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债方面的流动性要求银行能随时满足存款人提现或投资者收回投资的需要 资产方面的流动性要求金融机构能随时满足借款者融通资金和正当的贷款需求。 若不能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7
流动性VS清偿能力
从法律上讲,清偿能力是指银行的资产大于负债,即资本为正值。换句话说,只要银行有足 够的时间,完全可以将资产变现,清偿所有的负债。
一般而言,小银行筹措现金的能力有限,主要依靠短期资产满足流动性需要。相反, 大银行主要不是通过资产,而是通过负债获取为满足流动性所需要的资金。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5
资产、负债流动性VS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指在短期内(1年以内)能够变现或被用去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 收款项、各种短缺贷款投资等;
负债流动性:只是一种动员资金、获得资金的潜在能力,并非现动性风险的概念 流动性风险,或者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 供融资的可靠性,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 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赢利水平。
第七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章内容安排: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概述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 第四节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法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概述
流动负债:指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债务,主 要从期限上界定
资产、负债流动性:主要从变现能力、潜在获取能力上界定
若流动资产由于市价下跌、缺乏二级市场等原因无法提前或到期变现,即使短期的流动资 产也不能成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构成;相反,一项长期资产、固定投资等非流动性资产若 能即时变现,便可计入流动性的构成
现金流风险:指无力满足现金流的要求---在清算日履行付款义务或支付保证金。
没有足够现金支 付到期债务
被迫出售资产
若资产流动性差,难以正常价 格出售,遭受损失
若对外融资渠道也丧失,则无法履行到 期债务,而宣布倒闭
如资产无法出售,必须依赖对外 融资来支付到期债务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0
四、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职能 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具体职能: 1、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保证其债权人得到偿付。 2、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就有能力兑现对客户的贷款承诺。 不能满足客户的合理贷款需求,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 3、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还可以使银行抓住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扩展其资产规模, 又可使银行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出售其流动性资产,避免资本亏损。
反过来,有的银行虽然资产价值远低于实际负债价值,这可能是由于证券、房地 产贷款损失或是其它别的什么原因,但只要能保持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仍可满足 公众的提款要求,则反而能够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9
三、流动性风险的种类
市场流动性风险:指由于市场活动不充分或者市场中断,不能或不轻易以现行市场 价格或与之相近的价格对冲某一头寸所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柜台交易合约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2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 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 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运用时,一般将未来资金(贷款)的收回纳入 流动性计划,并用来偿还债务或安排重新投资,但是,如果客户发生信用风险,就会 破坏流动性的良性循环,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4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其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通过负债手段获得所需资金的能 力,筹资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银行的流动性一旦出现不确 定性,则会产生流动性风险。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1
五、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 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 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 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 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 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可现实中上门提款的储户往往不会给银行变现的机会,当提现时更是一分钟都等不了,这时 就全靠银行在流动性上的功力了,即能够随时满足所有提款或贷款以及客户信用需求的能力。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8
不难看出,流动性与清偿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有的银行,虽然资产总价值大于、甚至远远大于负债总价值,在法律上具有充分 的清偿能力;但只要是流动性不足,应付不了挤提,就可能出现倒闭。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3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 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 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前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 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第一节内容安排: 一、流动性概念 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三、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职能 四、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3
一、流动性概念 1 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适当的价格获取可用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 未来的资金需求。 三要素:资金数量、成本、时间
一家银行若能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量的资金, 或以合理成本,较快地取得一定数量的资金 或在一定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 都说明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7
流动性VS清偿能力
从法律上讲,清偿能力是指银行的资产大于负债,即资本为正值。换句话说,只要银行有足 够的时间,完全可以将资产变现,清偿所有的负债。
一般而言,小银行筹措现金的能力有限,主要依靠短期资产满足流动性需要。相反, 大银行主要不是通过资产,而是通过负债获取为满足流动性所需要的资金。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5
资产、负债流动性VS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指在短期内(1年以内)能够变现或被用去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 收款项、各种短缺贷款投资等;
负债流动性:只是一种动员资金、获得资金的潜在能力,并非现动性风险的概念 流动性风险,或者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 供融资的可靠性,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 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赢利水平。
第七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章内容安排: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概述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 第四节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法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概述
流动负债:指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债务,主 要从期限上界定
资产、负债流动性:主要从变现能力、潜在获取能力上界定
若流动资产由于市价下跌、缺乏二级市场等原因无法提前或到期变现,即使短期的流动资 产也不能成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构成;相反,一项长期资产、固定投资等非流动性资产若 能即时变现,便可计入流动性的构成
现金流风险:指无力满足现金流的要求---在清算日履行付款义务或支付保证金。
没有足够现金支 付到期债务
被迫出售资产
若资产流动性差,难以正常价 格出售,遭受损失
若对外融资渠道也丧失,则无法履行到 期债务,而宣布倒闭
如资产无法出售,必须依赖对外 融资来支付到期债务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0
四、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职能 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具体职能: 1、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保证其债权人得到偿付。 2、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就有能力兑现对客户的贷款承诺。 不能满足客户的合理贷款需求,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 3、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还可以使银行抓住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扩展其资产规模, 又可使银行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出售其流动性资产,避免资本亏损。
反过来,有的银行虽然资产价值远低于实际负债价值,这可能是由于证券、房地 产贷款损失或是其它别的什么原因,但只要能保持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仍可满足 公众的提款要求,则反而能够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9
三、流动性风险的种类
市场流动性风险:指由于市场活动不充分或者市场中断,不能或不轻易以现行市场 价格或与之相近的价格对冲某一头寸所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柜台交易合约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2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 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 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运用时,一般将未来资金(贷款)的收回纳入 流动性计划,并用来偿还债务或安排重新投资,但是,如果客户发生信用风险,就会 破坏流动性的良性循环,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4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其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通过负债手段获得所需资金的能 力,筹资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银行的流动性一旦出现不确 定性,则会产生流动性风险。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1
五、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 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 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 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 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 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可现实中上门提款的储户往往不会给银行变现的机会,当提现时更是一分钟都等不了,这时 就全靠银行在流动性上的功力了,即能够随时满足所有提款或贷款以及客户信用需求的能力。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8
不难看出,流动性与清偿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有的银行,虽然资产总价值大于、甚至远远大于负债总价值,在法律上具有充分 的清偿能力;但只要是流动性不足,应付不了挤提,就可能出现倒闭。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13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 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 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前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 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第一节内容安排: 一、流动性概念 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三、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职能 四、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资产组合理论
3
一、流动性概念 1 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适当的价格获取可用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 未来的资金需求。 三要素:资金数量、成本、时间
一家银行若能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量的资金, 或以合理成本,较快地取得一定数量的资金 或在一定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 都说明具有较好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