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特勤部队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应急救援的实践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刘建国:公安消防特勤部队参加NilI汶川大地震应急救援的实践与启示2008年第9期
·灭火救援·
公安消防特勤部队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
应急救援的实践与启示
刘建国
(公安部消防局,北京100054)
摘要:对汶川I大地震中公安消防特勤部队应急救援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应急救援服务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消防特勤部队;应急救援
2008年5月12日14时,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波及面积达到了10万km2,受灾人群超过1000万人,地震还造成当地通讯、供水、交通中断,发生山体滑坡、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灾情最为严重的汶川、北川、都江堰、绵竹、什邡、青川、安县、平武,涉及到上百个乡镇几千个村庄,大量建筑坍塌,上万群众被埋压或因受伤亟待救助,情况十分危急。地震发生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立即启动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消防特勤迅速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现场,充分发扬“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的战斗作风,不怕疲劳,日以继夜,英勇奋战,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在这次应急救援中,公安消防部队充分展示了其“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救援体制优势、装备优势、专业优势和保障优势,树立了公安消防特勤在社会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良好形象和特殊地位,很值得我们从社会应急管理的角度去分析、总结这支队伍的作用和成功经验,以进一步加强这支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适应社会应急救援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1发挥体制优势,迅速集结
地震灾难中的被困人员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地震发生后72h内都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1h许。公安部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抢险救灾行动。命令四川省公安消防部队(以下简称“四川I总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周边省、市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二级战备,实施跨区域抢险救灾;迅速印发《公安消防部队地震救援跨区域应急预案》,对处置原则、组织机构、力量编成、力量调集、战勤保障提出明确要求;立即派出工作组迅速赶赴四川,并成立公安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各省增援消防特勤抢险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后,位于灾区的“四川I总队”,根据各灾区报警情况,立即启动跨区域重大灾害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相继调集资阳、遂宁、乐山、眉山、泸州、宜宾、内江、南充、自贡、达州、巴中、广安、攀枝花等支队和总队教导大队共3000余名特勤官兵,迅速集结并赶赴绵阳、德阳、阿坝、成都、广元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在全国大规模增援消防特勤展开救援前,已从坍塌的建筑废墟中挖出4790人,其中生还者1133人。
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公安部在预先指示“四川总队”组织特勤官兵就地就近投入抗震救灾和各相关总队做好应急救援力量集结准备的基础上,先后4次从全国26个省(市、区)公安消防总队紧急调集8934名消防特勤官兵、62条搜救犬、119个品种30万余套(台、件)的抢险救援车辆、装备赶赴四川进行增援,投人参战消防特勤官兵总数达13434人(含“四川I总队”4500名特勤官兵)。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前线指挥部立即把力量用到了最急需救援的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阿坝等5个战区,公安消防特勤官兵迅速在9个县的130多个作业面展开了救援行动。
2发挥装备优势,全力搜救
地震发生后,从全国各地调集的公安消防特勤官兵根据上级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救灾现场,全力以赴投入抢救生命的行动,发挥了社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特殊作用,抢救了大量在废墟下被埋压群众的生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侦察检测,使用音频、视频和雷达生命探测仪对有生命体征的部位进行确定,
万方数据
2008年第9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53
使用搜救犬(气味辨别力是人的百万倍,听力是人的18倍,用人工搜索需要30—60min才能完成一个地方的搜索,而用犬则只需5—10min)对遇难者位置轮流探测;二是切割破拆,利用无齿锯、液压剪切钳、断电钳等工具对钢筋进行破拆;三是起重撑顶,利用木方、液压顶杆、千斤顶、高压起重气垫等工具在塌倒墙体和承重墙之间进行支撑,保护被困者不受墙体移位的挤压,使其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同时防止墙体塌落伤害救援队员。各类装备器材正确运用为此次救援行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天黑情况下,消防队员还利用自带移动照明设备进行照明,使救援在夜间也能顺利开展,昼夜不间断,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效能,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搜救效果。
在这次地震应急抢险救援中,公安消防特勤共转移解救被困群众51730人,抢救埋压人员8100人,生还1701人,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军警各方投入救援力量达15.5万人,搜救出生还者6541人,而参战公安消防特勤警力不到总力量的10%,却搜救出26%的生还者,公安消防特勤是所有救援队伍中短时间内救援生命率最高的一支专业队伍。特别是江西省消防特勤在汶川县映秀镇挖出一个被埋压139h的沈培云;宁夏自治区消防特勤在北川县陈家坝杏林村挖出埋压出142h的幸存者;云南省消防特勤挖出被埋压150h的居民王华贞;上海市消防特勤在映秀镇建筑坍塌当中挖出被埋压179h的马元江。公安消防特勤的突出成绩不仅赢得了广大灾区群众的赞誉,同时也得到了中央及省部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3发挥专业优势,科学施救
在这次地震灾害救援中,公安消防特勤发挥了“尖刀”和“突击队”作用,之所以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也是这支部队长期以来努力建设的结果。早在1997年10月,公安部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在大连专门召开了“公安消防部队特勤队伍建设现场会”,对消防特勤队伍装备配备、队伍建设、业务训练等做了具体的部署,确定了消防特勤队伍装备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了第一批建设资金。2002年,公安部在成都召开了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公安消防部队要强化抢险救援的职能,更多地服务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更多的方面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该年投入了第二批建设资金。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后,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注重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又进行了第三批资金投入,为各个特勤队进一步配备了多功能抢险救援车、防化车、侦检车、洗消车和生命探测仪等特殊装备器材,为部分特勤队配备了国际上通用的搜救犬等特种警力,多数特种装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了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建筑物垮塌、地震等特殊灾害事故的机动作战能力。通过十多年消防特勤队伍建设,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55个城市消防特勤大队,263个特勤中队和1394个特勤班,特勤警力共1.5万余人。
在这次大地震灾害应急抗震救灾中,凭着对灾害现场的准确判断,公安部前线指挥部提出了“抢占先机、就地展开、由近及远、梯次推进”十六字的作战要求,成为参战公安消防特勤的行动原则。在生命抢救“黄金期”内,及时确定了“发挥专业优势,科学施救,用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的战斗目标,科学划分了5个救援任务区域。根据埋压人员多、受灾范围广的情况,前线指挥部果断决策并组织特勤官兵完成了强行突击,深入震中全力抢救受灾群众;挑战极限,全面发起抢救生命总攻;扫除盲区、进村入户,最大限度转移搜救人命和全力处置地震次生灾害四个方面的重大战役。在抢险救援中,参战特勤官兵通过运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特种器材和特殊警力搜寻被困人员,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输送饮水、食品和氧气等补充体能,并通过现场评估分析,合理使用专业救援器材装备,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出色地完成了应急救援任务。
4发挥保障优势,持续作业
地震发生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立即成立了后勤保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了《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后勤保障工作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连接公安部、前线指挥部、救灾片区、救援现场的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密切协同的应急保障指挥体系,确保靠前保障、主动保障、精确保障、持续保障,确保一线抢险救灾工作。按照公安部与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和公安消防部队预先与有关厂家建立的装备器材“契约式”优先保障机制,紧急开启“绿色通道”,24h不问断地调运装备物资,先后调集抢险救援车、照明车、越野车等专业救援车辆491辆,生命探测器材153台,无齿锯、液压顶杆、剪切钳、扩张器、切割机、移动发电机等抢险救援器材18.55万件(套),以及大量的药品、食品、担架、帐篷、睡囊、棉被、作训服、防疫服、抗菌内衣、雨衣、搜救犬蹄套、消毒纸巾等物资,较好地保障了消防特勤抢险救灾一线的急需。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