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No723
摘 要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增加了新要素,这种新型载体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把握好机遇和有效应对挑战,必须整合新媒体载体,形成载体合力,规范新媒体使用行为,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新媒体
思想政治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中的介体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活动形式,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传媒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交叉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实践课题。
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新媒体
1.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它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也就相应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进一步发展。
1.2 新媒体
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为依托,以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媒体形态。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瞭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
2010 年,在大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人数也已经达2000 多万。
因此, 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利用好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新媒体载体给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2.1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平等性增强主客体双方的亲近感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一种物理特性,新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得参与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信息来阅读,并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信息提供方。
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新媒体的平等性是指新媒体参与者之间处于平等关系,在网络空间里每个参与主体都是平等的,他们既是信息源主体又是信息源客体。
传统媒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将思想信息传递给受众,传播者具有对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传受双方是不平等的。
新媒体是一种双向、多向交流的互动传播方式,呈现出交互性的特征。
新媒体的双向传播,交互沟通及时反馈,传受角色界限变得不再明显,二者之间充分体现出一种平等性。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思考
罗定华 张 斌 朱怀忠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 万州 404000)
2.2 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兼容性和集成性增强了新媒体载体的吸引力
如在信息符号上,互联网不仅具有电视的声、像、字合一比报纸的易保存的特点,而且更节省空间;在使用感官上,互联网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并用,比传统媒体更增加了人际交流成分。
新媒体又是传统载体的集大成者它几乎囊括了大部分传统载体的特点与功能。
因为传统载体都无法实现既容纳差异又能有效运作。
如利用QQ、MSN、双向视频会议等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可以实现谈话、开会、理论教育以及管理载体的功能;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可以组织各种网络虚拟活动,部分的实现活动载体的功能;同时,网络本身具有的多媒体功能使得文字、语言和视频为信息传播的基本形式。
2.3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开放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
新媒体传播信息是一种超时空传播,不受时空限制,能有效地打破国家之间和各种壁垒。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育者就必须将最新的国际国内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受教育者。
在这方面,新媒体载体比传统载体有明显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载体、会议载体等,受教育对象仅限于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网络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这一现象得到根本的改变。
新媒体的这些优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3 新媒体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由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也是如此,新媒体在以其独有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3.1 新媒体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差导致大学生道德失范
由于网络用户可以随意在网上发布信息,没有人对这些信息的严谨性、真实性、权威性把关,所以,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等没有足够的保证。
真实可靠是信息传播的生命所在,不真实的信息,不仅浪费使用者的时间,而且阻碍了网络传播的发展,甚至扰乱信息社会的秩序。
互联网上和手机媒体中的色情、暴力、垃圾信息等,不仅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可言,还会给大学生带来思想和行为上的误导,扰乱正常的社会关系。
3.2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困惑
“传播手段的现代化造就了更加逼真的效果,同时也造就了更大的虚幻。
” 现实的感知和体验是人们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由于传播的加入,犹如在人和现实世界之间增加了一道透明的玻璃墙,人透过玻璃墙只能看到朦胧的世界,而玻璃墙上的世界却是一个更加清晰和精彩的世界,人相信和依赖这个精彩的世界。
这就造成了现实和虚拟的冲突,使大学生感到无助和无奈,只有沉迷于虚拟世界,才能求得精神世界的解脱,其现实道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其道德行为能力出现弱化的倾向。
网络传播的不良影响
还影响到个人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
大学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出现“信息焦虑”“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心理问题,对网络的沉溺影响到人与人关系的疏远,对他人的漠不关心,人际交流大大减少,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往,个人主义流行,个人与社会脱离,以及对技术和信息的过分依赖。
3.3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全球性导致腐朽、消极意识形态对学生的侵蚀
阿尔温瞭托夫勒在《权力转移》中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的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可科技实力,在拥有新媒体的数量和质量上占绝对优势,导致世界信息传播的不均衡、不平等。
当新媒体把西方社会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也被无意识的模仿,并逐步由感性的欣赏变为内在理性的追求,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混乱。
4 积极利用新媒体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载体的有利因素开展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尽最大限度消解和克服其不利影响。
“国内外敌对势力正在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
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要主动出击,增加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主动权。
”
4.1 多种新媒体共用,形成载体合力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大学生喜闻乐见、有科技内涵和竞争优势、能够吸引人的网站作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充分利用网络基地来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在网络基地上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塑造美好心灵。
这些网站在内容上要选定一些有一定理论性、对青年大学生有深刻启迪价值的“经典”。
在形式上,版面设计和栏目都应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开发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超文本结构的素材,使大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的感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这个专题网站上,要建立一个BBS论坛。
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BBS讨论和交流中,掌握网络舆情,对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不良思想苗头进行及时的疏导。
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2)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博客。
随着博客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日趋增强,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手段。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这一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师生在学习、交流、表达、体验中实现教育与成长。
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当开设个人博客,通过个人博客,教育中可以捕捉到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意志,洞察其行为动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构建功能全面、专业和具有特色的博客群。
在博客群中,通过参与者的交流和探讨,可以促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价值观念、道德品味、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3)积极利用手机新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在使用手机而且大多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师生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广度、深度、频率上得到更大的推进, 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得到更大程度的反馈, 也使得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手机QQ和短信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 引导学生克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重庆在唱读讲传活动中的手机传箴言活动就是充分利用了手机这一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
4.2 规范新媒体使用行为,促进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1)新媒体活动的规范最重要的是强调自律。
在新媒体语境下,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
因此,媒体人的网络传播伦理对参与媒体活动的大学生也是必须遵守的。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注重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
在网络环境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正常的伦理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保障。
提倡网络自律是为了鼓励人们有选择地、有节制地使用新媒体,以营造出一种合乎道德的网络信息环境。
(2)新媒体活动的规范必须辅之以必要的他律手段。
尽管网络载体的合理利用首要的强调参与者的自律作用,但必要的他律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提高对新媒体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的渗透和消极腐败思想在网上传播的有效途径。
同时,要加大网络监控力度,清除网上思想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
3.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信息鉴别、信息选择、信息评价和信息批评等方面的能力,教会大学生如何正确利用大众传媒,抵御大众传媒带来的不良影响,因为学生时代的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都与大众传媒的某些负面影响相关。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能够使大学生在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中始终保持自身的主体性地位,选择和汲取有利于道德发展的积极因素,克服阻碍道德发展的消极因素,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健全的道德人格,促进道德精神的成长。
通过媒体素养教育,一方面大学生自觉抵制媒体的不良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弱媒介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使大学生自主利用媒介,创造自身平等占有信息的机会,提高对信息媒介的支配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于翠玲,刘斌,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张久珍,网络信息传播的自律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4]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6]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012.No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