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语言变异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处可见的语言变异

【摘要】论文主要从生活中考察了语言变异情况。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异是它主要的主要内容。论文从广告、网络流行语、性别这三个生活方面对语言变异做了分析。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变异,广告,网络,心理,规范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社会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的边缘部分(生活用语)而非核心部分(语言的构架)。其具体研究对象一是语言对社会的影响,即语言的社会功能;二是社会对语言的影响,即语言的变异——以此为对象的研究是对传统语言学地补充和修正。本文着重表述语言变异作为社会语言学对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体现和应用,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

1.语言变异的定义

语言变异是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①社会因素:如社会等级,职业,身份等。

②社会心理因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追新求异心理、从众心理、避俗求雅心理、男女性别差异等心理导致了语言变异。

③心理语言因素:如交际功能,美学功能等。

总的来说语言变异就是指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

2.生活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

2.1 广告中的语言变异。

广告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广告语言方式的反应,要么他们对

‘老一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不确切地了解文字组合的真正涵义,要么他们产生拒斥心理表示厌烦而中止阅读和收听。”要使人们对“老一套”重新感兴趣,就得对它加以改造和变形,使它由习见变为陌生,由陈腐化为神奇。这种心理语言因素导致的变异由此产生。

从心理语言的角度衡量,有以下两方面:

(1)广告受众的期待心理。

期待一种能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广告,能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广告进入我们的视听。在这种心理期待下,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异军突起,以其特有的魅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神机妙算”。(某计算机广告)。

(2)广告受众爱屋及乌的心理。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均衡美,认为成双成对的东西象征着和谐、吉祥。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利用成语本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以成语的影响力带动广告——商品的影响力,使受众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如:“‘食’全‘食’美”。(某食品广告)。

2.2 网络流行语中的语言变异。

由于上网民群体具有自主、开放、多样和创新的特点,他们蔑视传统,具有极强的反传统意识,完全不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规范、标准的约束,这就使网络聊天语中的汉语语言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异。

(1)网络中的汉语语言变异。

①汉字谐音。谐音是网络语言变异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和方法,即对原字词的读音进行摹拟,构成一个与原字词读音相似的新词语。如:斑竹,指版主(bbs上的管理员)。

②旧词新意。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常用语由于网络语言的特殊语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甚至还逐渐蔓延到网络社区外的现实生活中。如菜鸟,指初学上网的人。

③汉语拼音变异。年轻人所特有的求新求变和追求快捷时尚的本性使网络聊天语言中出现了由汉字拼音缩写来代替一定的意义。如:gg、jj、dd、mm,指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④重叠词。重叠词的应用,反映了网络聊天语言的谐趣及随意性。如:东东,指东西;笨笨,指笨蛋。

(2)中英双语混杂的变异。由于英语的引领和入侵作用,“混用”(code-mixing)现象十分普遍,如:小case=小事一桩;我i你=我爱你;i服了u=“i”英语中表示“我”,“u”是“you”的谐音,表示“你”。

(3)网络中字母,数字的变异。

①数字谐音。如:345(相思苦);9494(就是就是);8147(不要生气);886(拜拜了);520(我爱你)

②数字象征。如用一定的数字象征某种含义。如:100或10,表很完美;1775,表我要造反(因为1775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年);0001000,表我很孤独。

3.语言差异的因素

语音,词汇,语法,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对语言变异起到了推动作用,是其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这里着重介绍社会心理语言这一最主要因素导致语言差异的原因。人的社会心理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多层面造成了语言的变异,主要有两点原因:

3.1 追新求异的风尚。

青少年群体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语言变异的主要参与者和创造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商品经济产生的“大款”“款儿爷”到九十年代吹进大陆的港澳台娱乐风暴席卷而来的“四大天王”,以及随之风靡的“哇噻”;再到上世纪末网络时代的来临,种种网络语言充斥生活中,无一不是一代代青少年大胆洒脱,个性张扬,追新求异的心理的展现!

3.2 从众心理导致变异。

在社会中,几乎人人都有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心理倾向,这种顺从大多数的心理和个体自愿接受社会行为规范的倾向被语言

学家成为从众心理。这种心理极大推动了差异的扩散和发展,乃至激化出更进一步的演变。

4.结论

语言变异现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对它应作全面审视、具体分析,我们不宜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词汇是语言各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形形色色的语言变异主要通过词汇的变异和发展表现出来,并影响日常交际用语。现代人追求时尚、求异求新,是语

言变异得以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多元多彩社会现实的折射。语言的稳固是相对的,而发展却是绝对的;语言规范是相对的,而变异却是绝对的。语言变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积极的价值,所以不宜按照一般的语言规范去衡量和纠正。规范不等于纯洁,而是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所以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语言变异的规律并进行客观的指导,另一方面亟需在青少年中倡导正确的语言观和规范观,提高对语言变异现象的认识,从而促进社会语言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嘉彦,游汝杰.《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日.

[2] 丁家永.《广告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