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特点:有一股车流至少变道两次才能实现交织的目的。
4.交织宽度和交织运行形式
(1)交织宽度
交织宽度由交织区段的车道数来确定。即交织车辆和非交织 车辆所使用这些车道的百分率。
百分率由交织和非交织交通量的相对关系及交织车辆所必须 进行的车道变换数来确定。
车道变换数决定于交织构造型式,因此,交织和非交织车辆 使用车行道的比例不仅由相对的交通量,而且还由交织区构
思考: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异同与内在联系?
相同点:都是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
(车道、地点)的交通实体数,表示方法相同。
区 别:
交通量是道路上实际运行着的交通体的观
测值,其数值具有动态性与随机性。
通行能力则是根据道路几何特性、交通状
况及规定运行特性所确定的最大流量,其
数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规定性。
E-不稳定范围,接近最大交通量,内部小的干扰会产生大的影响 F-强制流状态,跟车明显,受前车影响大,速度可能变为0 我国1-4级
最大服务交通量:
每一级服务水平对应的交通量范围。该级中服务水平最
差时对应的交通量。
公路设计采用服务水平等级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采用二级 。特殊情况下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可采用三级
五、特定纵坡路段
1.概述
凡在单一坡路段的坡度-坡长,以及几个连续上(或下)坡段的
组合坡段的等效坡度-坡长值符合表5-4或表5-5中的坡度-坡
长值时,称为特定纵坡路段。
在特定纵坡上坡路段由于大型车的车辆换算系数较大,单向 车行道上的当量小客车交通量亦随之增大,常常成为基本路 段上运行质量较差甚至最差的段落。
(2)当大型车中总重/功率为177kg/kw左右及 以下的车辆较多,此时换算系数Ehv见表5-5
3.特定纵坡下坡段的Ehv求法 (1)满足下表条件时,此时下坡段的Ehv均取 相应上坡的Ehv一半
坡度 % 3
4 >4
122kg/kw
坡长(m)
177kg/kw
坡长(m)
≥1000
≥400 无限制
驶入正线时,匝道—
主线连接处上游 150m至下游760m 以外 驶出正线时,匝道— 主线连接处上游 760m至下游150m 以外 交织区开始的汇合点 上游150m至表示交 织区终端的分离点下 游150m以外的主线 路段,图5-3
二、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本平分级的关键性参数是最大交通密 度(pcu/(km〃h)。
交织车辆则利用了比期望为多的部分。在此情况下,
交织区的运行为约束运行。
当交织构造不限制交织车辆去利用所期望使用的那部 分时,交织运行就是非约束运行。
影响交织区段交织运行的参数见表5-6
二、交织运行形式的确定
1、交织车辆运行速度(Sw)和非交织车辆运行速度(Snw)的计算
(5-6)
在计算过程中需将交通量换算成理想条件下的小客车当
交织区构造型式由交织车辆在通过交织区段时所需要
的最少车道变换数来区分。
构造型式A、B、C三种,示意图分别见图5—5、图
5—6及图5—7。
图5—5a图式中,当两匝道间的辅加车道长度大于610m时 ,就不作为交织区,而是作为两个独立的匝道处理。 特点:两股交织车流都需要至少变道一次才能实现交织目的 ,且都需要跨越同一条车道的边界线。
6
根据道路某一路段通行能力的估算,路况及交通 状况分析,可以提出某一地段线形改善的方案; 道路通行能力可作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改建 及交通设施配臵的依据,如交叉口类型选择和信 号设施的设计装备等; 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城市街道网规划、公路网 设计和方案比选的依据; 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交通管理、运营、行车组 织及控制方式确定或方案选择的依据。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段在平原微丘区采用二级 ,重丘陵区和近郊采用三级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
混合交通双车道路段采用三级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作用
用于道路设计:
是否设计爬坡车道
瓶颈路段的潜在,
用于道路规划 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1.高速公路的定义及其组成 定义 组成: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交织区; 匝道:其中包括匝道—主线连接处及匝道—横交公路 连接处 2.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定义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是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 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
≥1200
≥400 无限制
(2)坡度—坡长小于(1)中所述范围的特定下坡路 段的Ehv可应用表5—3平原微丘地形的Ehv值。
六、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计算
5—3 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
1.交织运行的定义及分类
(1)交织运行的定义 两个或更多交通流沿公路相当长路段运行的总方向相同 且在没有交通控制设施的情况下,相交而过的运行称交 织运行 (2)交织区的分类 交织区分简单交织区和多重交织区两类。 简单交织区由一单个汇合点接着有一单个分离点形成 多重交织区由一个汇合点接着有两个分离点、或有两个 汇合点接着有一分离点形成。
2.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是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 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 每个方向车道数、车道和路肩宽度、侧向净 空以及平面纵面线形等。 交通条件,指使用道路的车辆的交通流特性、 设计速度、客车、货车、大车、小车、长途 短途等交通组成和分布,车道中交通流量, 流向及方向分布等。
交织区类型(
A类交织区示意图 )
0.6m
3.7m
交织区长度 50~600m
每辆交织的车辆至少需要变换一次车道
特点:有一股车流不需要变道,另一股至少需要变道一次才 能实现交织目的。
交织区类型(
B类交织区示意图 )
0.6m
3.7m
交织区长度 50~600m
车流中的一股车流不需变换车道,另一股至少 变换一次车道
处理。
交织区长度是从汇合三角区上一点,即从车道1右边缘
至入口(汇合)车道左边缘的距离为0.6m的那一点,至分
离三角区车道l右边缘至出口(分离)车道左边缘距离3.7m 的点,这两点的距离为交织区长度(如图5-4)。
3.简单交织区构造型式
交织构造涉及交织区段的入口车道及出口车道的数目和 相对位臵,对交织车道的数目影响较大。
我国按照车流运行状态,把从小交通量自由流至交通量达到可能
状态的受限制车流这一运行条件范围分为四级服务水平。即一级
、二级、三级和四级。
百度文库
各种设计速度的基本路段在理想条件下各级服务水平的平均 行程速度、V/C及最大服务交通量列于表
三、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1.最大服务交通量
(5-2)
2.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5-3)
(5-4) 四、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修正 方法 1.车道宽度及侧向宽度的修正系数fw(见表5-2) 2.大型车的修正系数fhv (5-5)
3.驾驶员条件的修正系数fp
根据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遵守交通法规的程度、 在高速公路上或其它相似的路段上的行驶经验以及驾驶 员的健康状况,一般取值为0.9~1.0。
2.交织区长度
交织区长度对驾驶员完成所需的全部车道变换所用的
时间和空间起着制约作用。
交织区长度短了,太短,则操作困难,实行车道变换
的密度和骚乱的程度就要增加,速度大大降低。
太长则费用太高,且进出口之间的交织运行与操作过 分分散,紧迫性不明显,车流不具备交织特点。
经国内外研究认为交织区长度不应小于50m也不应大 于600m,一般认为大于610m可作为两个单独的匝道
Nwmax—对一指定的交织构造型式,可被交织车辆使用的最大车 道数(不一定为整数)
Nw-的计算式及Nwmax值见表5—8
(2)三种型式的特点
A型中可做交织的最大车道数是最受限制。
有的特定上坡路段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超过其所在单向车
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而需要设臵爬坡车道。
因此,要对待定纵坡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分别单独进行通行
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计算,并分别以其中的车辆换算系数
(Ehv)为最大的特定上坡路段或下坡路段的控制值。
2.特定纵坡段的坡度-坡长范围及相应的上坡段大型车 换算系数(见表5-4及表5-5) (1)当大型车中总重/功率为122kg/kw左右及以下的 车辆较多,此时换算系数Ehv见表5-4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重点、难点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基本知识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第一节、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道路通行能力概述
1、基本概念(Capacity)
•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 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 体(车辆或行人)数。 • 用 辆/h 或用 辆/d 或 辆/s 表示 车辆多指小汽车,当有其它车辆混入时,均采用 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小客车为单位(pcu)— personal car unit。
9
内在联系: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 通行能力;当交通量远小于通行能力时, 车流为自由流状态,车速高,驾驶自由度 大;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车流的运行状态 会逐渐恶化;当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通行能 力时,车流为强制流状态,将会出现车流 拥挤、阻塞现象。
总之,道路通行能力反映了道路的容量, 交通量则反映了道路的负荷量。交通量与 通行能力的比值表征了道路的负荷程度或 利用率。
当交织交通量在总交通量中的比例VR增加时,扰乱增 加,非交织和交织车辆的车速都减低了
当平均每车道承担的总交通量V/N增加时,交织和非交
织车辆的车速减低
2.运行形式的确定
(1)判定约束或非约束运行
Nw ≤Nwmax 一定为整数)。
非约束运行,反之,约束运行
Nw--交织车辆为达到平衡(或非约束)运行所必须使用的车道数(不
量交通量
先以非约束形式计算Sw和Snw,代入表5—8中相应公式
计算Nw ,与该表中右列的Nwmax比较,确定为约束或非
约束, 当Nw ≤Nwmax,为非约束
如为约束,则需重新计算约束运行的Sw和Snw 。
(5—6) 从式(5—6)可看出:
长度加大,由于车道变换的密集程度减小了,因此车速 加大
7
基本通行能力(理想通行能力)——是指道路 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 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理想的道路条件:车道宽度≥3.65m(我国公路 则定为3.75m),路旁的侧向余宽≥1.75m,纵 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 路面状况。 交通的理想条件:车辆组成为单一的标准型汽 车(小客车),在一条车道上相同的速度,连续 不断地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最小车头间隔, 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驾驶员为经常行驶在高速公路且技术熟练、遵 8 守交规者
10
二、服务水平
定义:车辆运行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或称为公路在
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分级: 美国A-F级 A-交通量小,自由流 B-稳定流较好部分,自由度有一定影响,舒适度降低 C-稳定流中间部分,车辆间相互影响增加
D-稳定流较差部分,自由度受到很大影响
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 管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号的位臵、种类、 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 其它还有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 转弯禁限等措施。
其它条件, 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
3.道路通行能力的作用
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设计交通量的具体分析, 可以正确地确定新建道路的等级、性质、主 要技术指标和线形几何要素; 通过对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的观测、分析、评 定,并与现有交通量对比,可以确定现有道 路系统或某一路段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 提出改进的方案或措施,作为老路或旧街改 建的主要依据; 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铁路、公路、水运、 空运等各种方式的方案比选与采用的依据;
造型式共同来确定。
构造型式能限制交织车辆使用外侧车道,这种限制在构造型 式A中影响最大,在构造型式B中最小。
(2)交织运行形式 交织运行分约束及非约束运行两种形式
在交织区中有些情况下交织构造会限制交织车辆充分 利用车道来达到平衡运行。此时交织车辆只利用了可 供使用的车道中比所期望使用的为少的一部分,而非
特点:有一股车流至少变道两次才能实现交织的目的。
4.交织宽度和交织运行形式
(1)交织宽度
交织宽度由交织区段的车道数来确定。即交织车辆和非交织 车辆所使用这些车道的百分率。
百分率由交织和非交织交通量的相对关系及交织车辆所必须 进行的车道变换数来确定。
车道变换数决定于交织构造型式,因此,交织和非交织车辆 使用车行道的比例不仅由相对的交通量,而且还由交织区构
思考: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异同与内在联系?
相同点:都是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
(车道、地点)的交通实体数,表示方法相同。
区 别:
交通量是道路上实际运行着的交通体的观
测值,其数值具有动态性与随机性。
通行能力则是根据道路几何特性、交通状
况及规定运行特性所确定的最大流量,其
数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规定性。
E-不稳定范围,接近最大交通量,内部小的干扰会产生大的影响 F-强制流状态,跟车明显,受前车影响大,速度可能变为0 我国1-4级
最大服务交通量:
每一级服务水平对应的交通量范围。该级中服务水平最
差时对应的交通量。
公路设计采用服务水平等级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采用二级 。特殊情况下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可采用三级
五、特定纵坡路段
1.概述
凡在单一坡路段的坡度-坡长,以及几个连续上(或下)坡段的
组合坡段的等效坡度-坡长值符合表5-4或表5-5中的坡度-坡
长值时,称为特定纵坡路段。
在特定纵坡上坡路段由于大型车的车辆换算系数较大,单向 车行道上的当量小客车交通量亦随之增大,常常成为基本路 段上运行质量较差甚至最差的段落。
(2)当大型车中总重/功率为177kg/kw左右及 以下的车辆较多,此时换算系数Ehv见表5-5
3.特定纵坡下坡段的Ehv求法 (1)满足下表条件时,此时下坡段的Ehv均取 相应上坡的Ehv一半
坡度 % 3
4 >4
122kg/kw
坡长(m)
177kg/kw
坡长(m)
≥1000
≥400 无限制
驶入正线时,匝道—
主线连接处上游 150m至下游760m 以外 驶出正线时,匝道— 主线连接处上游 760m至下游150m 以外 交织区开始的汇合点 上游150m至表示交 织区终端的分离点下 游150m以外的主线 路段,图5-3
二、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本平分级的关键性参数是最大交通密 度(pcu/(km〃h)。
交织车辆则利用了比期望为多的部分。在此情况下,
交织区的运行为约束运行。
当交织构造不限制交织车辆去利用所期望使用的那部 分时,交织运行就是非约束运行。
影响交织区段交织运行的参数见表5-6
二、交织运行形式的确定
1、交织车辆运行速度(Sw)和非交织车辆运行速度(Snw)的计算
(5-6)
在计算过程中需将交通量换算成理想条件下的小客车当
交织区构造型式由交织车辆在通过交织区段时所需要
的最少车道变换数来区分。
构造型式A、B、C三种,示意图分别见图5—5、图
5—6及图5—7。
图5—5a图式中,当两匝道间的辅加车道长度大于610m时 ,就不作为交织区,而是作为两个独立的匝道处理。 特点:两股交织车流都需要至少变道一次才能实现交织目的 ,且都需要跨越同一条车道的边界线。
6
根据道路某一路段通行能力的估算,路况及交通 状况分析,可以提出某一地段线形改善的方案; 道路通行能力可作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改建 及交通设施配臵的依据,如交叉口类型选择和信 号设施的设计装备等; 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城市街道网规划、公路网 设计和方案比选的依据; 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交通管理、运营、行车组 织及控制方式确定或方案选择的依据。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段在平原微丘区采用二级 ,重丘陵区和近郊采用三级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
混合交通双车道路段采用三级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作用
用于道路设计:
是否设计爬坡车道
瓶颈路段的潜在,
用于道路规划 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1.高速公路的定义及其组成 定义 组成: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交织区; 匝道:其中包括匝道—主线连接处及匝道—横交公路 连接处 2.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定义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是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 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
≥1200
≥400 无限制
(2)坡度—坡长小于(1)中所述范围的特定下坡路 段的Ehv可应用表5—3平原微丘地形的Ehv值。
六、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计算
5—3 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
1.交织运行的定义及分类
(1)交织运行的定义 两个或更多交通流沿公路相当长路段运行的总方向相同 且在没有交通控制设施的情况下,相交而过的运行称交 织运行 (2)交织区的分类 交织区分简单交织区和多重交织区两类。 简单交织区由一单个汇合点接着有一单个分离点形成 多重交织区由一个汇合点接着有两个分离点、或有两个 汇合点接着有一分离点形成。
2.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是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 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 每个方向车道数、车道和路肩宽度、侧向净 空以及平面纵面线形等。 交通条件,指使用道路的车辆的交通流特性、 设计速度、客车、货车、大车、小车、长途 短途等交通组成和分布,车道中交通流量, 流向及方向分布等。
交织区类型(
A类交织区示意图 )
0.6m
3.7m
交织区长度 50~600m
每辆交织的车辆至少需要变换一次车道
特点:有一股车流不需要变道,另一股至少需要变道一次才 能实现交织目的。
交织区类型(
B类交织区示意图 )
0.6m
3.7m
交织区长度 50~600m
车流中的一股车流不需变换车道,另一股至少 变换一次车道
处理。
交织区长度是从汇合三角区上一点,即从车道1右边缘
至入口(汇合)车道左边缘的距离为0.6m的那一点,至分
离三角区车道l右边缘至出口(分离)车道左边缘距离3.7m 的点,这两点的距离为交织区长度(如图5-4)。
3.简单交织区构造型式
交织构造涉及交织区段的入口车道及出口车道的数目和 相对位臵,对交织车道的数目影响较大。
我国按照车流运行状态,把从小交通量自由流至交通量达到可能
状态的受限制车流这一运行条件范围分为四级服务水平。即一级
、二级、三级和四级。
百度文库
各种设计速度的基本路段在理想条件下各级服务水平的平均 行程速度、V/C及最大服务交通量列于表
三、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1.最大服务交通量
(5-2)
2.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5-3)
(5-4) 四、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修正 方法 1.车道宽度及侧向宽度的修正系数fw(见表5-2) 2.大型车的修正系数fhv (5-5)
3.驾驶员条件的修正系数fp
根据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遵守交通法规的程度、 在高速公路上或其它相似的路段上的行驶经验以及驾驶 员的健康状况,一般取值为0.9~1.0。
2.交织区长度
交织区长度对驾驶员完成所需的全部车道变换所用的
时间和空间起着制约作用。
交织区长度短了,太短,则操作困难,实行车道变换
的密度和骚乱的程度就要增加,速度大大降低。
太长则费用太高,且进出口之间的交织运行与操作过 分分散,紧迫性不明显,车流不具备交织特点。
经国内外研究认为交织区长度不应小于50m也不应大 于600m,一般认为大于610m可作为两个单独的匝道
Nwmax—对一指定的交织构造型式,可被交织车辆使用的最大车 道数(不一定为整数)
Nw-的计算式及Nwmax值见表5—8
(2)三种型式的特点
A型中可做交织的最大车道数是最受限制。
有的特定上坡路段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超过其所在单向车
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而需要设臵爬坡车道。
因此,要对待定纵坡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分别单独进行通行
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计算,并分别以其中的车辆换算系数
(Ehv)为最大的特定上坡路段或下坡路段的控制值。
2.特定纵坡段的坡度-坡长范围及相应的上坡段大型车 换算系数(见表5-4及表5-5) (1)当大型车中总重/功率为122kg/kw左右及以下的 车辆较多,此时换算系数Ehv见表5-4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重点、难点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基本知识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第一节、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道路通行能力概述
1、基本概念(Capacity)
•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 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 体(车辆或行人)数。 • 用 辆/h 或用 辆/d 或 辆/s 表示 车辆多指小汽车,当有其它车辆混入时,均采用 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小客车为单位(pcu)— personal car unit。
9
内在联系: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 通行能力;当交通量远小于通行能力时, 车流为自由流状态,车速高,驾驶自由度 大;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车流的运行状态 会逐渐恶化;当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通行能 力时,车流为强制流状态,将会出现车流 拥挤、阻塞现象。
总之,道路通行能力反映了道路的容量, 交通量则反映了道路的负荷量。交通量与 通行能力的比值表征了道路的负荷程度或 利用率。
当交织交通量在总交通量中的比例VR增加时,扰乱增 加,非交织和交织车辆的车速都减低了
当平均每车道承担的总交通量V/N增加时,交织和非交
织车辆的车速减低
2.运行形式的确定
(1)判定约束或非约束运行
Nw ≤Nwmax 一定为整数)。
非约束运行,反之,约束运行
Nw--交织车辆为达到平衡(或非约束)运行所必须使用的车道数(不
量交通量
先以非约束形式计算Sw和Snw,代入表5—8中相应公式
计算Nw ,与该表中右列的Nwmax比较,确定为约束或非
约束, 当Nw ≤Nwmax,为非约束
如为约束,则需重新计算约束运行的Sw和Snw 。
(5—6) 从式(5—6)可看出:
长度加大,由于车道变换的密集程度减小了,因此车速 加大
7
基本通行能力(理想通行能力)——是指道路 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 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理想的道路条件:车道宽度≥3.65m(我国公路 则定为3.75m),路旁的侧向余宽≥1.75m,纵 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 路面状况。 交通的理想条件:车辆组成为单一的标准型汽 车(小客车),在一条车道上相同的速度,连续 不断地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最小车头间隔, 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驾驶员为经常行驶在高速公路且技术熟练、遵 8 守交规者
10
二、服务水平
定义:车辆运行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或称为公路在
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分级: 美国A-F级 A-交通量小,自由流 B-稳定流较好部分,自由度有一定影响,舒适度降低 C-稳定流中间部分,车辆间相互影响增加
D-稳定流较差部分,自由度受到很大影响
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 管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号的位臵、种类、 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 其它还有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 转弯禁限等措施。
其它条件, 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
3.道路通行能力的作用
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设计交通量的具体分析, 可以正确地确定新建道路的等级、性质、主 要技术指标和线形几何要素; 通过对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的观测、分析、评 定,并与现有交通量对比,可以确定现有道 路系统或某一路段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 提出改进的方案或措施,作为老路或旧街改 建的主要依据; 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铁路、公路、水运、 空运等各种方式的方案比选与采用的依据;
造型式共同来确定。
构造型式能限制交织车辆使用外侧车道,这种限制在构造型 式A中影响最大,在构造型式B中最小。
(2)交织运行形式 交织运行分约束及非约束运行两种形式
在交织区中有些情况下交织构造会限制交织车辆充分 利用车道来达到平衡运行。此时交织车辆只利用了可 供使用的车道中比所期望使用的为少的一部分,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