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一,鼓励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为“‘以激励学习为特征’的实践模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实际能力。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和谐发展。

如在教学“用多边形铺地板”时,提出问题: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铺满地板?哪几种正多边形组合后能铺满地板?任意多边形可以吗?有什么规律……由学生摆一摆、拼一拼,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带着高涨的情绪自主探索,寻求答案。再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数学教学呼唤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自主的学习,在探索中激发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传统的做法,教师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和现成的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或制定解决方案的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课堂的结构要以问题为主线,努力创

设最佳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越多,探究知识的兴趣就越浓。

如在教学“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由学生问,老师回答;让学生说出任意一个有实根的一元二次方程,老师迅速正确地判断出此方程的两根和是多少?两根积是多少?学生惊叹之余,急于想知道快速判断的窍门,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组织讨论:两根和与方程的系数有什么联系?两根积与方程的系数有什么联系?………通过老师的引导,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释放学生时间的能量,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大展“拳脚”。

三,注重交流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课改以后,有些教师反映课堂纪律变“差”了。我个人认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调控,能正确处理好“收乱”与“放活”,就能达到“形”乱“神”不乱。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

"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由扇形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而总结出来的,其中包含"扇形半径对应母线"和"弧长对应底面周长"两个要点。以前上课时,整班学生只是被动地观察教师示范操作或电脑演示,不长时间后学生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比较母线和高,就是忘了乘以1/2。现在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叙述实验结论,强化了对"扇形半径对应母线"和"弧长对应底面周长"两个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小组最终的学习结论是由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学习教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模式,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互动、合作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过程状态,学会合作对学生学习十分有意义。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积极的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学生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融汇新旧知识,提炼知识要文,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扩大了知识的存量和提升了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发展。在协作学习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协同发展,尤其培养了"学会合作"这一未来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

四,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了解、调查、探索周围世界中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论证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毅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力。

如成都市贾天野同学根据本市交通拥挤的现状,用拓扑变换的观点将全国大中型城市的道路布局分为放射状和网络状两种,他的论文《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放射状道路布局问题》着重分析了成都市的道路现状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显然,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是“没有用”,而是“不够用”。

五,鼓励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的一种思维形式。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所以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地施展。

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73-、136-、94-、25

12-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而有些同学却以不同的思考获得了新的解题方法:取倒数,得“37-、613-、49-、1225-”;与近似数联系起来,将分数转

化为小数,分别是“约-0.43、约-0.46、约-0.44、-0.48”。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促进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小学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

我们应该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已然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学生永远记住数学学习中所度过的愉快时光,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