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人物介绍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故居
地址:
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
饮冰室
天津的梁氏旧居和饮冰室,还记录下了梁 启超家学深厚、传承有方的佳话。梁氏九 个子女皆学有所成,其中更有三位成为声 名卓著的中科院院士——他们是:著有 《中国建筑史》、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中国科学院首届院士、 建筑学家、梁氏长子梁思成,考古学、人 类学专家、梁氏三子梁思永和1924年出生在 天津饮冰室故居的火箭制造、宇航科学专 家、梁氏五子梁思礼。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 馆学家。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享年80岁。 梁思达(1912年-2001年),四子,著名经济 学研究。 享年89岁。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 活动。 享年74岁。 梁思宁(1916年-2006年),四女,投奔新四 军参加中国革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际联络部副 部长、顾问。享年90岁。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 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 启 超 活 动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 公车上书
1.领导“公车上书”
1895.春
变 法 的 酝 酿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成立强学会
1895 夏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传播维新思想 鼓吹变法
北 《中外纪闻》《国闻报》
南 《时务报》
4.设立学会、学堂
他的九个子女没有一个做官,梁被人称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他的儿女们也 分散到各个领域,各有特长。
津门论著
梁启超寓居津门的14年,也是他倾心致力 于学术研究、著述颇丰的一段时光。在饮 冰室书斋,他完成了包括讨袁檄文即《异 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老子哲学》、 《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三百年 学术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 研究法》等60多篇学术论著;这长达148卷、 凡1400万言的《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留给 中华民族蔚然壮观的文化瑰宝。
九个子女中,其中三个院士,六个专家,真 真满门俊彦也。
虎父无犬子——杰出子女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 词研究专家。享年73岁。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 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 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享年71岁。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 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人文组)。 享年50岁。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 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享年渊源
他晚年摒弃政务,专心向学,著作等身, 建树甚丰,被称为“新思想界之陈涉”, 而其与南开大学的一段旧日渊源,也颇值 得称道。
南开大学授教
1921年9月,受南开大学邀请,梁启超开始 在南开讲授《中国文化史》。当时就读于 南开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曾亲笔录写《梁任 公先生演说词》洋洋四千余言。周恩来在 文章中描写当时见到的梁任公“气度雍容, 言若金石”,对梁氏所讲“青年今日之责 任,其重大百倍于他人”等振聋发聩之语 感触深刻,铭记于心
饮冰室正门
饮冰室简介
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 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 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 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 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 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 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 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 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 筑面积949.50平方米。
从尊崇效仿
到那“饮冰室”
——————梁启超
梁启超(1873~ 1929) 近代思 想家、文学家、 学者。字卓如, 一字任甫,号任 公、饮冰子,别 署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对天才的定义
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在 古老中国,我相信这两件事情的难度同今 天的小孩子学习9岁就精通外语的难度相差 不大。而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的 壮举同我们今天惊为天人的中国哈佛少年 相比似乎难度更大。中举时的主考官以为 梁启超“国士无双”,竟然打破门第观念 的束缚,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做妻 子,这是古老中国表示对一个人的欣赏的 最高礼遇。
梁启超对南开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抱有 极大希望,曾有意亲自主持南开文科,并 在南开创设“东方文化研究院”,虽因故 未能如愿,此拳拳之心、耿耿之志,已为 南开深深铭记。2000年,南开大学东方文化 研究院成立,梁启超先生的宏愿得以实现。
卓如在津
作为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梁启超在金融方面也 有广博的知识,而他所栖息的天津,自清末以来 即是中国的造币中心,这便成就了历史风云际会 的又一个机缘。1914年2月,北洋政府在津设立币 制局,任命梁启超为总裁。梁氏上任后对造币厂 因几经变迁资料散失的状况极为关注,立即命时 任造币总厂厂长的吴鼎昌着手编写造币厂史,并 精心审定,亲笔提写书名。这部11章约5万余字的 造币厂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 同年12月,梁启超因币制改革主张难以实现而辞 职。
梁启超生前曾说,自己乃中国“不可少之 一人”,“数年之后,无论中国亡与不亡, 举国行当思我耳”。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将永远铭记 梁启超!
饮冰室书斋
精神食粮 文化遗产
占地2500平方米的梁启超纪念馆,规整俭朴, 气势雍容。陈列在各展室中的百余件家具, 是按照当年原貌,“原汁原味”仿制、摆 放的。“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展览,真实 地展示了梁启超热爱祖国、勤奋治学的一 生。这里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梁启超 生平资料中心和学术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