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作文设计理念陈旧也是其中之一。
具体表现为:其一、出题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在作文训练中,学生遇到的作文形式常常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有的教师拘泥于课本中所制定的内容,很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出题。
其二、作文内容重复,缺乏吸引力。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所写内容大都是“假期中的一件事”、“我的家庭成员”、“我敬佩的一个人”、“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而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将作文训练和学生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却很少。
其三、作文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
为了方便布置,方便讲评,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大都是千人一题,无论作文水平高低,无论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要求都是一致的,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单一的形式,重复的题材,统一的要求,扑灭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扼杀了他们想象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觉得作文难、作文烦,渐渐地失去了作文的兴趣。
二、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理念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逐渐僵化的现状,新课标(2012年版)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体现出一些新理念,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目标,与之前的课标比较,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文体意识,强调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的相关表述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不再强调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种教学基本型文体。
可见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不再拘泥于用哪种文件来进行写作,他们所要做的是只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出最想说的话就行了。
这样无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了学习的写作欲望。
2.淡化理论知识,强调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在新课标中,很少提写作知识方面的要求,不再把知识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写中学会写作。
因此新课标在各学段提出了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
同时,新课标就写作实践本身,提出了一系列能力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
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这都是从写作的实践角度出发,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而非传授写作知识。
3.淡化求同划一,强调个性表达。
新课标明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并在每一个学段做出强调。
如第一学段要求“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要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内容”;在第三学段中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来看待,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加鲜明突出。
4.改进评价体系,焕发个性光彩。
为了保证学生习作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得到发展,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的评价建议,强调“语言表达水平是重点”。
可以说,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左右着作文教学的方向。
随着作文教学评价标准的转换,学生作文定会一改内容、题材大同小异的弊端,而焕发出个性的光彩。
三、新理念下作文教学的探索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提出新的要求,使小学作文教学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对于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行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那么,我们怎样立足于小学生作文水平逐渐僵化的现状,充分运用新课标的新理念,去改善我们的作文教学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爱上写作。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以兴趣为先导,逐步让学生爱上作文。
可以采用给漫画配文、故事续说、我的悄悄话、出版《我的文集》等活动,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欲望。
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首先爱上写作,乐于写,这样还愁以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二)写好“两记”,让学生积累语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
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
”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
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不会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
(三)开放习作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
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
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例如在四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中,我出了三个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图作文《胜似亲人》、半命题作文《我
发现了______》、题材作文《我身边的一件事》,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不会觉行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四)鼓励放胆表达,让学生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五)教师“下水”示范,让学生找到自信。
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要忘了自己也应“下水”写作。
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光说不练,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
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老师都写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写好?久而久之,不怕作文才怪呢。
这样,学生哪还会有写作的主动性呢?反之,教师以作文为乐,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为激励学生的写作的一种兴奋剂,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
每到作文时,学生自然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学生有发强烈的表达欲望,无疑为写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
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
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情绪状态就会提升。
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
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
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的帮助学生分析,朦胧和平等到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和写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