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潮汕特色民居(一)问题提出:潮汕民居有何特色??

(二)研究目的:关注自己生存的周围环境,感受丰富多彩的潮汕文化。

(三)研究方法:文献法,访问法。

(四)研究成果”

1、“四点金”

(1)“四点金”的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居四合院的四角,这就是“四点金”名称的由来。

(2)“四点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得名。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与仆人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间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格仔”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间。

(3)“四点金”形体庄重,极象一个以后座的厅堂为身,“大房”为两肩,“伸手房”为双臂,“下房”为交手的抱气入怀的人体,它中间敞开的庭院天井是其虚怀纳气的空间,这种格局和“风水学”中“山凹环抱”的“风水”美格是同构的。

(4)“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5)“四点金”方正对称的格局极易扩展为宗祠和家庙。潮汕的宗祠就是在“四点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如将“四点金”回廊两侧的“格仔”和天井与后厅之间的“隔闪”(隔断),以及后厅和左右大房的墙统统拆去,使堂与堂,堂与厅之间相连,成为一个以中庭为中心的上下左右四厅相向的“亚”字形空间结构,并在大堂放上祖先灵位及神器,就成了可以祭祖的二进祠堂。王国维在《明堂寝庙通考》中言古代宗庙、明堂、宫寝“皆为四屋相对,中涵一庭或一室”,指的就是这种布局。

2、下山虎

(1)下山虎的建筑格局略次于四点金,如果把四点金的两个前房减去,两廊成为两个前房,俗称“伸手”,其余俱同四点金,这种建筑单元称为“下山虎”,也称“扒狮”。民间的说法是,其状如虎如狮,两个前房就是虎和狮的两只前脚,建筑界称这种格局“三合院”。下山虎因其出入门路不同,又有开正门和开边门之分,通常中间无大门,两侧开边门的称“龙虎门”,但也有既开正门又开边门的。

(2)下山虎是农村建得最多的一种住房,有厅有大房小房有天井,自成体系。喜庆、祭祀、饲养牲禽、贮存作物、晒晾衣服都很便当,最受农民喜爱。

3、四马拖车

(1)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三落二火巷一后包”的格局和功能作了详细描写:“…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第一进有凹形门洞,俗称…门楼肚'。进大门,中间是过渡厅,有道…反照'挡在正中。左右各一间房子,称为…前房'。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通廊前端各有一门通火巷,左廊的门便叫…青龙门',右廊的门称…白虎门'俗称为…龙虎门'。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厅的前后各由八扇禅门隔起来。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爿南北厅,南北厅前后两端都有…厝手间?,相接前后进的大房。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后库左右有门通后包。主体建筑两边各有一列与它平行的房子称作火巷,由龙虎门及厝手间的内外子孙门连接主体建筑。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

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可在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看到。

4、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 ,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

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檩木要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故称“红桁蓝桷”。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种不同的造型。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饰,连同山墙、屋檐都用瓷来镶嵌。嵌瓷是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用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一些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除了嵌瓷,还有雕刻,在建筑物的一些木质结构上镂刻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物富有艺术气息,古色古香如皇宫建筑。

5、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都是取朝南偏东,以南为主。这样冬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又可接

受凉爽的南风。

6、民居还有植树的习俗,称作种“镇宅树”。多以龙眼、番石榴为多。龙眼又叫做桂圆,取其吉

祥之意;番石榴多子,取多生贵子之意。忌种苦楝,苦字当头种了唯恐不吉;还忌种桃树,据说桃树容易成精,蛊惑男人,徒生灾祸。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都是取朝南偏东,以南为主。这样冬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又可接受凉爽的南风。

(五)心得体会:这是一种改变学习方法的新的尝试,在活动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我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这一次探讨中逐步增强。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实验,我活得了一次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让我学会对从来没有尝试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影响潮汕民居的因素有: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根本观点,其特点是将自然界和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纳入一个统一整体中,这个统一体的各个因素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到民居的设计中,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既是自然界的独立个体,又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必然与天地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有着共同的变化规律,人的活动必定受到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因此,作为人与环境联系的中介物住宅的设计要考虑如何取得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以向人提供一个适宜的居处。

【2】以阴阳五行说为基础的风水观

风水观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唯气论等传统思想为理论指导,并糅合了建筑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而形成。其中,唯气论的影响颇为深远、风水论中聚气说的产生便是以此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由于受社会政治形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风水观难免鱼龙混杂,掺有不少杂质,带有不少神秘色彩,但对潮汕民居设计而言,风水观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主要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

A 民居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确定,也即是住宅的选址;

B 民居朝向的确定

C 民居形态构成的确定

D 民居平面和高度尺寸的确定

【3】家国同构的宗法等级观

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历经千年不衰。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结构与

家庭结构存在着同构相似的关系颇大,这种同构性的突出表现在与“家”和“国”都具有统一的构成原则——宗法等级制。

作为宗族血缘家庭物化载体的潮汕民居。其构成处理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制约,住宅的整体形态,构成层次,内部用房的安排均为尊卑有序、主次分明。

【4】交相互爱的伦理道德观

儒家伦理学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主体,它是思想实质是作为等级制度的“礼”与作为人道主义的“仁”相互结合起来。“仁”的伦理意义是爱人,它的作用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缓和各方面的冲突。对传统家庭而言,“仁”的具体表现是“孝绨”并不仅仅是对礼服从的单向行为,而且是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交相互爱而产生的双向情感诱发的行为。在某个角度来说,孝绨亦来自父母对子女的爱、年长者对年幼者的爱,这种双向互爱的交流,使得传统家庭在强调尊卑等级的同时,亦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这种封建的伦常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潮汕民居的设计。

(2)、民居的方位选择

【1】择位定向的原则和方法:

汕民居方位的选定是建宅的头等大事,民居择位定向的原则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选取所谓的聚气之地。

此外根据住宅所处的具体地点不同而采用一些意念的手法,通常可分为三种:

A、山地丘陵住宅的择位往往有较中意的山形水态,理想宅址要求以山的环四以聚气,宅后有“座山”,宅前有“案山”、“朝山”。

B、平原地区住宅的择地偏于取得意念性的聚气之地,而不在于构成聚气的自然实体因素能否真的达到聚气的效果。在平坦的地形中,高一寸者便能为山,田野中稍高的草地或水边的堤岸等都能以高的意念代替座山、朝山和案山。

C、城镇住宅的择地在意念的更高层次寻求心理的满足感,通常采用的象征物是以街巷走向作为水的流向,以面对的房屋为朝山、案山,后倚的房屋为座山等。

【2】住宅环境的选择

选取聚气之地,实际上是住宅环境的选择问题。我国传统住宅营造法中的一些择位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宅址宽敞平整,宅前有宽阔平地。

②宅外地势东下西高,前低后高。

③宅前有水,宅后有山。

④宅周的植物生态良好。

风水在潮州的古民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潮汕的民居其朝向的选择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要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而夏季要有利于通风的要求。

潮汕民居朝向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小于45度的朝向上,使室内得到更多的穿堂风。但当总平面布置是行列式方式时,民居朝向宜采取与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在30~60度之间的朝向上,以利于室内自然通风。此外,影响朝向的另一个因素是建筑环境的景观。传统建筑对景色是非常重视的,所以“风水歪门”有时就是为了取得好景观,避免不良景观而设计的。但在潮汕民居朝向的选择中很少有选择朝向四正方向,其原因是带有宗教色彩的。自古以来,庙宇、道观的朝向是与奉仰的主神有关,地位较尊高的神才能取正四方向,所以在古人眼里,普通的老百姓的德性、修养是远远不能与圣人或神明相比拟的,因此民居多取于二十四方位罗盘定向的,否则“煞气”太重,心理难以承受。

在潮汕民居中,尺寸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古代勘舆家和匠师把木工尺度与九星图的各星宫相配联系起来,于是尺度便有了一白、二黑、三碧、四绿、无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按勘舆所定的法则,其中的三白星属于吉利星,所以尺度合白便吉,如此决定出来的尺度用于建筑设计上,便称为“压白”尺法。潮汕地区的使用原则是“尺白有量尺白量,尺白无量寸白量”,即尺单位有适合的压白吉利尺度应尽量使用,如无尺白或尺度较小的地方便使用尺单位的压白吉利尺度。无论尺白或寸白,总的原则就是要“压白”。

【3】择位定向的评价:

潮汕民居的多朝向性成为当地住宅,尤其是乡村住宅的一个特点,这与潮汕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一定联系,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使得风水说的择位定向法有适宜环境存在和发展。

4、平面组织的构成

(1)对传统家庭的看法,一般都认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在宗教等级观念的支配下,人们的身份和行为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言谈举止都是小心翼翼,瞻前顾后,人与人的关系冷漠疏远。实际上这种看法不能总括传统家庭的特征,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有其讲究尊卑名分,等级有别的一面,也有要求家庭成员交相互爱,以和为贵的一面,所谓“父慈,字孝,兄友,弟恭”同样也是正家道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则。

(2)主要的建构特点——别异和求同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对等级各分的凭依和宗教血缘的情感纽带作用是传统家庭结构的两个重要特征,即别异和求同,这两点相互制约,相互而行,它们的存在和交叠成为传统扩大型家庭的支撑构架。

在传统家庭中,等级各分起着控制家庭成员并稳定其相对地位的作用,它对维护家长的威信,树立家长尊严的作用甚为重要。这种观念反映在家庭生活中,常体现对祖宗的崇拜和对家长的尊敬,家庭成员有上下尊卑的等级,家长是权利核心的代表。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分析,宗教血缘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将尊长,孝亲,爱动统一起来,促使家庭群体聚合心理的稳定。

(3)观念因素对平面构成的影响

潮汕名居不仅是物质实体的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生养栖息,避风遮雨的场所,它还是渗入了一定观念的包容体。

[1]主轴线存在的必要性:

潮汕民居平面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在住在组群中,主要轴线格外醒目突出,它不但以位置的“中”吸引了人的注意力,还以轴线上系列堂的“大”而成为人们视线聚汇处。

这些住宅主群轴线的存在均取决于厅堂所扮演的重要别异作用。

在潮汕民居当中,厅堂作用之大首屈一指,按宾先后次序,前厅是一家之门户,给人以先入为主的印象,中厅是交友会客,宴请亲朋和举行习俗仪式之处后厅是敬长拜祖,以表孝心之地。按家庭成员的特点来讲,厅堂是一家内聚的核心场所,家庭成员参加各种公共活动的地方。然而,在多数场合下,厅堂都是家长权利行使或影响发挥之地,厅堂的使用与家长的主要活动结下不结之缘。因此,厅堂在住宅中的地位尤似家长在一家中的地位,分等级正名分时,它理所当然居于首位,成为住宅的主要轴线所在。

除受地形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潮汕民居都采用主轴线居中的对称式平面,这种设计的指导思想很大程度上亦是中庸观念的一种物化表现。因此,执中调和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根本,被权利者奉为待人处事的准则,在传统家庭里,厅堂是家长执“中”以治家的场所,在住宅组群里,对服从家长意见可能性的增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量的对比和构成单元的相似:

传统家庭具有别异的建构特点不仅在中轴线的处理,还贯穿在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主要用房的实际当中。在潮汕民居的平面布局中,发现长辈居住的中部厅房和天井四周环绕的厅房,天井和小型院落,这些厅房依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别是不同等级名分成员的住所,其型制大小远逊与中轴线上的厅房,这种量的对比十分名了地把“别异”的含义在建筑处理表现出来。

潮汕民居平面组织的另一个特点是构成单元的相似,蕴含求同实现的一种设计手法。共同的生活环境组成单元是厅,房和天井,这些构成单元的特点使人们行为受建筑环境的制约而带有部分同一性。

[3]风水观念与多庭院组成布局:

在风水观念中,不同的命卦有不同的宅卦方位,而不同的方位又与所谓吉凶九星相互联系。在聚族而居的潮汕民居中,只以家长的生辰年份去选定宅卦,其他居住用房的设置就难以适应各个辈份成员的使用。故此,“截路分房法”指在一所住宅中墙上开门的庭院,其吉凶九星按门位所在卦位重新排列,而不必受原有宅卦影响。

在潮汕民居设计中,截路分房法只讲究宅卦的方位,也只是要求小院的门在方位上的卦象能与命卦相合即可。如潮州清代民居卓府,其朝向为南偏东5度,门向为离卦,依照后天8卦的方位排列。可见,在一个住宅组群内,利用截路分房法的庭院组合能得到多种不同的吉凶方位,尤能满足聚族而居的独特需求。故此,这种布局历代相传成为潮汕名居中一种习见的平面构成形式。

“潮州厝,皇宫起”,这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它用来形容潮汕民居的平面设计的独特风格和建筑特色,意即谓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

潮汕民居的规制与国内其它很多地区的传统民居相似,平面布局为严谨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单体独立或多单元组合,细分其规制,类型繁多。

5、有关民居构成部分的分析:

(1)居室

空间形态的属性为阴,取闭、暗、藏、静的表征,可抵御火、燥等邪气的干扰,是养阴安身之所。

(2)天井、庭院

空间形态的属性为阳,取露、明、张、放的表征,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寒邪、湿邪的入侵是住宅空间构成的一个活跃要素,具有纳阳、引风、排水,为人们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点缀住宅内部空间等多种功效。

天井、庭院是潮汕民居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说有宅舍必有天井、庭院,它多设在厅前堂后,是住宅向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在用地允许的情况下,其设置有较严格的讲究,即有外明堂(当地称为阳埕)和内天井之分。如潮洲三达尊黄府、许驸马府,这些住宅的主要厅堂前是宽敞的横长庭院——宅前明堂,其势取旷阔开展,以便外气的乘入收回。厅堂之间的内天井则取势方正紧凑,宽度仅比厅堂面宽略超出一点,绝少从卧室前横亘而过,因为在风水观中,长短适度。

(3)厅堂:

具有双重属性,对庭院,天井方面而言,它属阴;对居室而言,它属阳,故畅透与围合相兼的表征,它能有效地防御风邪的骚扰,是和合阴阳的枢纽所在。

潮汕民居厅堂的空间界定是实虚结合,两侧墙面、地面和屋顶是厅堂空间围合的实体界面,前后的格扇门、屏门则是具有可变性的界面。潮汕民居的择位定向是根据所谓三元命卦或具体的环境条件决定,常呈现多朝向形态,另外,潮汕夏季长且炎热潮湿,住宅既要防范冬季寒风从天井、庭院处长驱直入,又要在夏季迎风纳气,以去热湿,这就要求住宅在外来风异常变化时,自身要具有一定灵活调节的机理组成,能根据不同的外界条件,控制住宅内部的气流状况。

6、实例举证

构筑得很有特色的潮汕民居太多,年代最久远的潮州府城许驸马府,建筑面积最大的澄海隆都陈慈黉旧居和保留着连续历史序列的澄海樟林民居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许驸马府的宋代风格许驸马府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相传是许珏府第。许珏是宋代潮州名贤许申的曾孙子,北宋英宗时娶了皇族德安郡主,所以有驸马衔,他的宅第,也就被唤作许驸马府。许驸马府这座宋代宅第,在明清两代曾经重修。现在的许驸马府,整座建筑面阔42米,进深47米,面积约18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式庭院。住宅正座三进,左右有火巷排屋,后包是楼房,称“御书楼”。主体建筑采用五柱穿斗式梁架,夯土墙。屋顶为硬山顶,倾角小于20度,出檐平缓。这与明清时期潮汕民居屋顶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据说是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如果从营造方式方面去考虑,这种小倾角屋顶,大概是原来采用蝴蝶瓦砌盖方式。在铺盖瓦顶时,不使用胶结材料,第一层底瓦直接铺架在两桷之间,凹面朝上,第二层瓦将凹面朝下,覆盖住两行底瓦间的接缝。这种屋顶,就叫做蝴蝶瓦屋顶。蝴蝶瓦屋顶的透气性强,能防止梁木受潮腐朽,为南方民居所常用。到近代客家围屋的瓦顶还采用这种形式。采用这种营造方式,屋架不能太斜,否则瓦顶受大风雨或其他外力影响,容易发生溜泻危险。明清时期的潮汕民居屋顶的营造采用灰沙土做胶结物,瓦片粘连结实,倾角也就可以陡些。风格的差别也许能说明许驸马府的建造,确实在明代以前。许驸马府建筑装饰简朴。门簪为木制圆形,门槛较高。柱子多为圆木柱,门墙柱础均置于石基上。第二进厅前的拱斗有简单的卷云雕刻装饰。与明清时期潮汕大型民居的装饰风格,区别也很明显。该府建筑形式古朴大方,浑厚坚实,保留宋代住宅建筑的传统特点。1981年列入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7、潮汕民居建筑的价值

今天,对潮汕地区古代民居建筑的研究,仍然具有时代意义。

第一:透过潮汕古代民居建筑,可以看出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变化的内涵。从选址靠山朝水,反映出潮汕先民已深受《易经》勘舆学的影响。民居的木梁架结构,屋顶一旦受力,重量首先传到椽(角),次传到檀(桁),再传到柱,受力体系清晰,墙倒框架不倒,易变形,易复原;用竹钉而不是用铁钉,不生锈,经久耐用;北方木柱,潮汕建筑是石柱,更是地方特色的体现,因为本地潮湿,木易烂而石不烂;装饰华丽、精细;反映出潮汕先民的聪明才智。屋顶比北方的屋顶平缓,因本地下雨北方下雪,雨比雪轻,易溜走;双层瓦,下层搭三漏七,上层搭七漏三,既可保障雨水滑落,又可利用空气隔热,可节省开支,效果也非常好。

第二:古为今用,充分体现其价值。

潮汕古代民居建筑反映出“天人合一”的观点,设计巧妙,尽量利用自然条件,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符合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与环境协调”的观点。精美的建筑为今天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如揭西竹编的蟹篮,编者就是受到石雕花篮的启发的);整体建筑独具特色,观赏性好,可以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业。可以进一步延伸中华古文化。

五、加快潮州市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潮州文化旅游建设与宣传工作。全面加快了潮州古城牌坊街的修复工作

(二)着力打造广东(潮州)旅游商品基地。充分发挥潮州市传统工艺精湛的优势,着力发展旅游制造业,加快打造广东(潮州)旅游商品基地,促进潮州旅游产业链的配套完善。

(三)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潮州市的旅游教育、科研机构可同旅游业建立畅通的联系机制,互动合作,为旅游业订单培养输送专业人才,提高全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四)着力提升景区景点的质量等级。积极开展创建省旅游强县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五)加强区域联合,推动潮汕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消除旅游合作项目的市场化障碍,实现利益共赢;充分发展区域旅游资源共享、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六、感想

这次研究性活动圆满结束,各个成员心中也有无限感慨:它是我们在学习之余有意义的时间活动,它的加入让我们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虽然研究性学习是短暂的,但在过程中我们却学到了课堂内无法学到的东西,我们相信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将是我们高中阶段的一次美好回忆,也希望在往后有更多类实践活动充实自己。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所以特别有新鲜感,我们都找到了与自己有默契的同学组成一组,通过大家的讨论,选好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再分配任务,分工合作!虽然在行驶任务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困难,但是我们还是互相帮助完成任务,也从中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现在的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驷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驷马拖车:四马拖车是潮汕地区有名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

“四马拖车”的特点: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

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可在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看见。

四点金:“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

方正对称是“四点金”外观的最大特点。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下山虎:“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

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现在,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百凤朝阳:又称“三座落”、“三厅亘”、“八厅相向”。其主体建筑由两座以上的“四点金”串联,有三进三落或四进四落(八厅相向),不过两边围护的从厝和后包多由一座座“下山虎”相联围护而成,要有总数一百间围绕中心厅堂的“凰”才够规格。它比四点金更为大和契阔。宅院采用中轴线布局,主体建筑共三进:进正门是门厅,两侧各有一间下房。门厅下是天井,天井左右有厢房或花厅,天井直进是中厅。中厅两侧各有一间大房。这是第二进。中厅一侧有门通第三进,第三进结构同第二进,厅、房的面积稍小些。

总结:潮汕民居最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庭院式。潮汕地区的一座完整的民居建筑,是集出卧室外,均有厅堂、走廊和天井于一身的。走进大门就像走进一个小庭院,清雅舒适。以中华的传统建筑特点仅是相同,都有一条中轴线、都喜欢风水宝地、都有十分整洁的门厅、都是“中华合家团聚”式建筑等等。

潮汕民居的传统工艺有嵌瓷、木雕、石雕三种。其特点是色艳枪眼、精雕细琢、因地制宜、底蕴丰富。不但是十分细致,而且十分有潮汕地区的传统特色——十分讲究规格

潮汕民居融汇着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潮汕特色民居的样式很多,而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而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古色古香,各具特色,潮汕特色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作为潮汕人的我们——青少年,应当多了解潮汕的传统民居,发扬色彩斑斓的潮汕文化,用自己的双手来保护潮汕特色民居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潮汕精美绝伦的石雕工艺,彩塑嵌瓷、红桁蓝桷等的特色建筑风格。

潮汕先民在他们居住的屋舍中,无不透露出对子孙满堂、金玉满屋和健康美满生活的向往。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是充满着憧憬和期望。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房屋,不仅是壮观的建筑艺术,更是一颗颗装满赤诚、希望的心。

一幢幢的高楼替代了老旧的民居,但其内在精神却永远无法取代。

作为潮汕的子孙我们有义务将潮汕先祖的智慧结晶传递下去,就算实体建筑若干年后被时间的车轮所碾碎,我们也要凭着依稀的记忆告诉他们“潮汕,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曾今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瑰丽的建

筑……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潮州建筑的演变

潮汕民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期,潮汕原住民的居住方式今已渺不可考。 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可以道出潮州建筑的特色——“潮州厝,皇宫起”。并不是过誉之词,而是恰如其分的表述。它用来形容潮汕民居的独特风格和建筑特色,意即谓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 唐宋两代是潮汕建筑迅速发展的时期。 民居用料方面,在潮州发现的多座唐窑中,仅春光窑上埔就有26座,窑址出土了建筑陶瓷印纹砖、瓦当、筒瓦、板瓦。出土的印花瓦当有椭圆形和圆形两类,表面模印莲花瓣和菊花瓣纹,图案规整,手法熟练,竟与西安大明宫出土的瓦当一样。潮州唐墓曾出土一块莲花纪年砖。刻有“仪凤四年”(639年)铭文。北宋苏东坡《与吴子野书》云:“岭外瓦屋始于宋广平,自迩延及支郡,而潮尤盛,鱼鳞鸟翼,信如张燕公之言也。”从唐窑出土和东坡的描述,虽宋广平之说不能成立,但也可知民居已普遍采用砖瓦,且烧制水平已不亚于中原,宋代能见到实物且得到保护的最早期潮汕民居建筑要数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许驸马府,该府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历代屡有维修,但至今仍然较好地保留原建年代的布局、构造特点和建筑风格。其平面布局明显是明清时期驷马拖车的雏形。 现在的许驸马府,是一座四合院式庭院。住宅正座三进,左右有火巷排屋,后包是楼房,称“御书楼”。主体建筑采用五柱穿斗式梁架,夯土墙。屋顶为硬山顶,倾角小于20度,出檐平缓。这与明清时期潮汕民居屋顶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是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如果从营造方式方面去考虑,这种小倾角屋

顶,大概是原来采用蝴蝶瓦砌盖方式。在铺盖瓦顶时,不使用胶结材料,第一层底瓦直接铺架在两桷之间,凹面朝上,第二层瓦将凹面朝下,覆盖住两行底瓦间的接缝。这种屋顶,就叫做蝴蝶瓦屋顶。 明清时期的潮汕民居屋顶的营造采用灰沙土做胶结物,瓦片粘连结实,倾角也就可以陡些。风格的差别也许能说明许驸马府的建造,确实在明代以前。许驸马府建筑装饰简朴。门簪为木制圆形,门槛较高。柱子多为圆木柱,门墙柱础均置于石基上。第二进厅前的拱斗有简单的卷云雕刻装饰。与明清时期潮汕大型民居的装饰风格,区别也很明显。该府建筑形式古朴大方,浑厚坚实,保留宋代住宅建筑的传统特点。 明清时期潮汕民居建筑走向成熟。由于大量的八闽、江西移民迁居潮汕地区,活跃于全国的潮商带来了各地的建筑文化,使潮汕民居建筑走向成熟,民居建筑也已形成了保留古制、形式趋同、恪守礼制,讲究实用,突出兼容、轻巧通透、工艺精致等自己的诸多风格。这清代后期,因潮汕地区、濒临东南亚,跨国商贸活跃,潮州是著名侨乡,侨民甚众,且旅外潮人有于外创业,回乡建屋的习惯,在回乡建屋同时他们带来了侨居地的建筑文化,民居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东南亚和西方建筑的因素并逐步趋向现代化。这个时期的民居大量保存至今,且基本完好。 近代潮州骑楼建筑是中西合璧、美观实用的典范。是根据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参照古人以架木为巢,后发展为吊脚楼等檐廊式建筑借鉴开埠后传入的西洋券廊柱式建筑,并与当地的建筑特点相融合,加上大批华侨从南洋带来的大批建筑形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

潮汕建筑特色

潮汕民居形式的名称,都与大自然有关系的名称如“四点金”(“金”是风水中自然界的五行之一)、“下山虎”、“爬狮”等,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结合点”在潮汕建筑中俯拾皆是。 在民居建筑的形式上反映了建筑土木技术结构与中轴线为基准的对称审美要求,故门与窗的重复连续性显示出节奏感格外明显。其建筑方式多为板筑、白瓦素墙、秀洁清净。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用于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梁枋上。此外,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极其注重装饰,檩木要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故称“红桁蓝桷”。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火、土五种不同类型,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上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精美绝伦的石雕,木质结构上镂刻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物富有艺术气息,古色古香如皇宫建筑。 潮汕平原地理地势复杂,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我们将重点讨论潮汕民居建筑的风水特点 1.潮汕的风水与二次葬习俗 由于潮汕平原的地势地域因素和民风民情的缘故,潮汕自古酷信风水,至今存有大量的风水建筑。仅澄海莲花山,就有“倒插金钗”、“猛虎跳墙”、“黄蜂采花”、“飞凤衔书”、“通天蜡烛”等许许多多风水的典范,其中的“金交椅”又称孩儿坐轿,是北宋新州知州,位列潮州前八贤的张夔墓;“蟠龙吐珠”又称摆盘猪头,是江夏黄氏的祖墓。这些风水宝地几乎每一处都蕴藏着莫测的玄机和神奇的传说。 最能说明潮人惑于风水的现象是所谓二次葬习俗。《潮州府志》载:“陋俗相沿,葬后十年或廿年,则易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不经甚矣。”为了得到一处吉穴,或停柩数十年不葬,或葬后

潮汕风水概述

潮汕风水概述 1.潮汕地形龙脉分布 中国地脉走势大致可分为三大干龙。古代风水家认为,昆仑山是山脉的发源地,风水师录葛溪说:“须弥山是天地的脊骨。中间连接天的中心成为庞大无比的内核,四肢才分成四大世界,而只有东龙进入中国,南龙从昆仑山绵延而出,龙子龙孙也都是可以识别的。风水先生朱士远说:“普天所有的山脉,都是从昆仑山发源的。中国广大的土地,都在东南方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所以,所有的河流都流向东南,就说中国吧,龙以水作为界限,长江,黄河,黑龙江是三大界水。龙的走势都陕西、四川向东方延伸,所以水都向东流,当然也有向北流和向西流的,但人没法到达那儿,眼睛也没法看到。只因为水都向东流,所以交织得很复杂。我国,两京十三省,就譬如一个小小的穴场,河南是其中的乳山东、北直(即河北)是其中的左砂,吴越和闽广是其中的右砂,东海是其中的明堂,吕宋,琉球,琼州,日本是其中的印堂,长江,黄河是穴旁的虾须水,登州,莱州延绵入海,左砂是曜气,过脉和束气,还在陕西的外围,这些只有智慧人才能通晓其中的道理,才能识别它”。诸如上述,他们便把中国龙脉分为三大脉络。 一、北干脉络:黄河和鸭绿江中间夹着的是北条干龙。延续到辽海河北的龙,是从昆仑山起止的。一直到达白登县以西。其中一枝是壶口东岳泰山。另一枝向南伸展为析城又扭头向西成为雷首,其次一枝成为太行山,再次一枝便是恒山,再次一枝成为燕然山,直至平滦碣石才停歇下来。《山经》说:“昆仑山延伸于阗便是颜山山脚,每条山脉都是战争之地,山脉延绵不断,一直伸入沙漠瀚海北面。那里的风俗都很精野强悍,人们非常粗犷刁顽,儿子生下来十岁便学习骑马射箭,个个学得性格硬,身体强健,它的水源是山西的汾河,发源于管州绛州,一直东流到海。 二、中干脉络:黄河和长江,中间夹的是中条干龙,一直绵延到东方大海,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是中干龙新在的地方。它从西倾开始,经过甘肃西部伸守凤翔:“各条山脉延绵不断,一直达到大散关,可以看到大好的河山横布中间,大缠大护直到函谷关,河水从黄河中流淌如同秀美的玉环,”长安的一枝山脉发源于熊耳,这便是中岳篙山。从汴梁直到兖州是太岳山《经》上说:“黄河处在北方,而长江在南,这两条江水夹住中间地域,生气一直不断。在龙脉行青齐之时忽然耸起山峰,兖州和东岳两山横立其间。龙脉分支的山峦非常灵秀。鲁地上涌现了不少圣贤。”还有一枝龙脉到达登州和莱州地界。一枝到达沧州直隶一带。它产生的水源是济水,发源于垣曲县,流到温县境内时汇入了黄河,由从黄河南部流出,泛滥成柴河。又从东北方向直抵青州境内流入大海。汉水则到汉阳境内汇入长江。淮水至淮安汇入大海。 三、南干脉络:长江和东海夹住中间的南条干龙,尾部消尽在东海南部。它的龙脉从岷山开始,逐步曲折向西进行,又向南转到云南的地域,再越过夜郎,穿过桂岭,到达零陵,这边是九嶷山,又进入桂连,通过大庚岭,从南雄出发,过兖州,过邵武,抵达广信穿行过徽州,向东延续成为天园山,其中一枝支脉成为钱塘江,另一枝脉分别进入海口,杨公说:“海门气势旺盛,连通福建和广东,南龙和支龙相交接在一起,这本是海门的南方脉络,主发财至富和文武百官的山脉交错横杂在中间。”其中一枝龙脉起始于建康,一路直达江淮,一枝从灵州发端扭头奔向鄱阳湖边,它的水源则是:湘水发源于永州零陵县,到达洞庭湖,延伸进入长江。 潮汕北部与西部山峦则属于南支脉武夷山脉的残丘。南方丘陵地带以及潮汕北部的山区,形成了潮汕阻挡冬天北方寒气的第一道防线,莲花山脉与两边延伸的大南山与南阳山脉形成了阻挡寒气的第二道防线,各村寨选址一般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这样,又形成第三道防线。潮汕的地形其实更象一个人,面朝大海,山脉象双手拱卫着平原。夏天,来自海洋

(建筑工程管理)浅谈潮汕民居建筑

(建筑工程管理)浅谈潮汕 民居建筑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 北京有四合院,陕西有窑洞,云南有吊脚楼,…………,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各地的建筑有着自己的特色。那么,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呢?当下,请让我们壹起走进原汁原味的潮汕民居建筑! 壹、潮汕建筑的发展史 我国的建筑自古以来渊源深厚。从原始社会开始使用壹般的树枝、柴草架撑而成的茅屋到汉朝初步形成的木结构屋形。人们在建筑实践中不断提高建筑技术,后来又出现了砖木结构建筑。唐朝时,这种砖木相融合的建筑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我国的建筑已趋向传统化、格局化。潮汕建筑是其中的壹颗璀璨的明珠。 古时兵荒马乱,无乡不寨,这对潮汕建筑特色的形成起了巨大的影响。古时寨是壹个整体,它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而“院式”被采用得最广泛。大同小异的寨子壹般呈现以下特点:①以某个范围的区域规划而成的村落,通常以祠堂为中心,其它房屋围着它而展开。②为安全着想而只设壹个寨门。古时官兵的掳掠,强盗的洗劫等情况较为严重,这个唯壹的入径可防外敌轻易入内。③受风水学的影响。壹般房子都是靠山环水,坐北朝南。古时“水”象征“财”,“环水”而“守财”,浓厚地反映出《易经》中天人合壹之说。以现代的角度则能够诠释为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观。④外简内繁又是其特征之壹。这点深深印上潮汕人思想情怀的烙痕,表露着潮汕人的谦逊、内涵。既追求现世生活又不失纯朴的本性! 二、民居建筑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前进。在众多古建筑中,潮汕民居壹枝独秀。让我们在滚动的历史里,细数着点滴往事,展望着未来的发展。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四点金”。大 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如下图)等。 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其中停驻在潮汕的“丁氏光禄公祠”即“丁府”(丁日昌纪念馆)便是壹个经典。它的整个格局可视为俩座四点金的合且和扩充。“丁府”共有近百间房屋,采用中轴式布局,主体建筑共三进:通正门是门厅,俩侧各有壹间下房。门厅下为天井,天井左右各有厢房或花厅,这第壹进。天井 直进是中厅,俩侧各有壹间大房,这里为第二进。从中厅壹侧门可通向第三进,其结构似第二进,只是面积稍小些。三进四周皆由排屋包围起来,有“百凤朝阳”之美称。排屋皆以巷隔开,左右俩侧对称,有“火巷”之名;和后厅相隔,连接俩边火巷的称为后包。正门前有壹大埕,大埕俩边的大门称为“龙虎门”。整座建筑鸟瞰便为繁体字“兴”,空中载体向下见为雅致壮观的水城建筑群。建筑师们让建筑以自己特有的艺术美感来展现建筑的独特魅力。表达他们对“天人感应”的理解建筑和人、建筑和自然(天、地)以及()建筑之间应该和谐统壹,使神灵的哲理观具体化。外貌寻常,内里构造奇特的丁府在潮汕建筑文化史上是潮汕建筑文化库藏中的瑰宝。 潮汕民居的建筑形式,在砌墙和屋顶构造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小型屋居用灰涂角垒砌,普遍住宅则多采用灰沙版筑夯成,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有的仍添加稻草筋等材料,物尽其用。夯成后再抹上灰泥磨光,既实惠又坚固耐用。它的坚固在《潮汕府志》中有作详细说明。屋顶的栋梁结构是建筑中的精华之壹。屋顶木梁结构壹旦受力,首先传到椽角,次传到檀(桁),再传到柱,受力体系清晰,可使压力及时得到分散,减轻墙壁受到的压力。屋顶设计不仅在建筑上充分利用了力学知识原理,而且综合运用了热学知识,瓦片叠置桷上(至少有双层),瓦片之间有少量灰沙,既能很好地粘连,又有利于空气对流和室内采光。使建筑物不仅具有精巧细致,朴实无华之美,又有良好的隔热功能。瓦片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现在的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漫步潮汕的小城老街,品尝潮汕正宗沙茶酱料“沙茶牛肉火锅”、新兴养生菜品“开元清心上素宴”,这是多么休闲而富有情趣

故宫 潮汕民居“下山虎”、“四点金”、“四马拖车”

艺龙旅游社区>> V落雪的博客>> 故宫游记>> 故宫潮汕民居“下山虎”、“四点金”、“四马拖 文章分类 故宫游记(2) 井冈山游记(0) 缙云山游记(1) 滕王阁游记(1) 马岭河峡谷游记(1) 蓬莱阁游记(1) 沙坡头游记(1) 富春江新安江游记(1) 九华山游记(1) 周庄游记(1) 黄山游记(1) 白洋淀游记(1) 慕田峪长城游记(1) 泸沽湖游记(1) 西塘游记(1) 漓江游记(2) 五台山游记(2) 默认分类(3) 相关文章 想做飞机师就要到香港海洋公园一试飞机瘾 柏林苍穹下(3) 柏林苍穹下(3) 柏林苍穹下(3) 阳朔桂林梦 柏林苍穹下(3) 柏林苍穹下(3) 法兰西之旅----埃菲尔铁塔的二重天 博文内容 故宫潮汕民居“下山虎”、“四点金”、“四马拖车” (2011-01-24 20:24) 标签:故宫游记 潮汕民居“下山虎”、“四点金”、“四马拖车”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这是潮汕村寨的大格局更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同时潮汕传统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下山虎”(又称“爬狮”),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构成单位。顾名思义,“下山虎”(“爬狮”)的形状真有点如下山之虎双似爬行之狮,它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二间大房为后爪。总之,有如浑身是颈,张开大口,吸纳天地精气,时时蓄势待发的狮虎。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贮藏“精气”,它的大门还被做成凹斗形式,使整个建筑成一个葫芦般的嘴阔、径窄(内门框)、肚大的富于变化的空间,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

潮汕民居建筑布局与造型

潮汕民居建筑布局及造型 潮汕地处东南沿海一带,受到闽越文化及岭南文化的影响,多种文化的融合,使得潮汕建筑文化独具一格。在潮汕民居建筑布局居多呈现严谨方正的群体组合,保留了中国古建筑强调的对称均衡的传统特色。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石和夯土材料,与建筑装饰上喜用彩色鲜明形成强烈对比,使用木雕、嵌瓷,石雕等,体现了闽南文化等的深入影响。 图1-1潮汕木雕图1-2潮汕木雕 图1-3潮汕石雕图1-4潮汕嵌瓷 在建筑布局上,古人云,营建宫室,必先立宗祠,在长期的宗法宗族制度影响下,形成了以大宗祠为中心,其他建筑按照次序围绕大宗祠而建的布局,因此,形成了中间为祠堂,两侧为火巷或者包厝围成的平面布局,典型的有“下山虎”

和“三点金”两种布局。 图1-5平面布局 图1-6平面布局 下山虎或者爬狮,其称谓源于其形状,像一只下山的虎或者爬着的狮子,建筑为中轴线对称,前天井侧廊的两条廊类似于狮子或者老虎的爪子,此位置一般称谓“伸手房”,厅堂两旁大房为后爪,使得整体建筑看起来像一只张开大口、蓄势待发的狮虎。潮汕地区属于炎热多雨的气候,建筑在营造时候,一般为前低后高,既通风,有利于排水。 在下山虎的前面加上前座,形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压角的情况,就形成了“四点金”。“四点金”因其四角各有一间形如“金”字房屋而得名。建筑采用“井”字型格局,中心对称。四点金进门的“门厅”也叫“前厅”,前厅两侧各有一间房,为“下房”又称“格仔”,作为晚辈或者仆人的住所;天井两旁各有一间房,

为厨房和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后厅主要作为祭祖使用,后厅两侧房为“大房”,作为长辈居住卧室;“格仔”与“大房”之间通往外面的门为侧门,又叫“子孙门”,多子多孙出入之意。 这种以宗族,家庙为中心,左右火巷和后厝围护的中心对称“从厝式”民居组群,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将居住和祭祀于一体的功能是宗族制度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礼制观念的“府第式”群落。 在建筑外观造型上,潮汕民居外形规则严谨,外墙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开大窗,只有在山墙上开排气孔或者小窗,大窗一般开向内天井,有聚财之意;外观造型的变化,主要依靠外观的组合、比例协调、线条和材料等的变化,其中,主要表现在正面完全对称、正面对称中的局部不对称和正面不对称。 在建筑装饰上,屋面的装饰和山墙墙头的装饰为民居重点装饰部位之一。潮汕屋脊一般比较多采用嵌瓷各类神仙瑞兽和戏曲人物、花草等。而山墙墙头成“厝角头”,受到阴阳五行之说影响比较严重,有五种形式,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厝角头”的使用一般与家庭环境相关而定,如火形山头太多,就会采用“大幅水”,即以水克火或者水火即济,为五行相生相克之意。在民居中,一般不用“火式”山头,有厌火之意,“火式”山头一般用于祠堂或者家庙,有家族或者宗族兴旺之意。 山墙的装饰分三线和三肚,下带为浮楚,即楚花;线与线之间为肚,也称板肚,根据题材,可分为“花鸟肚”、“人物肚”、“山水肚”,即三肚;墙头线条正中下方为“腰肚”,“腰肚”下方花纹为“楚花”。

论潮汕建筑艺术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课程论文(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论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学生:张世建

论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摘要:基于近代对传统建筑保护呼声意义强烈的情况,选择颇具特色的潮汕传统建筑,论述其艺术审美价值。根据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以及艺术审美的角度分析传统建筑艺术之美与珍贵,一次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关注与保护。该选题以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为特色,注重建筑美学知识的应用和分析。同时涉及人文与艺术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传统潮汕建筑即指的是广东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其传统建筑包括了传统的民居以及祠堂寺庙。这些建筑无论是在设计艺术上还是在装饰艺术上都是极具特色的。 [1]建筑是一种文化,对于那些国家性,纪念性,标志性……的建筑来说,更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理应具有鲜明的中国和地域的文化特色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成就了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有俗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住建筑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白风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四点金”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格局类似和北京四合院。有前厅,两边有前房,中间有个空旷的天井。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件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格仔”的设计可象征多子多福。“四点金”的建筑艺术: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金字的房间压角。“四点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形体庄重。“四点金”的家主

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

潮汕如何保存一个活的古村落? 芦苇荡,水云边上的花都塱头村。塱头村也是第二批认定的古村落之一。

广东普宁燎原镇泥沟村。这个村落保存了良好的生态。 12月初,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发布会在花都区茶塘村举行,茶塘村、三华村等37个村落榜上有名。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古村落普查、认定、编纂等工作,目前,认定的古村落共64个。 广东省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陈益刚告诉记者,随着工业化、农村中心化的推进,村落民俗风情难以很好地传承;加之资金匮乏,很多建筑缺乏维修。以后,很难再产生第三批古村落了。古村落,正在渐渐消失。 一、□ 让村民知道,铺路的石碑也是有价值的 有的祠堂曾被当作柴房、牛棚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说:“城市里的人往往以为农村很土,其实中国保存了很多水平很高的古村落。那里的住宅比城市的要漂亮得多,生活也丰富得多,并不是只有人们想象中的茅草房。” 居住在广州市内的人往往想不到,只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他们就能进入与他们生活经验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祠堂、宗庙、私塾,这些词语已经从城市生活的记忆中消失,但在城市之外,它们仍然以实体的形式站在那里。 “这座庙跟我小时候没有什么区别。”汤新苗说,“只是上了油漆,维护了柱子,画了砖线。”汤新苗是广州市花都区茶塘村的副书记。他所指的,是茶塘村祠堂

“洪圣古庙”,一座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的祠堂。这座祠堂经历过土改与文革,曾改作过贫下中农居所,历经两次重修,如今是茶塘村的标志性建筑。古庙前廊梁架上,雕着戏曲人物、松树、花鸟等图案;大门左右各有一副石门联,镌刻着“南国沐洪庥泽流花邑;海邦沾圣德惠普茶塘”。

潮汕传统民居

潮汕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是岭南古村民宅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之一。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山畔水边,大户人家,暗合风水

一、潮汕民居-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四点金

四点金门庭

四点金平面图 二、潮汕民居-下山虎 “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典型的潮汕民居-下山虎 三、潮汕民居-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粉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

潮汕民居特色解析

潮汕民居建筑“下山虎”和“四点金”(图) 潮汕民居建筑“下山虎”和“四点金” □中国易学堪舆学院院长谢维成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这是潮汕村寨的大格局更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同时潮汕传统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下山虎”(又称“爬狮”),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构成单位。顾名思义,“下山虎”(“爬狮”)的形状真有点如下山之虎双似爬行之狮,它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二间大房为后爪。总之,有如浑身是颈,张开大口,吸纳天地精气,时时蓄势待发的狮虎。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贮藏“精气”,它的大门还被做成凹斗形式,使整个建筑成一个葫芦般的嘴阔、径窄(内门框)、肚大的富于变化的空间,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

“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如在“下山虎”的前面再加上前座,就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压角的四合院“四点金”。 “四点金”的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居四合院的四角,这就是“四点金”名称的由来。 “四点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得名。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与仆人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间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格仔”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间。

潮汕传统建筑

【建筑】潮汕传统建筑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由于领域的广阔以及拥有个民族,中 56 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不同风格的建筑风格。这些不 同的建筑风格也许有些已经消失,有些也被现代建筑逐渐取代,但是 它们的存在都可以说是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种生活和一代 文化。

其中,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潮汕人家,他们独有的建筑风格,仿佛也在静静地诉说着潮汕悠久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走进这些岭南古村民宅,细细品味这些会说话的历史吧。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是岭南古村民宅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之一。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女口“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 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贝牖之“四点金加厝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 “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下山虎” 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二进和三

潮汕民居的发展轨迹

潮州市古建筑设计--潮汕民居 一、课题提出 潮汕地区,既有灵秀山川的孕育,又是“十相留声”之地。二千多年来文明历史的沉淀,使其拥有丰富的古典建筑。潮汕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专家名流的赞誉。例如我国美学学会会长王朝闻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考察潮汕时,就对潮汕民居给予高度的赞美:“原以为徽州的民居最好,想不到潮汕的更有特点。”地灵人杰的潮汕大地,虽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沧桑,但至今仍保存有一大批珍贵的民宅建筑。其中有被专家们誉为国内罕见的府第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附马府:有潮州木雕堪称一绝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略黄公祠;有石刻艺术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的从熙公祠;有清代爱国政治家丁日昌和清广东水师提督方耀故居德安里等大型建筑群。历史上的潮州,曾经有过辉煌。它是9个县的先民一起奋斗创造出来的,作为它的后人,我们有权利共享它那骄人的荣誉,也有责任探究和弘扬它那神奇的底蕴。 二、活动目的 许多人可能对古建筑知之甚少,然而当你走近它们,就象再次经历那些沧桑岁月,听它们倾诉过去的风风雨雨,犹如翻阅一本史书般抱着敬畏去看待。它们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漫漫历史的见证,在时光的长廊中显得庄严又质朴。以往我们从没如此贴切地感受,因此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去感知那座座古香古色的居所,获得更多课外知识。 三、研究进程 (1)开会讨论,确定课题,分配任务; (2)到图书馆、上网找资料; (3)筛选出有用的资料; (4)写总结论文,先介绍一下潮汕建筑的总体情况,再根据现状探讨、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并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四、研究成果 (一)潮汕民居的建筑特色 “潮州厝,皇宫起”,这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它用来形容潮汕民居的独特风格和建筑特色,意即谓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这句俗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建筑规模和建筑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潮汕民居主要样式有以下几种: (1)“四点金”建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 (2)“下山虎”建筑

岭南(潮汕)七大民居

岭南七大潮汕古民居 潮州许驸马府潮州已略黄公祠潮安从熙公祠澄海陈慈黉故居潮阳明安里潮安龙湖古寨潮阳波美村 另外较出名的潮汕民居有:澄海莲下镇“蔡氏岳祖祠”、潮州下东平路“莼园”、饶平三饶镇“道韵楼”(不过这个一般算做客家土楼)、普宁洪阳镇“德安里”、揭阳“丁府”(丁日昌)、潮阳沙陇镇“东里方寨”、揭西棉湖镇“郭氏大楼”、潮阳贵屿镇“黄门第”、潮阳谷饶镇“梅祖家祠”、揭阳梅云镇“彭园”、潮阳峡山镇“缵绪堂”等。 “下山虎”又叫“跑狮”,是潮汕民居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建筑单元。因屋顶是硬山顶式,后高前低,状如下山的老虎而得名。它大都中轴线布局,一厅两房,天井两侧有厢房与大房相接,并有小门将其与中厅两侧的大房相连。 “四点金”是在“下山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它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二房构成,天井两边还各有一间被称为八尺房的厨房和一间厝手房,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昔日只有殷富显达的富贾或才建得起。传说明嘉靖年间,有“国舅”之称的潮阳人陈恍进京拜见世宗皇帝,因忽闻雷雨而钻入桌下。皇上惊问何故,陈答曰家乡民居皆用草、泥所建,下雨时只有躲在桌下才免淋湿衣衫。皇上大笑,于是御赐潮州可按京城四合院式修建民宅,自此潮汕民居才有了这种与北京四合院相似的“四点金”。 后来,从“四点金”又衍生出“四厅会”、“四喷水”、“四点金加厝包”,以及由两座四点金合并与扩充的“百凤朝阳”,由八座“四点金”簇拥一座大祠堂的“九龙吐珠”,乃至“三落二火巷一后包”的更大规模的“驷马拖车”建筑模式。有的家庙后边还建有成片的“下山虎”或“四点金”,宅院前则辟有广场,挖有风水池塘,广场两边还开有“龙虎门”,犹如一个自成体系的大庄园,自然这种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 潮汕古民居另一特点就是极其注重建筑装饰,不仅装饰的工艺手法、类型多,有金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嵌瓷、彩画等等;而且装饰的范围广——屋脊山墙、门窗户扇,到廊柱檐下、石木部件,只要能修饰的地方几乎都装点起来。“潮州厝,皇宫起”,这句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民谚,犹如画龙点睛般描绘出几与皇宫媲美的潮汕民居的建筑特色和独特风格,闻名岭南,饮誉中国。 一、“府第式的最早形制”潮州许驸马府 潮汕古民居的建筑模式,大多出自明清时期,但是追根寻源,却始于宋代,其唯一的代表作就是坐落在潮州市中心的许驸马府——许珏,潮州人,北宋年间因祖荫而成为宋仁宗的近卫武官,授左班殿直,后娶宋英宗长女德安郡主为妻,当了当朝驸马,而他在潮州的府第,也自然被称为驸马府了。 许驸马府的主人许珏出身于潮州一个显宦家族,其曾祖父许申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10年)真宗南巡东封,召试第一,赐进士及第,任韶州知州、刑部郎中;祖父许因曾为英宗皇帝太子时的老师;而其父许闻诲也曾官至卫尉寺丞通议大夫。许珏初以祖荫得为宋仁宗近卫武官,授左班殿直,后出任宾州知州和广南西路兵马都监,屯广南防边(统管广东、广西和云南),并封武功大夫。宋元佑六年(1092年),许珏被哲宗罢任谪戍儋州,时德安郡主已逝潮州。如今在潮州桥东的洗马桥,仍保存有许驸马及皇姬郡主赵氏的合葬墓。许驸马府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至四年(1064-1067年),距今已有94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数代,

潮汕宗祠民居石雕简介

潮汕宗祠民居石雕简介 潮汕处于粤东的沿海地带,气温湿热,海风的侵袭使得木结构建筑易受腐蚀损坏。为了防潮,防雨,防白蚁侵蚀,潮汕传统建筑在台基,柱础,柱子,梁架以及门厅的构架方面多用石结构,并以丰富多彩的建筑石雕进行装饰,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建筑石雕艺术。 潮汕建筑石雕最早出现于汉代,龟山建筑遗址建于汉代,是至今发现最早的石柱础雕饰。在唐宋时期,潮汕建筑石雕收到闽南和中原建筑石雕的影响。明代潮汕建筑出现了纯石构架建筑,石雕技艺走向个性化,清代和民国初年出现了浮雕,多层浮雕,沉雕,平雕,圆雕,双面雕等多种表现形式。而独特的缕通雕技艺也日渐成熟,加工工艺上出现了用浮水细磨轻刮的方法,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工细雕。建筑石雕艺术与建筑技术完美结合,使原本粗糙,生硬的建筑石构件变的细腻,亲切,呈现出了刚中带柔的艺术气质,由此石雕技艺进入鼎盛时期。

石雕工艺简介 1.缕通雕技艺 宋营造法式将潮汕建筑石雕技法归纳为五种,分别为素平,减地平钑,压地隐起,剔地起突。潮汕建筑镂通雕是在宋营造法式剔地起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雕刻方法,表现主题内容的刻法是地变成为45°。形成更多层次的雕刻内容,然后层层镂通雕刻,从而演变为独特风格,此手法体现了空灵剔透的特点。在构图上,要求物物紧扣,排列有序,虚实对比,留空讲究。留空有时是画面的画眼,万物中的一点空,使主体更加突出,便于两面观赏。 按建筑构件的不同有不同的雕刻手法,如大梁,立柱,柱础,斗拱,屐头等。承重构件一般使用减地平钑和素平的方法雕刻,如随梁枋,牛腿,穿枋等构件。比较接近人的视线并且不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则用单层或多层镂通雕的方法来雕刻,力求精美细腻,突出主体艺术形象。 石雕构件艺术 1.石梁枋,石柁墩,石穿枋,花坯 石梁枋是一座建筑的主要骨架之一,是架在石柱之上的水平构件。它上承屋顶,下接石柱,其在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一般用天花,藻井遮盖。在潮汕民居及氏族宗祠中,往往全部裸露在外,这种做法称为露明藻。由于石梁在力学上的承重作用,所有潮汕传统建筑中的石梁,常用素平和减地平及这两种手法来雕刻,即线刻或浅浮雕形式,以免消弱石梁的承载能力。 潮汕的石梁枋加工方法与营造法式有一定的差别,梁首的茶隼有较多变化,石梁枋两端梁首与石柱交接的入隼处面积较大,加强了结构上的抗剪性能,具有防雨,防风的作用。

潮汕民居

类于皇宫 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潮阳等地方更把房子建成红梁金瓦的,有人以“老爷宫”(神庙)形容之。这种建筑风格本来只有皇宫和神庙才可以有,听说潮阳之所以可以建是当年的假国舅陈北科“申请”来的。 规模庞大 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次要建筑则围绕主体建筑,相连成片,为一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建筑群体,聚族而居。 轻巧通透 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潮州建筑的色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在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 民居建筑内部空间讲究聚气、通风和遮阳,梁柱架叠,层层推进,重线条分割而纤细秀丽。 注重装饰 潮州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 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风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工艺精致

风水学中的潮汕民居

风水学中的潮汕民居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历教101 刘伟10484119 摘要:潮汕地区有许多历史悠久、与众不同的民居建筑,它的形式多种多样,独特的民居建筑中蕴藏着许多中华传统风水学因素。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正是完美地体现了潮汕风水与人天和谐的价值,使潮汕民居形成为潮汕文化中璀璨的一份子,乃至是中华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本文对风水学中的潮汕民居进行一次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风水学潮汕民居建筑选址特色 风水学,主要指人们从实际的生存需要出发,结合传统文化,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安排与处理的原则与方法,是有效进行协调人与大自然,人天得以和谐的一门学问。它是建立在环境对建筑物群的影响作为基础的。建筑学上的风水,是随逐自然,力求将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使整体环境美化。并且,根据自然的情况安排建筑布局,包括采光、通风、取景,使得居住者可以更为舒适,追求将人居回归自然的状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风水学逐渐被视为迷信、破旧,并慢慢走向没落。“有人提出‘风水’一词已过时,应向西方靠拢,采用‘建筑与环境’、‘地理与环境’、‘居住环境’等等。然而,在西方和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却愿意回归或还中国‘风水’的真正科学面目,为中国‘风水’平反,正名”。①虽然风水里大部分是迷信和糟粕,但也内蕴着某种科学和合理的成分,如果将这一成分的意义和作用发挥出来,则会诠释了古代中国人对建筑空间思考的真实内涵。 岭南大地上有一片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有“南海明珠”之誉的潮汕平原。由于潮汕平原的地势地域因素和民风民情的缘故,潮汕自古酷信风水,在潮汕人心目中,风水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的前途、命运、祸福、成败,所以一般潮汕人都比较重视自己居住地方的建筑风水,这从而使到潮汕地区至今存有大量的风水建筑。潮汕民居建筑直接地将风水学中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能够从“七廖下潮州”这一事情便能了解到潮汕大地与风水学有着不解之缘,而且在风水师心目中的圣地兴国三僚村也有不少关于潮汕建筑风水的故事。据“宋代以来,三僚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