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分析_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

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列为观察组,另30例患者无糖尿病,列为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下肢静脉血栓: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1307);切口感染: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3508);平均住院时间: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5941)。结论关于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流程,应于手术前,预先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后,方可采取手术治疗;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水平上升,手术结束后,再行血糖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适量的抗生素,以防切口感染,通过以上流程,方能提升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糖尿病;围手术期;临床效果

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的同时,疾病隐患也悄然而至,截至目前,糖尿病的发病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内科疾病,成为严重干扰人们正常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1]。然而,糖尿病的发展较为迟缓,一旦血糖调节失衡,那么因该病所造成的困扰,将伴随终生。而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当前临床医学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相关报道,可以明示的是,糖尿病的产生与人们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自身免疫系统失衡,甚至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是,绝大多数来院接受妇科疾病治疗的患者,亦伴有糖尿病。由于二者合并相加,为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30例单纯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列为观察组,另30例患者无糖尿病,列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7~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18.3)岁;病情类型: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为8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为12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为4例,异位妊娠合并糖尿病为6例;糖尿病病程:2~4年;平均病程:(3.5±1.2)年;降糖方式:15例通过口服降糖药降糖,8例通过饮食疗法降糖,7例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且均经该院内分泌科确诊(空腹时,血糖水平≥7.0 mmol/L;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11.1 mmol/L)。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17.5)岁;病情类型:子宫脱垂为9例,子宫肌瘤为10例,子宫内膜癌为5例,异位妊娠为6例。以上所有患者在性别、

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处理观察组患者均合并糖尿病,按照治疗流程,预先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根据检查结果,拟定血糖调节计划:按患者的各自需求予以不同的降糖方式,如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其中,可采取饮食联合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待患者空腹时,测量血糖水平,若此时血糖水平维持在6.6~8.5 mmol/L之间或完全正常;另测量饮食2 h后的血糖水平,若其血糖水平0.05,χ2=0.1307);切口感染: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3508);平均住院时间: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5941);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出院,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3 讨论

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具体表现为血糖水平上升,不易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若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将可能危及其他脏器器官,尤其会导致肾功能障碍或衰竭,极为严重时,患者将会产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因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所致,其原因为机体长期处于缺水状态,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机体一旦长期缺水,生命将岌岌可危。罹患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多尿、多饮及多食。因血糖水平超过正常值,导致通过肾小球过滤的葡萄糖不能及时被肾小管充分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现象,若血糖含量逐渐上升,则尿量也随之逐渐增多,据数据显示,患者单日排尿量在5000~10000 mL之间;由于大量水分随尿液排查体外,导致机体水分大量流失,为维持机体水平衡,则患者需大量饮水,而另一方面,由于细胞脱水严重,导致血糖含量急剧升高,从而反向促进血浆渗透压上升,机体血浆渗透压增大后,对口渴中枢神经形成强烈刺激,则患者会表现为口渴,需大量补充水分,而如此一来,又将导致尿量增多,如此反复,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则导致高血糖症状加剧;区别于正常人的是,糖尿病患者缺乏血糖自我调节能力,在正常机体内,当动静脉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低时,食中枢神经受到刺激,会自动产生饥饿感,提示需饮食,以确保机体内血糖平衡,而且饮食后,血糖水平上升,正常人的食中枢神经受到抑制,通过机体内胰岛细胞的作用,血糖又恢复正常,而反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功能障碍,患者空腹时,机体提示处于“饥饿状态”,以致食中枢神经受到刺激,此时,患者会产生饥饿感,继而大量饮食,而饮食后,患者的机体对葡萄糖未能充分吸收,导致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机体再次提示处于“饥饿状态”,因而促使患者产生食欲亢进。

通过分析了糖尿的临床症状,而根据观察可知,绝大多数患者,即使在医生的劝导下,依然未采取合理的饮食计划,一如既往地无规律化饮食,导致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相关学者认为,患者不改初衷,一味按照治疗前的饮食方式进行饮食,和治疗前未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紧密相关。患者未接受正规的健康宣传教育,对糖尿病的危害性及其病情的复杂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且无法根治,导致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继而不加节制的饮食,亦可判定为一种消极心理。在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所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