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模型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8)
Pmaxe-bx/E
然而此时,还需使公式(8)满足边界条件X=0时, 解决y与实际残余应力值相差太远的问题,因此还必须在
公式(8)中加入一个系数K,即:
x=EkPmaxe-bx/E y=Ek 1- Pmaxe-bx/E
(9)
公式(9)较好地反映了材料受到激光冲击作用时的综合力学 性能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只需代入相应的参数并利用相 应的实验数据对式(9)进行拟合,从而求得K和b,就可以拟 合出激光冲击强化工作产生的残余应力的一般计算公式。
5)按照对模型结构了解的程度可以分为 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
三、数学模型的作用
数学模型的根本作用在于它将客观原型进行抽 象和简化,便于人们采用定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 材料科学从最早的试错法的手工操作到作为当 代重要科学支柱,数学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利用数学这一有效工具,可以深刻认识客观现 象的本质规律,促进学科发展。在材料研究和应用 中,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计算,就必须先建立该问题 的数学模型。(材料设计,生产过程(极端条件, 纳米枪))
二、模拟方法
模型的结构和性质已经了解,但其数量及其求 解却相当麻烦。如果有另一种系统,结构和性质与其 相同,而且构造出的模型也类似,就可以把后一种模 型看成是原来模型的模拟,而对后一个模型去分析或 实验并求得其结果。 分为:实验模型来模拟理论模型和简单理论模型来 模拟分析较复杂理论模型。
其关系抽象出来,简化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使之摆 脱原来的具体复杂形态,形成对建模有用的信息资源 和前提条件,这是建立模型最关键的一步。
对模型的抽象、简化不是无条件的,必须按照假设的合理性 原理进行,假设合理性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的性原则 从原型中抽象出与建模目的有关的因素,简化那些与建模无 关的或关系不大的因素。 (2) 简明性原则 所给出的假设条件要简单、准确,有利于构造模型。 (3) 真实性原则 假设要科学,简化带来的误差应满足实际问题所能允许 的误差范围。 (4) 全面性原则 对事物原型本身作出假设的同时,还要给出原型所处的 环境条件。
x-y|b
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为:
x=+2x y=+2y z=+2z
式中:=
(1)
质约束, x=(V0-V)/V, y =z=0,V是体积,
x+ y+z,因为是单轴变形,侧面受到介
=/2(+u),和u是材料的拉梅常数,是泊松比。
利用45钢试样的一组残余应力数据对式(9) 进行拟合,从而求得K=2.3x10-6(MPa)-1;
b=2.16x108(MPa/m),将所得的k,b数据代入公式 (9)得到激光冲击强化残余应力的一般估算经验公 式: x=2.3x10-6EPmaxe-2.16x10 x/E
8
y=2.3x10-6
(2)
激光冲击应力作用后,在冲击强化区的r,z 方向上由弹性应力引起的弹性变形难以完全 恢复,所以,在激光冲击区形成残余应力,于是可 得简单算式: (3) y= 1- x
实际上x是随冲击应力波的衰减而变化,故残余 应力y也是随x的变化而变化,设: x e-x
有x=maxe-bx (4)
其中b为参量;
在玻璃(K9)的约束层的条件下,激光冲击 产生的峰压可以估算为:
Pmax=0.2871/3(A.q0)2/3 如果有max=pmax代入公式(4) x=pmaxe-bx y=
1- (5)
pmaxe-bx
显然该式(5)所表达的是Pmax未卸载时残余 应力的情形。令x=0,取Pmax=2.8GPa,
其次,由冲击动力学原理可知,,当材料的冲击变形深度 相同时,材料本身的弹性模量大,屈服极限高,冲击波对材 料产生的残余应力的影响就深。如果材料本身弹性模量小, 局部极限低,冲击波对材料产生的残余应力深度就浅。 因此有:
结合(4)(5)(6)(7)
ye-bx/E
(7)
x EPmaxe-bx/E y E
随机模型是根据概率论的方法讨论描述随机现象 的数学模型。例如描述高分子材料链式化学反应的数 学模型。 模拟模型是用其他现象或过程来描述所研究的现 象或过程,用模型的性质来代表原来的性质。例如采 用非牛顿流体力学和流变学来描述高聚物加工过程、 建立液晶高分子材料本构方程。
3)按照模型的应用领域分为人口模型、 交通模型等。 4)按照模型的特征分,可分为静态模型 和动态模型、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离散 模型和连续性模型、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等。
5. 模型分析
根据建模目的要求,对模型求解的数字结果, 或进行稳定性分析,或进行系统参数的灵敏度分 析、误差分析。通过分析,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修 改或增减建模假设条件,重新建模。 如果通过分析符合要求,还可以对模型进行评 价、预测、优化等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6.模型检验
模型分析符合要求之后,还必须回到客观实 际中去对模型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激光冲击应力为一维平面波,在激光冲击区取一个微体积 元,仅在x方向考虑被压缩,即冲击波沿X方向传播,考虑应力 和应变的关系,为保持x的单轴应变条件而假设y= z,形变 侧面Y、Z方向尺寸不变,X方向有弹塑性变形,激光冲击后弹 性变形恢复不完全,导致了残余应力的产生。
x y
x
X0
y
x
2.根据Mises屈服准则有:
目前,人们对残余应力的测试一般采用的是一种破坏 性的测试方法,而这种方法极大的防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在工程中的应用,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生产的 成本,限制了人们对被加工性能的有效控制。 Shock wave 激光冲击的基本力学模型:
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
1. 假设:
1) 假设在微秒时间内结构在厚度方向上所有质量都受到波 及,而结构塑性动力响应通常需要经历毫秒以至更长时间才 会达到结构的最大形变; 2)假设被冲击的工件材料为理想的刚塑性材料; 3)激光冲击压力为GPa;
第二章 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数学科学连接其他非数学学 科的中介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数学建 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方法,它将现 实问题简化,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或数学 模型,然后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求解,进而 对现实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最终达 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本章将介绍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建立 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原则和方法。
在塑性变形状态,应变增量是弹性和塑性增量之和。
因而在X方向有:
dx=dxe+dxp
因为不存在塑性膨胀,所以有
dxp+ dyp +dzp =0
微元体中的残余应力是弹性和塑性应变引起的, dx=d+2(dxe+dxp) dy=d+2(dye+dyp) dz=d+2(dze+dzp)
第一节 数学模型基础 一.基本概念 如在物理学中,力学的牛顿三定律,电子学 中的基尔霍夫定律,马尔萨斯的人口模型。 通常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形态统称为实 体,模型则是对实体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表示 或抽象。
数学模型就是利用数学语言对某种事物系 统的特征和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
数学模型是有目的的对客观所做的一种抽象模 拟,它是数学公式、数学符号、程序、图表等刻画客 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是对现实世界的抽 象,简化而又本质的描述。
z
(2)熔体为不可压缩的流体,即其熔体密度保持不 变; (3) 熔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为充分发展流动; (4)毛细管内的温度沿全长不变,即聚合物熔体为等 温流动; (5) 熔体流动为轴向层流,z向为流动方向,z 向的 速度uz不为零,r与方向的速度为零,即 ur=u=0; (6) 熔体在流道壁面上r=R处没有滑动,即当r=R 时,uz=0; (7) 重力可以忽略; 根据以上假设,可知聚合物熔体挤出过程中的流 场具有以下分布形式: Uz=uz(r,z)
第二节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和原则
数学模型的建立,简称数学建模。数学 建模是构造刻画客观事物原型的数学模型并 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 方法。
运用这种科学方法,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紧紧围绕 建模的目的,抽象,简化,逐步完善,直到构造出一个能够 用于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一种定量解 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还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新活动过 程。
建模假设实例:聚合物熔体的动态流变学分析
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中完全发展区的流场可以简化为如图的 形式。
熔体流速方向为z 方向,速度梯度
方向为r方向,方向为圆周方向。
对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内的动态流 动作理论分析时,进行如下假设: (1)动态挤出时,料筒内经毛细管挤 出的物料已完全塑化熔融。
Ld
r R
二.数学模型的分类 1)按照对实体的认识过程来分,数学模 型可以分为描述性数学模型和解释性数学模型。
描述性模型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分析具体客观事物 及其状态开始,最终得到一个数学模型。 解释性数学模型是由一般到特殊,从一般的公理系 统出发,借助数学壳体,对公理系统给出正确解释。
2)按照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分,可以分为 初等模型,图论模型,规划论模型,微分方程 模型,最优控制模型,随机模型,模拟模型。
式中:y-残余应力
E -1
Pmaxe-2.16x10 x/E
E-材料弹性模量 x-沿激光冲击波方向的深度
Pmax-激光冲击波的峰值压力
第三节 材料科学的数学建模方法
在材料科学中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有理论 分析法 、模拟方法 、类比分析法 、数据分析 法。
一、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指应用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和定律, 对被研究系统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演绎、归纳,从 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工艺比较成熟,对机理比 较了解时,可采用理论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可直 接建立模型。 例:在渗碳工艺过程中通过平衡理论找出控制参量 与炉气碳势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7. 模型应用
模型应用是数学建模的目的。一个成功的数学模 型,必须根据建模的目的,将其用于分析、研究和解 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数学模型在生产和科研中特殊 作用。
以上介绍的数学建模基本步骤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 用,或交叉进行,或平行进行,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最大限 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
实例:激光冲击残余应力的估算
一般采用的建模基本步骤如下:
1ຫໍສະໝຸດ Baidu 建模准备
建模准备是确立建模课题的过程,就是要了 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掌握与课题 有关的第一手资料,汇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数 据,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和建模的目的,进行建模 筹划。
2.建模假设
建模假设就是根据建模的目的对原型进行适当的
抽象、简化,把那些反映问题本质属性的形态、量及
如果系统的有关变量是连续变量,则称其为连续 系统,它们的数学模型为连续性模型。如果系统的有 关变量是离散变量,则称该系统为离散系统,其模型 为离散模型,当采用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研究材 料某些性质时(如材料的稳、瞬态热传导问题),连 续性模型被转化为离散模型。 如果系统输入和输出成线性关系,则该系统称为 线性系统,其数学模型为线性模型;如果系统输入与 输出呈非线性关系,则该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其数 学模型称为非线性模型。
=0.29,则b不论取何值,y=-1.12GPa,这显然与实际测 量值y=-400MPa相去甚远,因此必须对式(5)加以修 正。 首先,由弹性力学原理可知: =/E 因此,材料的弹塑性形变与弹性模量关系较大,材料受到 相同外力作用时,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弹塑性形变小;因此 有:
yE
(6)
3.构造模型
在建模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模假设的内 容,首先区分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已知 的量,哪些是未知的量,然后查明各种量所处的地 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和 构造模型的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构造出刻画实际问题
的数学模型。
4.模型求解
构造数学模型之后,根据已知条件和数据,分 析模型的特征和模型的结构特点,设计或选择求解 模型的数学方法和算法,然后编写计算机程序或运 用与算法相适应的软件包,并借助计算机完成对模 型的求解。
Pmaxe-bx/E
然而此时,还需使公式(8)满足边界条件X=0时, 解决y与实际残余应力值相差太远的问题,因此还必须在
公式(8)中加入一个系数K,即:
x=EkPmaxe-bx/E y=Ek 1- Pmaxe-bx/E
(9)
公式(9)较好地反映了材料受到激光冲击作用时的综合力学 性能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只需代入相应的参数并利用相 应的实验数据对式(9)进行拟合,从而求得K和b,就可以拟 合出激光冲击强化工作产生的残余应力的一般计算公式。
5)按照对模型结构了解的程度可以分为 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
三、数学模型的作用
数学模型的根本作用在于它将客观原型进行抽 象和简化,便于人们采用定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 材料科学从最早的试错法的手工操作到作为当 代重要科学支柱,数学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利用数学这一有效工具,可以深刻认识客观现 象的本质规律,促进学科发展。在材料研究和应用 中,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计算,就必须先建立该问题 的数学模型。(材料设计,生产过程(极端条件, 纳米枪))
二、模拟方法
模型的结构和性质已经了解,但其数量及其求 解却相当麻烦。如果有另一种系统,结构和性质与其 相同,而且构造出的模型也类似,就可以把后一种模 型看成是原来模型的模拟,而对后一个模型去分析或 实验并求得其结果。 分为:实验模型来模拟理论模型和简单理论模型来 模拟分析较复杂理论模型。
其关系抽象出来,简化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使之摆 脱原来的具体复杂形态,形成对建模有用的信息资源 和前提条件,这是建立模型最关键的一步。
对模型的抽象、简化不是无条件的,必须按照假设的合理性 原理进行,假设合理性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的性原则 从原型中抽象出与建模目的有关的因素,简化那些与建模无 关的或关系不大的因素。 (2) 简明性原则 所给出的假设条件要简单、准确,有利于构造模型。 (3) 真实性原则 假设要科学,简化带来的误差应满足实际问题所能允许 的误差范围。 (4) 全面性原则 对事物原型本身作出假设的同时,还要给出原型所处的 环境条件。
x-y|b
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为:
x=+2x y=+2y z=+2z
式中:=
(1)
质约束, x=(V0-V)/V, y =z=0,V是体积,
x+ y+z,因为是单轴变形,侧面受到介
=/2(+u),和u是材料的拉梅常数,是泊松比。
利用45钢试样的一组残余应力数据对式(9) 进行拟合,从而求得K=2.3x10-6(MPa)-1;
b=2.16x108(MPa/m),将所得的k,b数据代入公式 (9)得到激光冲击强化残余应力的一般估算经验公 式: x=2.3x10-6EPmaxe-2.16x10 x/E
8
y=2.3x10-6
(2)
激光冲击应力作用后,在冲击强化区的r,z 方向上由弹性应力引起的弹性变形难以完全 恢复,所以,在激光冲击区形成残余应力,于是可 得简单算式: (3) y= 1- x
实际上x是随冲击应力波的衰减而变化,故残余 应力y也是随x的变化而变化,设: x e-x
有x=maxe-bx (4)
其中b为参量;
在玻璃(K9)的约束层的条件下,激光冲击 产生的峰压可以估算为:
Pmax=0.2871/3(A.q0)2/3 如果有max=pmax代入公式(4) x=pmaxe-bx y=
1- (5)
pmaxe-bx
显然该式(5)所表达的是Pmax未卸载时残余 应力的情形。令x=0,取Pmax=2.8GPa,
其次,由冲击动力学原理可知,,当材料的冲击变形深度 相同时,材料本身的弹性模量大,屈服极限高,冲击波对材 料产生的残余应力的影响就深。如果材料本身弹性模量小, 局部极限低,冲击波对材料产生的残余应力深度就浅。 因此有:
结合(4)(5)(6)(7)
ye-bx/E
(7)
x EPmaxe-bx/E y E
随机模型是根据概率论的方法讨论描述随机现象 的数学模型。例如描述高分子材料链式化学反应的数 学模型。 模拟模型是用其他现象或过程来描述所研究的现 象或过程,用模型的性质来代表原来的性质。例如采 用非牛顿流体力学和流变学来描述高聚物加工过程、 建立液晶高分子材料本构方程。
3)按照模型的应用领域分为人口模型、 交通模型等。 4)按照模型的特征分,可分为静态模型 和动态模型、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离散 模型和连续性模型、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等。
5. 模型分析
根据建模目的要求,对模型求解的数字结果, 或进行稳定性分析,或进行系统参数的灵敏度分 析、误差分析。通过分析,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修 改或增减建模假设条件,重新建模。 如果通过分析符合要求,还可以对模型进行评 价、预测、优化等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6.模型检验
模型分析符合要求之后,还必须回到客观实 际中去对模型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激光冲击应力为一维平面波,在激光冲击区取一个微体积 元,仅在x方向考虑被压缩,即冲击波沿X方向传播,考虑应力 和应变的关系,为保持x的单轴应变条件而假设y= z,形变 侧面Y、Z方向尺寸不变,X方向有弹塑性变形,激光冲击后弹 性变形恢复不完全,导致了残余应力的产生。
x y
x
X0
y
x
2.根据Mises屈服准则有:
目前,人们对残余应力的测试一般采用的是一种破坏 性的测试方法,而这种方法极大的防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在工程中的应用,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生产的 成本,限制了人们对被加工性能的有效控制。 Shock wave 激光冲击的基本力学模型:
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
1. 假设:
1) 假设在微秒时间内结构在厚度方向上所有质量都受到波 及,而结构塑性动力响应通常需要经历毫秒以至更长时间才 会达到结构的最大形变; 2)假设被冲击的工件材料为理想的刚塑性材料; 3)激光冲击压力为GPa;
第二章 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数学科学连接其他非数学学 科的中介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数学建 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方法,它将现 实问题简化,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或数学 模型,然后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求解,进而 对现实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最终达 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本章将介绍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建立 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原则和方法。
在塑性变形状态,应变增量是弹性和塑性增量之和。
因而在X方向有:
dx=dxe+dxp
因为不存在塑性膨胀,所以有
dxp+ dyp +dzp =0
微元体中的残余应力是弹性和塑性应变引起的, dx=d+2(dxe+dxp) dy=d+2(dye+dyp) dz=d+2(dze+dzp)
第一节 数学模型基础 一.基本概念 如在物理学中,力学的牛顿三定律,电子学 中的基尔霍夫定律,马尔萨斯的人口模型。 通常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形态统称为实 体,模型则是对实体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表示 或抽象。
数学模型就是利用数学语言对某种事物系 统的特征和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
数学模型是有目的的对客观所做的一种抽象模 拟,它是数学公式、数学符号、程序、图表等刻画客 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是对现实世界的抽 象,简化而又本质的描述。
z
(2)熔体为不可压缩的流体,即其熔体密度保持不 变; (3) 熔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为充分发展流动; (4)毛细管内的温度沿全长不变,即聚合物熔体为等 温流动; (5) 熔体流动为轴向层流,z向为流动方向,z 向的 速度uz不为零,r与方向的速度为零,即 ur=u=0; (6) 熔体在流道壁面上r=R处没有滑动,即当r=R 时,uz=0; (7) 重力可以忽略; 根据以上假设,可知聚合物熔体挤出过程中的流 场具有以下分布形式: Uz=uz(r,z)
第二节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和原则
数学模型的建立,简称数学建模。数学 建模是构造刻画客观事物原型的数学模型并 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 方法。
运用这种科学方法,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紧紧围绕 建模的目的,抽象,简化,逐步完善,直到构造出一个能够 用于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一种定量解 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还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新活动过 程。
建模假设实例:聚合物熔体的动态流变学分析
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中完全发展区的流场可以简化为如图的 形式。
熔体流速方向为z 方向,速度梯度
方向为r方向,方向为圆周方向。
对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内的动态流 动作理论分析时,进行如下假设: (1)动态挤出时,料筒内经毛细管挤 出的物料已完全塑化熔融。
Ld
r R
二.数学模型的分类 1)按照对实体的认识过程来分,数学模 型可以分为描述性数学模型和解释性数学模型。
描述性模型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分析具体客观事物 及其状态开始,最终得到一个数学模型。 解释性数学模型是由一般到特殊,从一般的公理系 统出发,借助数学壳体,对公理系统给出正确解释。
2)按照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分,可以分为 初等模型,图论模型,规划论模型,微分方程 模型,最优控制模型,随机模型,模拟模型。
式中:y-残余应力
E -1
Pmaxe-2.16x10 x/E
E-材料弹性模量 x-沿激光冲击波方向的深度
Pmax-激光冲击波的峰值压力
第三节 材料科学的数学建模方法
在材料科学中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有理论 分析法 、模拟方法 、类比分析法 、数据分析 法。
一、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指应用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和定律, 对被研究系统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演绎、归纳,从 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工艺比较成熟,对机理比 较了解时,可采用理论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可直 接建立模型。 例:在渗碳工艺过程中通过平衡理论找出控制参量 与炉气碳势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7. 模型应用
模型应用是数学建模的目的。一个成功的数学模 型,必须根据建模的目的,将其用于分析、研究和解 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数学模型在生产和科研中特殊 作用。
以上介绍的数学建模基本步骤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 用,或交叉进行,或平行进行,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最大限 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
实例:激光冲击残余应力的估算
一般采用的建模基本步骤如下:
1ຫໍສະໝຸດ Baidu 建模准备
建模准备是确立建模课题的过程,就是要了 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掌握与课题 有关的第一手资料,汇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数 据,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和建模的目的,进行建模 筹划。
2.建模假设
建模假设就是根据建模的目的对原型进行适当的
抽象、简化,把那些反映问题本质属性的形态、量及
如果系统的有关变量是连续变量,则称其为连续 系统,它们的数学模型为连续性模型。如果系统的有 关变量是离散变量,则称该系统为离散系统,其模型 为离散模型,当采用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研究材 料某些性质时(如材料的稳、瞬态热传导问题),连 续性模型被转化为离散模型。 如果系统输入和输出成线性关系,则该系统称为 线性系统,其数学模型为线性模型;如果系统输入与 输出呈非线性关系,则该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其数 学模型称为非线性模型。
=0.29,则b不论取何值,y=-1.12GPa,这显然与实际测 量值y=-400MPa相去甚远,因此必须对式(5)加以修 正。 首先,由弹性力学原理可知: =/E 因此,材料的弹塑性形变与弹性模量关系较大,材料受到 相同外力作用时,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弹塑性形变小;因此 有:
yE
(6)
3.构造模型
在建模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模假设的内 容,首先区分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已知 的量,哪些是未知的量,然后查明各种量所处的地 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和 构造模型的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构造出刻画实际问题
的数学模型。
4.模型求解
构造数学模型之后,根据已知条件和数据,分 析模型的特征和模型的结构特点,设计或选择求解 模型的数学方法和算法,然后编写计算机程序或运 用与算法相适应的软件包,并借助计算机完成对模 型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