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井间砂体5级构型匹配关系驱替物理模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井间砂体5级构型匹配关系驱替物理模拟随着油田开发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地质专家开始重视储层构型对注采过程渗

流场、压力场、注入剂驱替效果以及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注入井间的砂体匹配关系控制着注采井间的渗流场空间分布特征、注采井间的压力场分布特征,进而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选择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五点法井网,研究井间砂体5级构型配置关系,通过水驱物理模拟揭示各种配置关系的注采压力分布特征及注入剂空间波及特征,进而揭示剩余油空间分布特征,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的导向。

标签:油田开发;注采井间;水驱物理模拟

前言

井间单砂体类型解剖及其构型及剖:通过精细的地质解剖确定单砂体的成因类型,并各成因类型单砂体进行构型分析,揭示其构型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点坝、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储层内部的构型特征。

井间复合砂体匹配方式分析:井间复合砂体的匹配方式是指注采井间单砂体组合模式,包括平面及垂向组合(实际生产中多为多层复合射孔开采)模式,平面单层井间砂体为串联模式,垂向多层为并联模式。平面及垂向的不同组合模式是注采井间渗流场的控制因素更加复杂化,受其影响,注入剂空间波及特征及剩余油如何分布需要进一步研究。

1.大庆油田地面1.基于复合砂体构型驱油物理模拟

依据解剖出的具体模式及储层参数特征构建人造岩心,设计相应的井间砂体匹配模式进行2大类实验:

(1)两井间单层二维砂体匹配驱油实验:单砂体内部精细构建4级界面,单砂体间以5级界面构型特征分割(串联)。

实验目的:揭示5级界面对注入剂渗流特征的影响程度

(2)单层岩心井网(五点法)砂体匹配模型。

主要解剖的注采井组(五点法为主)平面砂体匹配模式构建模型进行驱油物理模拟,亦可将(1)中的匹配模式归类分别放入平面岩心井网模型的4个注采分支中(五點法),根据实际解剖情况而定。

实验目的:揭示单层三维压力场分布特征、注入剂波空间波及特征

2.技术路线

(1)通过精细对比画相精细刻画单砂体空间分→揭示复合砂体5级界面构型特征

(2)丰富的岩电资料及分析测试资料支撑→揭示不同成因单砂体4级构型特征(点坝、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

(3)多组注采井间统计分析→建立基于储层构型井间砂体匹配模式

总体方案:抽真空→饱和水(计算孔隙度)→饱和油(相渗)→驱替实验→实验结果分析

3结语

水流总是沿着容易流动的通道流动,因此采用中间注入两端采出的方案时,注入的水大都很难进入溢岸砂体,而主要沿着河道砂体流走;而两端注入中间采出的方案则能很好的使水体从物性较差的储层流向物性较好的储层,达到理想的驱替效果。

参考文献

[1] Allen J R L.Studies in fluviatile sedimentation Bars bar com-plexes and sandstone sheets (lower-sinuosity braided streams)inthe Brownstones (L.Devonian),Welsh Borders. Sedimenta-ry Geology . 1983

[2] Andrew D. Miall.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A new method of facies analysis applied to fluvial deposits. Earth Science Reviews . 1985

[3] Miall,Andrew D.Reconstructing the architecture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preserved fluvial record as a tool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A reality check.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2006 [3] Richard Labourdette,Richard R. Jones.Characterization of fluvi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outcrop data set:Escanilla braided system,South-Central Pyrenees,Spain. Geosphere . 2007

[4]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5] 李阳,郭长春.地下侧积砂坝建筑结构研究及储层评价——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砂体为例[J]. 沉积学报. 2007(06)[5] 尹太举,张昌民,赵红静. 地质综合法预测剩余油[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05)

[6] 陈清华,曾明,章凤奇,冷风,魏荷花.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03)[7] 马世忠,杨清彦. 曲

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J]. 沉积学报. 2000(02)

[7] 刘站立,焦养泉. 曲流河成因相构成及其空间配置关系──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露头沉积学地质考察[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6(03)[9] 赵翰卿,付志国,刘波.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准确鉴别古代河流砂体[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02)

[8] 付清平,李思田. 湖泊三角洲平原砂体的露头构形分析[J]. 岩相古地理. 1994(05)

[9] 吴胜和,范峥,许长福,岳大力,郑占,彭寿昌,王伟.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J]. 古地理学报. 201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