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意识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性别意识写作
人文0 罗婷婷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论述了女性所处环境的艰难以及进行文学创作所需的条件后,继而说明了如果给予女性相同的机会与地位,女性可以胜任所有工作,并且做得和男性一样出色。而在小说写作方面,她在此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提出了著名的“雌雄同体”的概念,并且发展到写作方面的无性别意识层次,给小说的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那伍尔夫所谓的无性别意识写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简单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这种写作方式。
一、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说的双性同体与无性别意识
伍尔夫在第六章中以一对男女钻进一辆汽车这一幕场景为引子,提出了“两性的合作是很自然的事情”。继而提出了一种理论,即“男女的结合有助于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最完美的幸福”。随之而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是否心灵和躯体一样,也有两性的区别;是否心灵也要融为一体,才能获得完美的满足和幸福”。这就从物质性转变到了精神层面,而这恰恰就是伍尔夫所一直追求的。那么很自然的,伍尔夫就将自己头脑里勾勒过很多次的图画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她认为每个人的心灵中,有两种主宰力量,一种是男性因素,一种是女性因素。正常而舒适的生存状态,是这两种因素和谐相处,精神融洽。这大概就是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了吧,在她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提到,但是这里她主要是就写作来说明这种体质的重要性。于是她接着借用柯勒律治的言论,说“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两性因素并存的”,而且“只有当两性因素融为一体之时,心灵才会才气横溢,充分发挥其所有功能”。更深一步,伍尔夫断然说道“或许一个纯粹男性的心灵无法创作,正如一个纯粹女性的心灵无法创作”。在这里,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所谓的“雌雄同体”是指男女两方而言的,而写作也是如此。
在讨论了“雌雄同体”之后,伍尔夫还是要将其引到她在此文中所讲的写作上去。
为什么这种心灵适合写作呢?她说:“与单纯的心灵相比,或许雌雄同体的双性心灵,易于共鸣而有渗透性;它毫无阻碍地去传达情感;它天生有创造力、光彩夺目、浑然一体。”这里,伍尔夫高度称赞了雌雄同体的心灵,并且举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例子来说明雌雄同体对创作的重要性。在这样的一番高潮后,伍尔夫回到现实,通过对现在男女作家作品的解读,发现性别的意识在凸显。就如她在文中所说的那样,“男人现在只用他心灵中的男性因素那一面来写作”。而女性的创作,正如她在《妇女与小说》中所说,“她们所采取的观点,与权威的见解有所不同。那种艺术想象,不是太男性化就是太女性化了;它丧失了完美的整体性,与此同时,它丧失了作为一件艺术品最为基本的要素”。
那么,这就必须回到伍尔夫所说的无性别意识的写作,似乎只有这样的写作,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她明白地告诉我们,“任何作者只要考虑到他们自己的性别,就无可救药了。纯粹单性的男人和纯粹单性的女人,是无可救药的;一个人必须是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一个女人只要稍微强调任何委屈之处;只要呼吁任何公平待遇;总之只要意识到自己是以女人的身份在说话,她就无可救药了。如果我们意识到,作家是要把他的经历完美而充分地表达出来,那就一定要敞开整个心灵,必须有自由而平静的心境。”但是伍尔夫为何会有如此惊人的论断呢?
二、伍尔夫为何会提出无性别意识写作
伍尔夫关于性别方面的问题在其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她在写作方面提出这种无性别意识不足为奇。但是纵观全文,这一点又似乎是仅仅就女性写作而言,毕竟伍尔夫在这里是为指导女性写作而提出这一条的。而在男性方面,她列举的大家似乎都是无性别意识的,这在无形中又契合了伍尔夫无性别意识的成功。那么,我就从两点分析伍尔夫提出无性别意识写作的原因,一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男女写作方面的差异;
另一点是伍尔夫自身对性别的认识。
关于当时的女性写作,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有着很具体的论述。社会条件的艰难以及时间、金钱和自由的缺乏是女性从事创作比男性困难的原因。但是在18、19世纪,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也就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尤其是在英国,女性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加,相应的,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迅速提高。反映在写作领域,则出现了一大批从事创作的女性,较为著名的有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等。她们的作品无疑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在女性写作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伍尔夫在对她们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她们的巨大不足,而这也是早期女性写作的弱点。伍尔夫在《妇女与小说》一文中写道:“在十九世纪初期,妇女写的小说大部分是自传性质的。导致她们写小说的动机之一,就是渴望揭露她们自己遭受的苦难,为她们自己的事业辩护。既然现在这种愿望不再是那么迫切了,妇女就开始探索研究她们自己的性别,用一种过去从未用过的方式来描写女性。”伍尔夫在这里一针见血的指出女性写作小说的第一大毛病,也是女性较为感性的体现。伊莱恩·肖瓦尔特曾勾画了一条女性写作演进的轨迹,她说:“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皆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一个较长时期是模仿统治传统的流行模式,使其艺术标准及关于社会作用的观点内在化;其次是反对这些标准和价值,倡导少数派的权利和价值,要求自主权的时期;最后是自我发现,从对反对派的依赖中挣脱出来走向自身、取得身份的时期。”(注: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女人气、女权主义和女性写作三个概念。
而女性写作在伍尔夫那个时代就停留在第二个时代,现在看来,似乎还未达到第三个阶段。那么伍尔夫自然要给女性写作指明一条道路,不能让女性意识将女性写作束缚了。
所以她倡导自由意识的无性别意识写作。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另一点就是伍尔夫自身对性别问题的认识。她在很多书中都谈到两性的关系,在《奥兰多》中,通过描写奥兰多跨越时空,变换性别一事,暗示了人虽然生来有性别意识的差别,但两性终归有融合超越的可能。在这样一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伍尔夫作为一个女人,又从小遭受男人的迫害。我们或许可以说她在心里是有超越女人这个性别的想法的。如果用美国作家朱迪斯.巴特勒的说法,就是她陷入了“性别麻烦”。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的人而言,或许已经不太陌生了,但是那时的伍尔夫是完全没有意识的。曾经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双性恋的倾向,这或许就和伍尔夫所说的双性同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一点或许也是导致伍尔夫想要超越性别,倡导无性别意识写作的原因。
三、无性别意识写作在中国文坛的表现
在搜集伍尔夫无性别意识写作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在中国文坛有很多这方面的体现,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中国女性散文的发展。其中主要涉及的是由感性转变为理性的过程,这当然是从表面来看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中,女性散文是一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