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及其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及其教育思想
•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 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 由斋主人等。中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 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 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 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 一 。
生平经历
• • • • • • • • • • • • • • • 两三岁,母亲教识字。 四五岁,祖父教《四子书》、《诗经》。 六岁,和父亲学习中略史和《五经》。 十二岁,秀才。 1887年,在广州学海堂学习。 1889,十七岁中举人。 1890年,在上海接触西学,秋季拜师康有为(长兴学舍-万木草堂)。 1895年5月参加公车上书,步入政坛。 1895到1898发起并领导维新运动,主要以办报为变法维新运动手段。 1898年戊戌政变,逃亡日本,继续办报。 1912年回国,后组织进步党,对抗国民党。 1915年撰文反对复辟帝制。 1917年结束政治生涯。 1918年游历欧洲,。 1920年回国任教。 1929年病逝。
重视师范教育
• 梁启超曾有 “师范学堂不立,教习非人” 的感慨,为此, 梁启超极力提倡师范教育,并把它当作是“群学之基”即 各类学校的基础。在他设计的《教育制度表》里就包括有 从“寻常师范学校”到 “高等师范学校”,直到“师范大 学”的比较完整的师范教育系统。 • “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 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 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 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 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 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 的要求。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历 史局限性,但也显示了很高的社 会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 开拓者。
• 教育应该培养的是“新民”,即能自立、自治、自主,具 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的新民。主要应具备: • (1)进取冒险精神; • (2)顽强的毅力; • (3)独立的人格。
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主张
• 他多次指出:“夫教育为立国之根本”,“今日为中国前途 计,莫亟于教育。” • 梁启超把“育人才”、“开学校”和“变科举”看做是 “开民智”,即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主要手段,认为 它们是实行维新变法的根本所在。 • 在《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中,他就指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倡女学,开女智
• 女子教育是近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 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女子教育的问题 一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大顽症。 • 梁启超作为近代维新派的代表、改良主义的先躯,主张男 女平等,提倡女子教育,也是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 他认为“男女平权,美国所盛;女学布接,日本以强。”批 判了封建主义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教育观点, 并斥责这种观点乃“实祸天下之道”。 • 梁启超把女子能否接受教育的问题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盛 衰的高度上,认为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指出“欲强国必由 女学”“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中国兴女学, 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 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 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 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 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 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 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近代历史教育的目的
• “新民” 梁启超认为,国家是有独立的国民构成的,只有“个性 圆满发达”且“自觉”的国民才是具备现代资格的国民。 拥有这样的国民,才能建设独立而强大的国家。 • “国民资治通鉴” 这一目的是上一目的的延伸,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 内容上说,提供的是"国民之史";二是从对象上说,是供"国 民之鉴"
废科举、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 梁启超指出:“八股取士,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行 之千年,使学者坠聪塞明,不识古今,不知五洲,其蔽皆由此。” 他极力主张变革科举,说:“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 变科举为第一义。”
兴学校、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 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的领袖人物,他也十分重 视学校教育。 • 他倡导在全国范围设立完整的各级各类学校,并提出一系 列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梁启超是较早设计出中 国近代学制的教育家,他认为中国欲求富强,根本之途必须 从实行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入手。 • 他拟定了《教育期区分表》,指出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 生理心理特点,诸如知、意、情、身体、自观力等方面,以 此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谢谢观赏!
重视基础教育
• 梁启超将学校教育分为两类:一为一般平民教育,一为高 等人才教育。前者提高国民素质,后者培植国家高级人才。 • 在他看来,培养少数高级人才并非难事,而将平民的文化 水准提高一寸则是相当困难的,他多次呼吁 • “教小学,教愚民,实为今日救中国第一义。” • “我所最悲者,不悲少特达智慧之人,而悲夫少通常智慧 之人。”
子女——教导有方
• 梁思顺(令娴)(1893—1966),生于广东新会 • 梁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生于日本,院 士。 • 梁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生于澳门,院士 • 梁思忠(1907—1932),生于日本,后毕业于美国弗吉 尼亚陆 • 军学院和西点军校,25病逝。 • 梁思庄(1908—1986)著名图书馆学家,生于日本 • 梁思达(1912—2001)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生于日本 • 梁思懿(1914—1988)主要从事社会活动 • 梁思宁(1916—2006)生于上海 • 梁思礼(1924— ),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院士
历史背景
旧中国国势衰落、民族危亡,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 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 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 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 容和近代观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
教育思想概览
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梁启超,充分认识到教育 的地位和作用, (1)倡导教育救国、教育兴国; (2)主张废科举、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3)主张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与女 子教育; (4)突破了洋务教育人才观的思想局限,提出了培养具有 近代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新国民”的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思想
• 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素质竞争。梁 启超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 会竞争理论去看问题,认定一个民族的优劣,一个国家的 强盛,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人民程度的高低,国民性决定着 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面貌。中国在近代的落伍和受欺凌, 从根本上讲是国民素质低下所造成的。而国民素质的低下 则是“教之未善”之故,即教育事业没有办好。这主要表 现在教育没有普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