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猪瘟的现状与免疫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猪瘟的现状与免疫要点
作者:朱世蝶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

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

猪瘟的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性。

中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也是HC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猪瘟死亡的猪数量占饲养量的3%—5%,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近十多年来,随着猪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以及猪的调运和流通,猪瘟的流行形式已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地区性、散发性流行,规模变小,强度变轻,导致诊断错误,延误最佳诊断时机,使猪瘟疫情的发生增多,成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当前猪瘟发生和流行的新趋势
1.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得到了控制,但仍普遍存在,流行范围广,呈散发性流行。

1956年我国制定了消灭猪瘟等重要动物疫病计划,猪瘟总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然没有实现消灭猪瘟的目标,每年各地仍有猪瘟发生。

2.由典型猪瘟向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转变
非典型猪瘟主要表现为发病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等特点,在临床上不易和其他猪病区分。

猪瘟病毒引起“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感染母猪,这样造成猪瘟的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使猪瘟屡防不止。

3. 由单一猪瘟病毒感染转向多病毒混合感染综合征
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等传染病在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协同参与下不断发生,而且症状十分复杂,猪瘟与副伤寒或弓形体并发、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等情况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4.猪瘟的长期存在、发生、发展和流行形成恶性循环
带毒猪是猪瘟长期存在和发病的根源,特别是种猪群和后备种猪中的隐性感染造成的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和仔猪先天带毒,是猪瘟在我国长期存在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

二、猪瘟免疫要点
1.猪瘟疫苗的种类
目前我国市场上预防猪瘟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由于制造工艺不同,利用猪瘟兔化弱毒株生产的常用猪瘟疫苗有:猪瘟活疫苗(Ⅰ)(指猪瘟淋脾苗和猪瘟乳兔苗)和猪瘟活疫苗(Ⅱ)(指猪瘟兔化细胞苗)。

2.接种
以上三种疫苗的接种部位均为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时按瓶签标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1毫升。

此类疫苗宜在—15℃以下避光保存,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冰,如气温在15℃~27℃应在3小时内用完。

注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如注苗后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免疫剂量的基本原则是无猪瘟污染的场接种剂量可小,猪瘟污染的场使用剂量要大;淋脾苗使用剂量可小细胞苗剂量大。

3.免疫程序
3.1种猪的免疫程序
公猪为春秋两防,即每年两次;母猪为春秋两次或一年三次或每产前25~30天一次或每产后25~30天一次。

3.2仔猪的免疫程序
仔猪的免疫程序有三种参考,第一种免疫程序为20~60程序,即20日龄一免,60日龄二免;第二种为0~70程序,即乳前一免,70日龄二免;第三种免疫程序为0~35~70程序,即乳前一免,35日龄二免,70日龄三免。

在实际生产中超前免疫即乳前免疫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所以大部分猪场都采取第一种免疫程序。

3.3后备种猪的免疫程序
按仔猪的免疫程序,至八月龄配种前加一次免疫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

4.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4.1影响因素
4.1.1免疫程序的影响。

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一般认为,母源抗体效价降至1:4~1:8时时猪瘟疫苗首免的最佳时期。

4.1.2低病毒株引起猪瘟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目前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4.1.3仔猪先天耐受。

经胎盘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猪往往成为持续感染者,可长期带毒、排毒,这种感染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对疫苗免疫后不产生免疫应答。

4.1.4多病原混合感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PPV、PRV、PRRSV单独感染或三种病毒混合感染均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4.1.5免疫力低下的影响。

营养不良、霉菌毒素、免疫抑制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地塞米松等)、环境污染等因素都能导致猪体的免疫力下降,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减弱。

4.1.6疫苗的保存、运输和使用不当。

4.1.7饲养管理不善。

如消毒不彻底,没有做到全进全出。

4.2 防控措施及对策
4.2.1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群体免疫力。

有的猪场不顾本场的实际情况及猪只的个体差异采用同一个免疫程序进行防疫,导致疫苗效果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猪瘟免疫检测,随时淘汰免疫耐受猪。

4.2.2正确采用超前免疫。

超前免疫在猪瘟流行地区是控制猪瘟的有效措施,母猪在怀孕70天时,胎儿的免疫系统已经发育成熟,因此对刚出生的仔猪肌肉注射猪瘟疫苗,2小时后再吃初乳,能使弱毒疫苗在体内有足够的增值时间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

4.2.3及时淘汰带毒猪,实施猪瘟净化方案,慎重引种。

及时淘汰带毒猪是净化种猪群和后备种猪群的最有效措施,建立不带毒的种猪群也是一个猪场净化猪瘟的关键所在。

4.2.4加强猪场的科学化管理,对生产区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

4.2.5采用全进全出制,防止交叉感染,坚持自繁自养。

4.2.6加强对其他一并的协同防制。

4.2.7选择性地使用对免疫有促进作用的药物或添加剂,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