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第九章论述了学生原有知识的性质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有知识决定新的学习能否出现。例如,未掌握加法的学生不能学习除法,未掌握基本字、词、句的学生不能学习阅读。本章要讨论的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学习动机。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动机属于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因为情感因素中有认知成分,所以不能笼统地称为非认知因素。与原有知识相比,动机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些是本章要讨论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要对动机及其相关概念如目标、兴趣、自我图式等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因此,本章首先概述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并阐明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接着对主要动机理论做些比较研究;最后介绍两个综合的动机作用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激励与维持学生的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策略。

学完本章以后,应做到:

1.用实例说明学习动机与兴趣、目标、成就需要、内驱力等概念的异同;

2.根据现代心理学对学习动机概念的界定,评价本章所介绍的四种动机理论的合理性及其不足之处;

3.举例说明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内源性学习动机;

4.举例说明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外源性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一)动机

要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先要知道心理学中动机这一术语的含义。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动物的行为简单,其行为原因比较容易理解。人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易解释。在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时,直接观察到的是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至于包括人在内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在涉及动物行为动机时,常用需要和内驱力来解释。如食物剥夺引起饥饿,这种饥饿刺激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动物寻找食物;动物吃到食物,饥饿消失,停止寻找食物行为。在涉及人的行为时,除了使用需要、内驱力等概念之外,还用目标、兴趣、愿望、理想、信念等概念来解释。因此,需要、目标(或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成了描述人的行为原因的术语,它们表达的概念难以严格区分。

动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唤醒与维持功能。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同动机水平低的个体相比,

其情绪和意识处于较高的唤醒状态,在动机指向的目标达到之前,这种唤醒状态将维持下去。如,学生在迎接高考或中考时,其唤醒状态保持较高水平,一直要到考试结束后,思想和情绪才会放松。

第二,指向功能。有较强动机的个体,同无动机的个体相比,其思想和行为更集中指向满足动机的客体或事物。如,一名球探与一名普通球迷同看一场足球赛,由于球探有特殊动机,其行为指向与普通球迷不同,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他需要的球员的表现上。

(二)学习动机

传统上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但现代教育心理学赋予这一概念更多的含义。正如沃尔福克(A.E.Woolfolk, 2001)所说:“学习动机不只是涉及学生要学或想学,还涉及更多含义,包括计划、目标导向、对所要学习与如何学习的任务的反省认知意识、主动寻求新信息、对反馈的清晰知觉、对成就的自豪与满意和不怕失败”,并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Woolfolk,A.E.(2001).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402).

学习动机既可看成一般的人格特征,也可以看成暂时的唤醒状态。例如,通过人格测验,发现有些人有较高的成就需要,这种需要能持久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里的高成就需要既是个体的一种学习动机,也是他的稳定的人格特征。又如,在一节普通的历史课上,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先讲一个有关的小故事,学生立即进入高度唤醒状态并准备投入后继学习。这样激起的学习动机是特殊的动机状态。由此可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从一般人格特征和特殊动机状态两方面考虑。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也称内源性动机,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例如,有的儿童对阅读文艺作品很感兴趣,一有空就读文艺作品,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也获得语言表达技能。由内源性动机激起的学习活动的满足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在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分数,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另一种支持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学生努力学习,其满足不在活动过程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

“愉快教育”这一口号强调通过内在动机维持学习。但学生的学习不都像游戏,有的学习可能使人感到愉快,但许多学习是十分艰苦的,如背诵数千个外语单词,要与遗忘作斗争;要使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适当的外来压力,单靠个人兴趣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三)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分析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动机对学习的作用不同于原有知识的作用。原有知识决定新的学习能否出现。通过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互作用,原有知识将成为新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学习动机可以加速或减慢新的学习过程的进行。但它只起催化剂作用,其作用是间接的,不直接参与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第二,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努力、集中注意为中介而实现的。如,学习动机作用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笨鸟先飞”或主动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三,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互为因果关系,而不是单向关系。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和加涅都持这种观点。加涅在阐明奥苏伯尔的动机观时指出:“由于这种原因,又因为动机并非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没有必要把学习活动推迟到学生养成适当兴趣和动机之后再进行,通常教授一个没有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暂时忽略他的动机状态,并集中精力尽可能有效地对他实施教学,尽管缺乏动机,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学习;从学习的初步满足中他将充满希望地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引起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并且要依靠由成功的教育成就引起的动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