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姓制度
• 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 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 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 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 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 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 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 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 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 贱的职业。
历史
•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 在哈拉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 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公元 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记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着闪光的 衣服,像舞女一样,“男子戴金首饰,通过舞蹈表演有关战争的场 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专门以跳舞、唱歌谋生 的种姓”。可见当时舞蹈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 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 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 《罗摩衍那》中写道:“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 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克塔克舞
• 克塔克本是一个种姓,专门从事 舞蹈,以卖艺为生,他们所跳的 舞叫克塔克舞。克塔克舞原是一 种宫廷艳情舞,在封建帝王时代, 专供王公贵族茶余饭后消遣。现 在成为大家皆跳的舞蹈。
格塔克里舞
• 格塔克里舞是喀拉拉邦最有名的舞 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格塔克里舞实际上是一种故事性很 强又独具特色的颂神舞。大诗人瓦 拉多尔称格塔克里舞为“艺术的皇 后”。把故事、诗歌、音乐、舞蹈。 表演和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格 塔克里舞的一大特点。
起源
• 印度的舞蹈历史悠久,正像宗教一 样,舞蹈的产生也是有各种各样的 神话传说,而且越传越玄。不过,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印度的舞蹈源 于古时候人们对神的崇拜。由于人 们为了取悦于神,于是就有了各种 各样的祭祀礼仪,天长日久,祭礼 活动逐渐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 衍生出舞蹈。
• 在印度教的传说中,世间本无舞蹈。一天,上天的雷雨神 因陀罗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虽然身体在跳,心中却抵 制不住对贾因特(同样是神)的爱,于是对她暗送秋波, 这下可触犯了天条,被伐到尘世托生。贾因特也因此受到 牵连,被贬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给了他们最后 一次机会,假如他们能在尘世相遇,便可以重返天庭。乌 尔沃西到了人间,同时也把舞蹈带到了人世间,乌尔沃西 仙舞翩翩,在人间名声大噪。在一次节日舞会上,人们为 了表达对她的感谢之情,送给他一根竹竿。而这根竹竿正 是贾因特,因此他们的惩罚宣告结束,二人重返天宫。但 是,舞蹈就此在人间传开了。
曼尼普利舞
• 曼尼普利舞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 之一,产生于曼尼普尔地区,因 而得名。曼尼普尔一向有“舞蹈 之乡”的称号,舞蹈是曼尼普尔 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妇女必备的一种美德。
• 曼尼普利舞,由优美的民间舞蹈发 展而来。据民间传说,在古代,湿 婆神和雪山神女创造了一种舞蹈, 并且选择了一片适于跳这种舞的山 谷地带,但是地势低洼,淹在水中。 于是湿婆神用他的三叉戟劈山排水, 填平了洼地,开辟了一片跳舞的地 方,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尔。 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尔跳的 第一个舞蹈叫拉伊哈罗巴舞。拉伊 哈罗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 式,它是一种祭奠村神的舞蹈,跳 舞时,往往全村人参加。
婆罗多舞
• 婆罗多舞(Bharatha-natyam)是最具代 表的印度古典舞,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 邦的传统舞蹈,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 一。婆罗多舞在南方的发展,与南方各 庙宇里的神奴有密切关系,传说仙人婆 罗多是这个舞蹈的祖师。婆罗多代表 Bhava(情绪)Raga(音乐)Tala(节拍) Natyam(动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非常清楚的表明婆罗 多舞蹈是由情绪、音乐、节拍组合的舞 蹈艺术。
印度教
• 西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 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 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 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 自然神祇,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 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 系较为密切的神祇,受到更多的崇 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 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 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 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 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 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 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 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 门思想。
瑜伽
• “瑜伽”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 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 伽源于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 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 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大约 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 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 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瑜伽是 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 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 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 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 身心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