T 、DC 等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 增并回输,通过自身的免疫对抗肿瘤。

2流产
2.1流产预警
Th1诱导NK 细胞和CD3+/CD8+细胞对胎儿的免疫反应; Th2诱导NK 细胞和CD3+/CD8+细胞对胎儿的免疫耐受;
CD3+/CD25+、CD3+/HLA-DR+,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反映母体对胎儿的 免疫排
斥。

2.2 Rh 溶血
对于Rh 阴性孕妇易发生的Rh 溶血,流式细胞仪也可监测母血中胎儿红细 胞含量,决定是否采用Rh 球蛋白抗原封闭等预防措施。

3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3.1病毒和胞内菌感染
往往引起CD4/CD8细胞比例倒置,如HIV 感染CD4细胞极度降低,慢性 活动性肝炎CD8细胞升高等。

3.2严重感染评估
流式细胞仪CD64炎症指数的升高可迅速反映感染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第十章
妇产科及儿科相关疾病
^BECKMAN
C OULTER
儿科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参照成人相应疾病,与成人区别在于三岁前儿童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成人正常值,为正常生理现象。

1过敏性疾病:哮喘;
2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
3儿童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

章 内分泌患者免疫功能检测
调节人体的 生长、发育、生殖、代
谢、运动、病态、衰老等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

内分泌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内分泌腺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所致。

许多疾 病通过代谢紊乱也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而内分泌系统也会通过神经 -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影响免疫系统整体功能。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联合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能更全面的评价细胞免疫状态,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监测 药物疗效,判断疾病的预后。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淋巴细胞亚群
诗B ECKMAN
COULTER
内分泌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和物质代谢反馈基础上释放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