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树莓产业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树莓产业概况

半个世纪以来,树莓产业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传统产区日趋衰落,新兴产区蓬勃兴起。南美和中国正在取代北美、东欧,成为当今和未来全球树莓原料产品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世界树莓产业有西欧、北美、东欧三大中心,各占世界市场的三分天下,总规模在30万吨上下。其后四十年左右,总产量增长缓慢,但产地结构重点呈现从西向东的转移。西欧逐渐从种植领域淡出,北美为自产自销地持缓慢增长趋势,东欧成为主要输出国。进入21世纪,世界原料出口国又进入重心北衰南兴的阶段:东欧(塞尔维亚、波兰、匈牙利)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地区的地位,随着东欧产量和出口量的逐年递减(2004年出口量约为11万吨,2008年递减至约为5.5万吨,下降约50%)和南美(智利、阿根廷、巴西、秘鲁)生产总量和出口量的迅猛增长(2001年约为1万吨,2008年已增至10万吨左右),南美又替代东欧,成为全球树莓生产和出口的领头羊。全球树莓总贸易量,从2000年的约30万吨,也上升至2008年的40万吨。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树莓种植产业经历了从西向东(约50年),从北向南(约20年)的两次大转移,反映了树莓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适种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客观规律。两次种植产业中心转移,又形成原料生产地(南美、东欧)和集中加工、消费地(北美、西欧)的区域性分离。原料生产地的出口依存度和加工消费地的进口依存度,平均达到80%,主要地区分别高达90%。东欧产品主输西欧;南美产品主输北美、大洋洲和南欧(西班牙)。新兴亚洲市场,则是美洲、欧洲、中国三分天下。

树莓种植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分为三种类型:

1.科技密集型:以美国为代表。全过程实现了良种化、机械化、化学化、滴灌化、防鸟化,生产效率高。人均种植面积(10公顷)和单产(1500公斤/公顷),

均居世界前列。

2.半粗放半科技密集型:以塞尔维亚、智利为代表。土地肥沃、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但管理粗放。人均种植面积大(20公顷)产出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低(3000公斤/公顷)。

3.劳动密集型:以中国为代表。管理精细,但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程度低,90%不具备滴灌条件。人均种植面积低(约1公顷),单位面积产量中等(约8000公斤/公顷)。

2008年,全球树莓(含黑莓)种植面积达到或超过1万公顷的国家有三个:塞尔维亚、智利、俄罗斯。超过5000公顷的国家有三个:美国、阿根廷、中国。超过2000公顷的有韩国、巴西、秘鲁、澳大利亚等。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俄罗斯(年均10万吨以上),但主要特征为家庭自食性种植极为分散,不具备商品化大生产的条件

树莓加工和零售在以北美(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德、法、英)为中心,占世界零售市场的80%。处于第二集团的有澳大利亚、西班牙、智利、韩国等。

概括地说,在树莓种植和出口领域,塞尔维亚和智利分别是当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霸主,两国占据着全球出口市场的60%以上份额。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韩国、巴西处于第二集团,年产量均在2万吨以上。在树莓深加工和零售领域,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处在第一集团,占据世界市场80%。澳大利亚、智利、巴西、西班牙、韩国处于第二集团,约占世界市场的10%。美、德、英、法为进口大国,其次为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

树莓产业及其联带产业,在全世界的经济规模,目前种植面积规模约20万公顷,总产量约60万吨,进出口总量约40万吨,年产值约1000亿美元。在全球果业中,产业联带效益最为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