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全套课件499P)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水环境毒理学 6.1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6.2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 6.3 水体污染对生物及人体的毒性效应 6.4 石油污染海洋水体
第7章 大气污染毒理学 7.1 大气污染与大气自净作用 7.2 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7.3 大气污染的生态毒性学效应 7.4 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毒性
第1章 绪论
第3章 化学污染物的毒性作用 3.1 基本概念 3.2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效应 3.3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机理 3.4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第4章 物理性污染的毒性效应 4.1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4.2 光辐射的的生物效应 4.3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 4.4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
第5章 土壤环境毒理学 5.1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 5.2 土壤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5.3 土壤污染的生物毒性效应 5.4 土壤典型污染物的危害—重金属
讲授内容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2 环境毒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3 环境毒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第2章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 2.1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2.2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 2.3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2.4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蓄积与放大 2.5 外源化学物代谢动力学
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 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 理的科学。
环境毒理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 染物,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的或即将 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 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 的科学。
环境毒理学是人类研究探索环境压力因素对生命系 统影响的一门分支科学。
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病而死。”
古希腊医生Dioscorrides(公元50-100年)把毒物分成 植物毒素、动物毒素和金属毒物三大类,并尝试用催吐药 来治疗中毒,用腐蚀剂和杯吸法来治疗毒蛇咬伤。
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是生命科学 和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1.1.2 研究对象
主要是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 即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
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 污染物,其中,化学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物理性污染物:辐射、超声波、噪声等; 化学性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染料、农用化学品、 化妆品及洗涤剂等; 生物性污染物;细菌、病毒、生物毒素等。
1.1.4 研究内容
1) 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包括环境污染 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储留,在生命 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及对人 体和其他生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
3) 环境污染物的化学结构和毒性作用之间的关
系,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汉朝刘安所著《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汉末《神农本草经》中: 共记载了365种药物,并将药物按其功用分为上品、中
品和下品三类,上品药是指无毒,可以久服的药物,中品 药是指防治一般疾病的药物,下品药指有毒的药物,不可 久服。
明朝《本草纲目》中: 有关于铅危害的描述:“铅生山穴之间,其气毒人,
研究对象的扩展:
(1) 必需化学物过量摄入引起的毒性效应:维生素、微量 元素、脂肪、蛋白质、糖等的过量摄取。
(2) 物理因素与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于机体的毒性作用。
1.1.3 研究范围
1. 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损害;
2. 间接损害: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如 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形成臭氧空洞,致使长波紫外 线射向地表,使皮肤癌患者增加。
环境毒理学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国外专业期刊
Toxicology Letter 毒理学快报 Archives of Toxicology 毒理学文献 Mutation Research 突变研究 Toxicological Science 毒物科学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环境健康展望 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毒物与环境化学
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
Toxic——拉丁语 toxious(1655)
古希腊词toxikon(毒物)
toxon(弓箭) logy ——古希腊词 logos(描写)
毒理学是描述毒物的学科,也有人译为毒物学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外源化学物 (xenobiotics) :
也称为环境化学污染物//外来化学物。 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人为地 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它们大多不是正常人体所 需要的组成成分,但可由,是 一类“外来的”生物活性物质。
如:农用化学品,工业化学品,日用化 学品,药物等。
4) 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对人体的致 突变、致癌变、致畸变等的特殊毒性作 用与机理;
5)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包括急性、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蓄积试验,致突变、 致畸变、致癌变试验等;
6) 各种污染物对人体损害作用的早发 现、早防治的理论和措施。
1.2 环境毒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2.1 毒理学溯源
国内相关期刊
致癌.致畸.致突变 生态毒理学报 环境科学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卫生毒理学杂志 工业安全与环保 环境与职业医学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参考书籍
(1)李建政主编. 环境毒理学. 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2010 (2)孟紫强主编.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3)孔志明主编. 环境毒理学. 第3版. 南京: 南 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美]赖特(Wright, D. A.), [加]韦尔伯恩 (Welbourn, P.)编著. 环境毒理学. 朱琳主译. 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 周启星, 孔繁翔, 朱琳主编. 生态毒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第7章 大气污染毒理学 7.1 大气污染与大气自净作用 7.2 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7.3 大气污染的生态毒性学效应 7.4 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毒性
第1章 绪论
第3章 化学污染物的毒性作用 3.1 基本概念 3.2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效应 3.3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机理 3.4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第4章 物理性污染的毒性效应 4.1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4.2 光辐射的的生物效应 4.3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 4.4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
第5章 土壤环境毒理学 5.1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 5.2 土壤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5.3 土壤污染的生物毒性效应 5.4 土壤典型污染物的危害—重金属
讲授内容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2 环境毒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3 环境毒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第2章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 2.1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2.2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 2.3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2.4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蓄积与放大 2.5 外源化学物代谢动力学
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 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 理的科学。
环境毒理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 染物,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的或即将 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 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 的科学。
环境毒理学是人类研究探索环境压力因素对生命系 统影响的一门分支科学。
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病而死。”
古希腊医生Dioscorrides(公元50-100年)把毒物分成 植物毒素、动物毒素和金属毒物三大类,并尝试用催吐药 来治疗中毒,用腐蚀剂和杯吸法来治疗毒蛇咬伤。
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是生命科学 和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1.1.2 研究对象
主要是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 即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
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 污染物,其中,化学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物理性污染物:辐射、超声波、噪声等; 化学性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染料、农用化学品、 化妆品及洗涤剂等; 生物性污染物;细菌、病毒、生物毒素等。
1.1.4 研究内容
1) 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包括环境污染 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储留,在生命 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及对人 体和其他生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
3) 环境污染物的化学结构和毒性作用之间的关
系,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汉朝刘安所著《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汉末《神农本草经》中: 共记载了365种药物,并将药物按其功用分为上品、中
品和下品三类,上品药是指无毒,可以久服的药物,中品 药是指防治一般疾病的药物,下品药指有毒的药物,不可 久服。
明朝《本草纲目》中: 有关于铅危害的描述:“铅生山穴之间,其气毒人,
研究对象的扩展:
(1) 必需化学物过量摄入引起的毒性效应:维生素、微量 元素、脂肪、蛋白质、糖等的过量摄取。
(2) 物理因素与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于机体的毒性作用。
1.1.3 研究范围
1. 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损害;
2. 间接损害: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如 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形成臭氧空洞,致使长波紫外 线射向地表,使皮肤癌患者增加。
环境毒理学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国外专业期刊
Toxicology Letter 毒理学快报 Archives of Toxicology 毒理学文献 Mutation Research 突变研究 Toxicological Science 毒物科学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环境健康展望 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毒物与环境化学
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
Toxic——拉丁语 toxious(1655)
古希腊词toxikon(毒物)
toxon(弓箭) logy ——古希腊词 logos(描写)
毒理学是描述毒物的学科,也有人译为毒物学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外源化学物 (xenobiotics) :
也称为环境化学污染物//外来化学物。 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人为地 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它们大多不是正常人体所 需要的组成成分,但可由,是 一类“外来的”生物活性物质。
如:农用化学品,工业化学品,日用化 学品,药物等。
4) 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对人体的致 突变、致癌变、致畸变等的特殊毒性作 用与机理;
5)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包括急性、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蓄积试验,致突变、 致畸变、致癌变试验等;
6) 各种污染物对人体损害作用的早发 现、早防治的理论和措施。
1.2 环境毒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2.1 毒理学溯源
国内相关期刊
致癌.致畸.致突变 生态毒理学报 环境科学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卫生毒理学杂志 工业安全与环保 环境与职业医学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参考书籍
(1)李建政主编. 环境毒理学. 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2010 (2)孟紫强主编.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3)孔志明主编. 环境毒理学. 第3版. 南京: 南 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美]赖特(Wright, D. A.), [加]韦尔伯恩 (Welbourn, P.)编著. 环境毒理学. 朱琳主译. 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 周启星, 孔繁翔, 朱琳主编. 生态毒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