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COOH+金属→类甲酸盐→ 金属+H2+CO2
反应速度
Au Ag
Pt Ir
Ru Pd
Cu
Ni
Co
Fe
250
300
350
400
生成热
450
各种金属对甲酸分解的催化活性
Tanable模型 ➢ 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不变。 ➢ 氧离子的配位数与主体氧化物相同。
能带理论:能级是连续的,电子共 有化。
当T →时分布函数极端情况讨论 ➢首先,令当T= 0°k 时令EF= E0F (1)Ej< E0F时
说明在绝对零度时低于E0 F的量子态被电子占据的几率为1。 全占满。
(2)当Ej> E0F时
金属键可以看作是多原子共价键的 极限情况。按分子轨道理论,金属 中N个原子轨道可以形成N个分子轨 道。随着金属原子数增多,能级间 距越来越小,当原子数N很大时,能 级实际变成了连续的能带。
➢ (3)若反应控制步骤为形成共价吸附时, 则要求金属催化剂的Φ=I相当为好。
在制备催化剂时如何改变催化剂的逸出 功:
➢ 一般采用加助剂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催 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目的。
举例2:HCOOH→H2+CO2
➢ 首先发现催化过程是HCOOH+金属催化剂生成 类甲酸盐进一步生成CO2和H2。
➢s轨道合成的S能带相互作用强, 能带宽,电子密度小。
➢d轨道合成的d能带相互作用弱, 能带较窄,电子密度大。
➢电子占用的最高能级为Fermi能 级。
金属键可以看作是多原子共价键的 极限情况。按分子轨道理论,金属 中N个原子轨道可以形成N个分子轨 道。随着金属原子数增多,能级间 距越来越小,当原子数N很大时,能 级实际变成了连续的能带。
➢ (1)若反应控制步骤是生成负离子吸附 态,那么就要求金属表面容易给出电子。 Φ值要小,才有利造成成这种吸附态。
举例1
➢ 如某些氧化反应是以O-、O2-、O=等吸附态 为控制步骤。当催化剂的Φ越小,氧化 反应活化能越小。
➢ (2)若反应控制步骤是生成正离子吸附 态时,则要求金属催化剂表面容易得到 电子,这时Φ越大,反应的活化能越低。
的最小功用 I 来表示。代表反应分子失 电子难易程度。
表 4-3 各 种 金 属 对 气 体 分 子 的 化 学 吸 附 特 性 气体
O2C2H2 C2H4 CO H2 CO2 N2
A Ca、 Sr、 Ba、 Ti、 Zr、 Hf、 V、
Nb、 Ta、 Mo、 Cr、 W、 Fe( Re)
B Ni( Co)
过渡金属
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和贵金属) ➢ 适合作金属催化剂的元素特征 一般是d区元素(ⅠB、ⅥB、ⅦB、Ⅷ) 外层电子排布:最外层1-2个S电子次层110d电子。 ➢ 贵金属结构特点 贵金属结构中d全充满,而S未满。但S轨道 与d轨道有重叠,d轨道的电子可以跃迁到S 轨道上,从而使d轨道上有未成对电子的能 级,从而产生化学吸附。
前题
➢能带理论是一个单电子的近似,每一个电子的运动被近
似看作是独立的。电子既可以从晶格振动获得能量。从低能级 跃迁到高能级,也可以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把多余的能量放 出来为晶格热振动的能量。在绝对温度为T的金属晶体内,电 子达到热平衡时。能量为Ej的能级被电子占据的几率f(Ej)(也称 为费米分布函数)EF为费米能级是电子能填充到能带的水平。 它直接关系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2、当φ<I时,电子将从金属催化剂表面向反 应物分子转移,使反应物分子变成吸附在金属 催化剂上的负离子。吸附也形成离子键。强度 同φ与I差值有关,差值越大键强越强。这种 负离子吸附层可以增加金属催化剂的电子逸出 功。
➢ 3、 φ≈I时,电子难于发生完全转移,这时 形成共价键。实际上, I和φ不是绝对相等的。 如果反应物带孤立的电子对,金属催化剂上有 接受电子对的部位,反应物分子就会将孤立的 电子对给予金属催化剂而形成配价键结合,亦 就是产生L酸中心→络合催化(下次课讲)。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
金属催化剂主要催化的化学反应为: 加氢、脱氢、异构化、部分氧化、 完全氧化等。

周期 副六 副七

副一

Fe Co Ni
Cu
五 Mo Tc Ru Rh Pd Ag
六 W Re Os Ir Pt Au
金属催化剂的特性
1、过渡金属或贵金属
2、最外层有1-2个电子,次外层有 1-10个d电子,(n-1)dns有未成 对的电子。即使象Cu,Ag,Au等d 电子已经完全充满,由于d电子可以 跃迁到s轨道上,因此d仍有未充满 的电子。通常称为含有未充满或未 成对的d电子。
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经验规则 (1)d带空穴与催化活性 (2)d%与催化活性 (3)晶格间距与催化活性 (4)表面在原子水平上的不均匀和
催 化活性
逸出功越小,金属给出电子的趋势越大; ➢逸出功越大,金属从外界获得电子 的趋势亦越大。 ➢与电负性的关联式:X=0.355φ ➢这里X代表电负性,φ代表逸出功 ➢如Ni的逸出功φ=4.71eV,由上式可 算出,X=1.67eV
➢ 化学吸附后金属金属的逸出功会发生变化。如 O2,H2,N2,饱和烃在金属上吸附时。金属将 电子给予被吸附分子在表面上形成负电子层如 Ni+N-,W+O-等造成电子进一步逸出困难,逸出 功增大。而当C2H4,C2H2,CO(有π键)把电子 给予金属,金属表面形成正电层,使逸出功降 低。
化学吸附过程是往往是催化反应的控制 步骤。
C Rh、 Pd、 Pt( Ir)
D Al、 Mn、 Cu、 Au EK
F Mg 、 Ag、 Zn、 Cd、 In、 Si、 Ge、 Sn、 Pb、 As、 Sb、 Bi G Se、 Te
1、 φ>I时,电子从反应物向金属催化剂表面
转移,反应物变成正离子。这时反应物与催化 剂形成离子键。其来自百度文库弱程度决定于φ与 I相对 大小。这种情况下,正离子层可以降低催化剂 表面的电子逸出功。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 金属的逸出功
Fe Co Ni Cr Cu Mo 4.48 4.41 4.51 4.60 4.10 4.20 Rh Pd Ag W Re Pt 4.48 4.55 4.80 4.53 5.10 5.32 ➢ 反应物分子的电离势 反应物分子将电子从反应物移到外界所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