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第一课时
一、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
1、制定第一课时目标应着重考虑学段、文体、学生情况三个要素。
作为第一课时,应该也必须有其明确而具体的课时目标。
我们认为,在制定第一课时的课时目标时,应着重考虑学段、文体和学生情况三个要素。
就不同学段而言,第一课时的课时教学目标应有不同侧重。
总体上是围绕“识字、写字”和“把文章读正确、通顺”“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表达的基本情感”等方面明确目标。
换言之,是解决让学生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再加上基本的字词训练。
就不同文体而言,目标定位时也应有所侧重。
识字、写字量大的一般记叙文要偏重字词教学;感情强烈的诗歌、散文要偏重朗读训练;简单的说明小品文、历史故事,可以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基本构架,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弄清故事的由来过去。
就学生情况而言,应知晓学生对课文的已知程度。
(高年级要重点把握预习情况)如学生在课文朗读,生字识字方面的已有的自觉(或自发)训练情况。
学生对重点易错生字的形近字的掌握情况。
弄清此类情况,方能更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制定第一课时的课时目标。
2、第一课时的目标制定要真实、务实、扎实,不虚化、空泛、贪全。
教师在第一课时备课时,应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意识。
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教案中写上“学会生字新词”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教哪些生字、新词?每一个生字、新词在文中是怎样出现的?又怎样在我的课堂上出现?我采用什么方式(形式)教?是拿出来单独组织生字词的教学,还是结合语境,随文识字?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突破一些重点易错的字词?教学之后,我如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是当堂听写,还是渗透在课时作业中?当天的回家作业中如何强化?以上的问题有的不一定要写在备课笔记上,但心中备课必须到位,书头备课应有所体现。
恐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得好”也“考得满意”。
3、第一课时要不惜时间写字、读书
当前的第一课时,识字的强化还是基本到位的。
写字已被长期淡化、空化,没有落到实处。
抓住了“有感情朗读”进行展示,忽略了打牢“读得正确、通顺”这样的基础,忽略了应该达到的“让全体学生学会读课文”的现实需要。
我们认为:强化写字教学已刻不容缓。
首先,老师的范写要能发挥榜样作用。
课前老师要有充分的范写准备。
其次范写过程中不光要讲解结构、部件,也要讲解笔划的运笔、变化。
如“车”、“羽”、“光”等汉字作为其他汉字的组成部件时,其书写笔顺、笔划的变化,“奏”在书写时最后一笔“点”与上面的“捺”所体现的“雁不双飞”的书法美感,“满”与“落”;“谎、慌”与“流、梳”;“县、悬”与“具、真”等易错字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艺术,依靠教师的智慧帮学生总结规律,记准记牢,不至留下“再难改
正”甚至“终生写错”的遗憾。
我们当前的第一课时还须着重强化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读好课文”。
我们应该承认的事实是:课文学完了,常常还有学生读不上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中不要只让几个学生读书,要通过老师范读和优秀学生范读等形式先帮助所有学生读正确,然后变换形式(领读、引读、小组读、同桌互相读等)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训练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真正地认识文本,走进文本。
4、第一课时要寻求与预习和第二课时的有机结合
着重做好两点:一是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第二课时的到来赢造和谐的氛围。
二、上好第一课时的具体策略
1、预习(视年段的不同情况具体实施,不要贪多、求全、求难)预习要落到实处,“今天晚上回去预习第×课”这样的预习作业等于没有布置。
预习作业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
(一)学习生字新词。
(可以“将文中包括书后生字的词语抄写两遍”;也可以“摘抄文中的四字成语”;也可以“摘抄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出某几个生字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进行组词”;等等)
(二)句子。
(可以是“选择自己觉得最难读或最受感动、最受启发”的句子抄下来,再读一读”等。
)
(三)段落、篇章。
(可以是“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或“你最想对课文中的××说什么?”或“一句话概括文
章内容”等形式。
)
(四)引导拓展。
(可以是:“我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五)引导质疑。
(可以是:“我最想问的问题”、“我需要带到课堂的问题”等形式。
)
同样,再好的预习作业布置了,长期不进行检查也会落空。
第一课时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有机渗透式”地检查、点评是很重要的。
合理安排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第一课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首先是审题辨析的能力。
要从文章的题目开始,通过分析“文眼”等形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类似文题的辨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体悟文章题目的独到之处,寻求自身习作命题与教材文章命题的交融汇通之所。
其次是质疑思辩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从而围绕学生提出与理解文本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教学。
问题的目的性更明确,不“云里雾里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尊重、理解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也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文本价值取向的问题。
如《生命的林子》中玄奘明白了在“水深龙多的法门寺”才能成才,荒野小寺则不能成才的事例是否与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相抵触?成才的关键恐怕更多的应是“自身的努力。
”
第三是逻辑推理的能力。
在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时,要引导学生体悟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不同的段落内容是如何整体成文的?段落之间的先后顺序能否颠倒?段落内部又是如何组织语言,围绕中心句进
行阐述的?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引导,在写作教学中加以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方能根本提高。
第四是分析概括的能力。
以质疑为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很多,哪些是同类的?哪些可以在同桌间、小组类解决的?哪些是最紧扣课文的?这就是分析、概括的能力训练过程。
以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为例:三年级的《小露珠》先讲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都喜欢小露珠,又讲了“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显得生机勃勃。
概括起来就是:“动物和植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再以“小露珠”的课题为例,引导学生读读“小乖乖”“小可爱”“小调皮”“小花狗”“小手绢”等,概括得出加上“小”表达的是一种“喜爱”。
3、具体环节的实施策略建议
识字、写字
①充分挖掘学生已知领域的基础,运用好迁移。
②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
③充分运用文本提供的认知情境。
④充分利用好书后“用钢笔描红”。
初读课文
①抓住重点句子读。
②抓住难读的长句子读。
③抓住标点符号读。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重点研究的是第一课时中的细节,所以在今天的这堂第一课时的语文课上,我特别关注了以下几个细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细节:
一、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
这样做好处很多,它将读
书活动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我们课后还与姜主任进行了交流,她告诉我们,因为她不是班主任,所以她就利用语文新课前5分钟进行读书指导,一周课前5分钟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星期一,新闻交流;星期二,读书交流;星期三,古诗赏析;星期四,美文推荐;星期五,阅读指导。
可见,姜老师的读书活动抓得很实,做到内容落实,时间落实,人员指导落实。
这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讲究方法。
问题是课堂的灵活,问又是思的前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的课上,姜主任让学生进行了两次质疑,第一次是出示课题之后,平时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也是这么做的,这次质疑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要内容的,是浅层次的,如:为什么叫珍珠鸟?珍珠鸟会飞吗?……不过我注意到姜主任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时,她及时给予了表扬:你问的角度与人家不一样,很好。
老师的这种评价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引领,是对学生思考、质疑角度的一种有效指导,这样,接下来的学生就不会重复前面同学的问题,并能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就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质疑能力的提高。
第二次,姜主任是在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并解决了课始提出的浅层次的问题之后进行的,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的提问不再局限于浅表的问题,而是深入到课文的句子段落之中,如:珍珠鸟为什么能与主任友好相处?当学生提出了高水平的问题时,姜主任同样给予了表扬:你的问题很有
水平,给你加五颗智慧星。
老师适时的评价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更给全班同学的质疑再次作了引领:提问要动脑筋,要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这样才能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才能得到智慧星。
可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创造机会,更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而老师的指导往往就渗透在老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上。
因此,我们的老师平时不但要倾听学生的提问,更要对学生的提问作出一定的指导性评价。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平时,经常听到老师谈论课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可我们也发现,我们的老师课上牵得还是很多。
比如:学习生字词,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是事先将生字分为一类词、二类词、熟词,然后让学生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会字形。
而姜主任在这堂课上是这样做的:先请同学将课后生字表上生字组成的文中的词读给同桌听,再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这种做法看似不够扎实,其实不然,我在听课注意观察了学生的书本,发现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他们不但将生字组成的词都圈画出来了,而且还在词语下边把意思都写出来了,有的甚至还把段意也写好了。
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对词语应该说基本掌握了,因此,课上老师用不着花很多的时间在词语教学上。
况且让学生相互读词语,学生在听同学的时候他必须认真听,才能知道他是否读准了,这样学生在参与检查学生读词的同时,其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所以姜主任这种词语教学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虽然今天听的是随堂课,可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认
为,越是常态下的课,越真实,也越容易学。
我想,听了这堂课,我今后也会在自己的第一课时教学中尝试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