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性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性思考
[摘要] 教师的全程参与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根本。

教师的全程参与包括: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参与培训活动的过程、参与培训效果的评价、参与对培训项目的持续关注或研究,是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和行动性参与的高度融合,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不因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持久的存在于教师的心灵深处,并持续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关键词] 参与式教师培训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行动性参与实效性
在教育培训领域,参与式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和推崇。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地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多数研究者认为参与式教师培训就是培训者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一个成功的参与式培训中,所有学习者(包括那些胆小的、“愚笨的”、社会地位低的)都能够参加到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为集体决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技能。

培训者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协助者出现,他们与学习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参与式教师培训,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参与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这只是参与式培训中的一个方面,参与式教师培训应是教师参与培训的全程。

包括: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参
与培训活动的过程、参与培训效果的评价、参与对培训项目的持续关注或研究,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不因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持久
的存在于教师的心灵深处,并持续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对参与的认识
教师培训中的“参与”应有两层意义:一是培训者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把“参与”作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教师教育成长的全过程。

“参与”应该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
1.参与是一种理念,意味着培训双方角色的改变
从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看,参与式教师培训把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对象”、“受训者”、“学员”定位为“参与者”。

培训双方的角色以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构成了培训活动的基本框架。

参与者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是培训的主体,是培训内容和活动的生成者和
创造者。

2.参与是一种状态,意味着主动地选择和进入
参与是一个主动进入和选择的过程,教师应从习惯他人灌输、被动接受转向积极主动参与,参与确定、选择,去体验、探究、表达和交流。

表达自己思想、经验、疑问,参与争鸣。

3.参与是一个过程,意味着行为的改变和转化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整个组织活动是互动的、动态生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身体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参与、情感的参与,以及教育行为的转化。

4.参与是一种策略,意味着要精心组织活动和恰当选择方法
培训者一方面要尊重教师的认知、情感和学习特点,作为教师的“协助者”和“合作者”来精心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培训策略的选择,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5.参与是一个目标,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
通过参与式教师培训,使教师把外在的教育理论和信息内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情感、态度、自我效能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发展和升华,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促进教师全面、持续的发展。

二、教师参与培训的层次类型
1.形式性参与和实质性参与
形式性参与是对外界要求的应付,非个体自觉的愿望,缺乏学习动力,身在教室,但没有思维层面的真正参与。

而实质性参与是出于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思考,思维和情感的高度投入。

如果教师是迫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参加培训,把培训视作是一项任务被迫完成,而不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参加培训,这种参与就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非实质性的参与,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参与。

2.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和行动性参与
这是从学习者的知、情、意、行的达成角度层面进行的分类。

认知性参与是主观认识到、让自己成为自觉的活动主体,但如果动机没有被进一步激发,也不会持久。

情感性参与,要求调动教师的情
感因素,唤起教师感情上的共鸣,以实现情感的唤发、激励、强化功能。

行动性参与是教师认识到培训的价值,情感被激发,从而把认识和情感层面的东西在教育行动中持续体现出来,把教育认知、教育情感转化为教育行动。

3.短暂性参与和持久性参与
这种分类反映了培训由表到里、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如果培训者一讲到底,而教师自己也只是记笔记式的被动接受,习惯于高信息量的知识灌输,对开展多样参与性活动的培训方式缺乏认同,缺乏研究的意识、思考的习惯和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那么其内隐的、深层的、支配其实际教学行为的个人观念就不会改变。

这只能是一种短暂性的参与,时过境迁后,难以对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切实的影响。

持久性参与应是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和行动性参与的高度融合,不因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在培训结束后,继续持久的存在于教师的心灵深处,并转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行为。

三、教师的全程参与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根本
教育研究表明,成人学习有其特有的特点:一是他们想学习或认为需要学习时才会去学习,这说明成人学习更具主动性;二是如果能将新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或工作中,他们更愿意学习,这说明他们更关注实用性;三是如果能将所学的新知识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情相联系,他们更愿意学习,这说明成人学习更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创新成为可能;四是如果能取得成绩和收到反馈,他们更
愿意学习,这说明成人学习更注重实效性。

但就目前的教师培训来看,实效性不强,且教师多处于被动状态,主要表现在:培训机构的垄断,教师不能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培训课程由培训机构单方面决定,教师不能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者掌控着培训过程,教师话语权缺失;培训结束时,教师不能参与对培训的评价等多方面。

最终表现为:培训结束后,培训的内容并没有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动,一切随培训结束而结束。

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培训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教师的需求,全面科学地设置培训课程,使教师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
课程设置是直接影响培训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培训内容应反映广大教师普遍关心的、在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训课程的设置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要在实际调查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参与式培训就缺乏前提。

要改变培训课程只重视理论的现象,建立培训课程超市,构建“大平台、多模块、小专题”的课程群,优化培训课程结构,完善培训课程层次。

教师教育发展的大平台上,应包括理论型、操作型、实践型、学术型四种类型的课程,下设教育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操作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科研课程等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再分为若干相关的专题。

培训专题要突出应用性、时代性、创新性,随着时代发展、学科发展和学校教育的需要不断补充、扩展。

培训内容最终应由培训机构与参训者共同生成、确定。

形成“规定课程—自选课程”相辅相成的
开放性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2.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精心设计多种活动,使教师参与培训的过程
参与式培训需要和谐的人际氛围。

教师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只有当教师成为自觉、主动的参与者时,培训才可能有效、高效。

要改变过去一讲到底、漠视教师主体性、忽视教师话语权的做法,重视互动协作,讲求实际效果。

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经历,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搭建平台。

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如观摩借鉴式、案例教学式、实地考察式、专题讨论式、实践操作式等,进行多模式的探索、改革。

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摩课、网络互动等参与性强的活动达到培训的目标。

使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相匹配,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重视对培训效果的反馈监控,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意见,使教师参于对培训的评价
教师参与培训评价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参与培训评价,可以及时反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培训机构对培训
活动进行理性反思,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评价、反馈系统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机构的评价,包括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的组织方式、培训教师的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与培训周期的安排、培训的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对培训者的个人培训效果的评价。

从培训活动的方式到培训的效
果;从培训内容是否满足教师的需要到培训是否突出教师的主体性,是否真正促使教师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及时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便于以后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4.打破单一培训机构垄断的状态,实施教育培训券制度,使教师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
改变当前单一机构垄断教师培训的局面,需要在教师培训中引
进竞争机制,建立一个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

由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等共同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建立“课程超市”,改变现行的拨款方式。

把教师培训经费转化为培训券,再把培训券发到教师手中,然后教师凭培训券自由选择培
训机构,最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到政府兑换等额现金。

教师凭培训券不但可以选择培训机构,而且还可以在“课程超市”选择培训课程。

这样不但可以打破现有的教师培训垄断局面,给教师带来更多的选择课程的机会,而且也要求更多的培训机构,开设出适应在职
教师培训需要的课程,促成培训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助于培训
机构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成人培训方式的更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61-64.
[2]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5,(7):18-20.
[3]朱拥军,查永军.论参与式学习的层次性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5):35-37.
[4]修晶.成人学习原则与参与式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49-50.
[5]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j].课程教材教法,2003,(3):70-74.
[6]徐士强.教师培训券:构建一种新的教师培训制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6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