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热点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伦理建设及意义解析
摘要简要阐述旅游伦理的概念,从旅游消费者、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及政府部门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旅游伦理建设的问题及措施,最后指出了我国旅游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伦理建设内容意义
一、旅游伦理的概念
对于旅游伦理这一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各自的见解,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徐少锦、温克勤指出旅游伦理是约束和调整旅游活动中旅游工作人员与游客、游客与游客、游客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它主要包括旅游职业道德和旅游者道德两部分。

[1]李健将旅游伦理定义为:“旅游伦理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2]夏赞才认为旅游伦理是关于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学说。

[3]
我们可以把广义的旅游伦理定义为,围绕一切旅游活动所产生的伦理行为和所应遵循的伦理准则规范的总和。

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者伦理、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人员伦理及政府部门伦理道德。

二、旅游伦理建设的内容
根据旅游伦理的概念,我们可以把旅游伦理建设分为旅游消费者伦理建设、旅游经营者伦理建设、旅游服务人员伦理建设和政府部门伦理建设。

(一)旅游消费者伦理建设
由于旅游具有异地性、暂时性等特点,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暂时脱离了熟人的目光和日常环境的约束,加上旅游在本质上对于消遣、娱乐等愉悦体验的追求,往往诱发旅游者人性中潜在的恶的东西在旅游行为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流露。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旅游是放松自我,从现实生活的约束中释放自己。

于是有些人就把旅游当成从现实生活枷锁中的一种挣脱,在旅游行为中可以不承担责任和义务,可以随心所欲。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感支配而不是理性支配。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的行为表现为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

具体表现为道德感弱化、挥霍消费、物质摄取(或占有)、破坏旅游资源与环境(如乱刻乱画、乱扔垃圾) 等。

旅游消费者伦理建设是旅游伦理建设中的基础,也是难点。

李健研究认为:旅游伦理基本规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旅游者所协调的基本关系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历史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我的和谐四个方面的内容。

[2]只有做到这四个方面的和谐,才能达到旅游消费者伦理建设的最高境界。

(二)旅游企业经营者伦理建设
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经营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信用问题,在市场恶性竞争条件下,企业采取不诚信的经营手段给游客设下种种陷阱,以至于游客对我国旅游行业整体印象较差。

最明显的就是不按旅游合同提供标准的服务,降低标准或者随便转团。

因此,目前旅游企业经营缺的不是人才和资金,而是建立和完善信用体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倡导和谐经营的新商道伦理。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随着对金钱的追逐,人们对商道伦理越来越淡漠,倡导和谐经营的新商道伦理有利于旅游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

第二、实行旅游伦理营销。

把旅游伦理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真实促销,让游客真正理解旅游活动,减少旅游活动中的误解和矛盾。

第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旅游企业道德系统的背景要素,对于道德观念培养、道德计划安排以及道德决策实施等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为旅游企业建立信誉机制提供了良好的伦理氛围与思想基础,而一旦信誉机制最终建立又可以反过来继续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三)旅游服务人员伦理建设
在旅游活动中,导游人员贯穿始终,在此,我们就以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为例进行分析。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培养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谢冽等人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主要途径加强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4]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但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原有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如关于回扣、小费等的问题)。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制定科
学合理的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借鉴海外如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对现有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修改、完善,使之切实可行又易于操作和管理。

这样使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

第二,建立健全的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利用法律的强制性、社会舆论的压力及媒体的高曝光率,充分发挥行政、社会、媒体三位一体的监督保障作用,使导游市场监督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应建立健全旅游行政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第三,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完善导游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

针对导游队伍在职业道德上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应把导游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一是在完善原有导游管理体制的同时,成立“导游管理服务中心”,将所有“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纳入统一行业管理。

并可考虑成立导游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导游人员的管理;二是建立合法公开的导游报酬机制,旅游部门和劳动部门联合确定导游人员劳动报酬发放及社会保险缴纳,旅行社应按规定给导游人员发放工资,从源头上解决导游人员私拿回扣、索要小费的问题;三是加强导游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使导游人员学法、知法、守法以及遵守职业道德;四是将规范和树立正面典型结合起来,抓住关键,树立表率,在导游队伍中倡导文明行业之风。

第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旅行社可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建立一种既能使尽职的导游人员获得相应回报,又能使导游人员为其不良道德行为支付成本的激励机制。

如旅行社与导游人员签订相关的雇佣合同。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对优秀导游人员给予丰厚的待遇。

同时还规定违反合同、违反职业道德引起游客投诉后给旅行社造成其他经济损失时,旅行社将予以辞退并追究其经济责任,通过这种方法可控制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

第五,加强学习与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

关于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建设,不仅是政府和业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导游
人员自身努力,不断地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四)政府部门伦理建设
政府部门伦理道德建设,主要是各级旅游政府官员应廉洁自律,不参与旅游经营;在旅游管理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应注意讲诚信,信守诺言,取信于民。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并重。

政府伦理失范实际上是党政干部和公务员错误价值取向造成的,因此,应该不断加强旅游部门的党政干部、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建设和完善制度,制度的好坏对官员的善恶走向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缩小政府官员涉租的空间,以减少涉租行为。

大力提倡公共管理民营化,建立企业型政府,改善旅游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和职能错位的现状,充分实现市场化,减少公共权力能配置的公共资源,尽可能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所有的资源,以减少旅游政府部门官员的涉租行为。

第三,完善社会监督,特别是司法监督。

在有限政府的基础上,实施民主政治,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司法监督,实现伦理标准化,同时提倡处理旅游公共问题应具有的透明性,不让少数人中饱私囊,破坏旅游政府部门的整体形象和风气。

三、我国旅游伦理建设的意义
旅游伦理从道德和精神层面对人的旅游活动进行感化和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旅游业健康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加强旅游伦理建设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前暴露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旅游法律法规建设的必要补充。

(一)有利于减少旅游活动中的问题
1.有助于旅游者旅游目的的实现。

纵观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正在由“观光时代”和“休假时代”转向“文化娱乐时代”和“旅游文化时代”,旅游者旅游的目的也正在从简单的观光游览,向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文化性等多方面发展。

旅游伦理可以为游客的旅游行为指示道德方向,并内化为旅游行为习惯,提升游客的人格,从而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与人和谐相处,在宽松的氛围中达到旅游的目的。

2.有利于减少旅游活动中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了旅游活动当中,这使得旅游活动的主体从层次、水平和构成上日益丰富和多样,这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丰富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在我国旅游活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挥霍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旅游服务缺乏诚信观念,经营组织者和旅游者的利益纠纷不断;旅游文化商业化现象严重等。

比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内地游客与香港导游的纠纷事件,这些从根本上说明旅游企业和服务人员的旅游伦理问题,随着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树立和提高,“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上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

(二)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文明观,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存共荣、经济繁荣与环境优美处于良性循环的进步状态。

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自觉地把自身置于整个生物圈相互依存的网络中,用旅游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而主动地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旅游伦理的有力支持。

旅游伦理首先规范调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生人有助”是其重要规范。

这种道德规范有助于升华旅游者的人格,进而自觉创造熟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总之,旅游伦理在确认人类发展权利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自然环境的健康延续,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徐少锦,温克勤. 伦理百科辞典[K].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李健.关于旅游伦理的思考[N] .光明日报, 2000-04-11 (C2) .
[3]夏赞才.旅游伦理概念及理论架构引论[J] .旅游学刊, 2003 ( 2) : 30- 34.
[4]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5]曹诗图,林红珍.试论旅游伦理道德的建设[J].三峡大学学,2008,30(1):23-27.
[6]蔡丽梅.中国旅游伦理建设的意义及路径解析[J].商业时代,201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