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简介_汤显祖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简介_汤显祖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篇一: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和《牡丹亭》
一、汤显祖其人简介(1550—1616)
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牡丹亭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戏曲,这四部戏曲均有梦之情节,又称“玉茗堂四种曲”。
汤显祖,江西抚州临川人。
《紫钗记》取材唐传奇《霍小玉传》,《南柯记》取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唐沈既济《枕中记》。
汤显祖著作集有《汤显祖诗文集》和《汤显祖戏曲集》。
研究资料: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
二、汤显祖的思想
(一)、社会理想:儒家王术理想,主张治平之世,礼义之国,举贤任能,薄赋轻徭,丰衣足食。
(二)、人性观:人生而有情,世总为情、善情、恶情,“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建立有情之天下。
(三)、戏曲救世,至情悟人
1、超越生死理法之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的倡扬
2、发展轨迹:以情救世—情缘总归虚幻—等为梦境,何处升天(“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后二梦”的迷惘悲哀。
三、故事源起
《牡丹亭》的故事题材并非汤显祖的独创,在《牡丹亭记题词》中,汤显祖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按:李仲文故事见《太平广记》,引《法苑珠林》
冯孝将事,见《太平广记》,引《幽明录》
谈生事见《太平广记》,引《列异传》
直接取材则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四、《牡丹亭》的思想内蕴(文化意义)
(一)、展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人性的觉醒,表现了一种精神的叛逆,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游园惊梦》)(二)、第一次正面肯定了欲是情的基础。
《牡丹亭》中所说的情,是指人的真情实感,人的要求欲望,既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也包括其他的要求欲望,自然也包括生命本能的冲动,即性爱。第一次向世人昭示了欲是情的基础,是每一个生理健全的人应该得到合理满足的生命冲动,它是美好而动人的。
(三)、在情与理不可调和的冲突中揭示了生命深层的悲哀
杜丽娘是情的代身,她生生死死追求情的过程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五、艺术成就
(一)、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象征结构: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阳间—阴间—阳间,现实—理想—现实三个场景,既是杜丽娘人生追求的完整的情感受历程,也是作者文化探索的完整的精神历程,杜丽是情的化身
(二)、美丽的诗剧,浓郁的抒情色彩。
1、众多的浪漫的幻想场景。
2、大量的内心独白。
3、语言精工:情景交融,意境缠绵;含蓄典雅,朦胧婉约;雅俗兼善,合于人物身份。
(三)、各具性格的人物
篇二:汤显祖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
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生平事略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柅阁等),故又自号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他在临
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课教宗族子弟,生子汤显祖、汤儒祖、汤奉祖(汤凤祖)、汤会祖、汤良祖、汤寅祖;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还从事过戏曲活动,母亲自幼熟读诗书。
虽然汤懋昭、汤尚贤父子门派不同,但均是满腹经纶的学者,祖辈的认真求学的态度,在汤显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汤显祖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嘉靖四十一年)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按他的才学,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了。但是,跟随整个明代社会一起堕落的科举制度已经腐败,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万历五年(1577)、万历八年(1580)两次会试,当朝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打听到海内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懋学等人,就派了自己的叔父去笼络他们。声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许显祖等中在头几名。以宰相之威势,加以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诱惑,沈懋学等出卖了自己,果然中了高科;但汤显祖却洁身自好,一无所动。他虽然并不反对张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憎恶这种腐败的风气,因而先后两次都严峻地拒绝了招揽。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汤显祖名落孙山。而且,在张居正当权的年月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