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进仪征市委会)

近两年来,我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率先在全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集中区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集中区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进入加速推进期。随着全市各地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本建成启用,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实现建管无缝对接,构建我市社会管理创新亮点工程,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11月上旬,民进仪征市委会对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分别赴真州、大仪、陈集等乡镇实地察看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情况,召开了民政局、综治办、建发公司、房管局、文广新局、真州镇、大仪镇、陈集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征询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管理情况

我市现辖9个镇、2个办事处、140个建制村,总面积857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丘陵岗坡,农村原4905个自然村庄散乱零碎,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水平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己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愿望。近两年来,我市坚持“三个原则、三种模式”,以规划引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并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市农民基本集中居住。截至目前,107个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点,已经按照法定程序基本调整到位,己建、在建农民集中居住区82个,其中,农村规划点70个、集镇规划点12个,累计进区建房8384户。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推进全市城镇化的突破口,重点围绕集镇周边、主干道沿线规划点推进建设,做大做亮,明确暂缓启动边远地区规划点,并要求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己基本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点32个,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要求,配套建设了程度不同的公共设施、便民服务设施和种养殖小区。部分集中居住点具备了“七通”的条件;一些规模较大的集中区规划建设了污水处理、休闲广场、文体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包括卫生室、图书室、电教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生产生活资料超市、便民店、红白喜事活动场所在内的便民服务中心;部分集中区在小区外围规划建设了每户0.1-0.2亩左

右的菜地和种养殖区域,实行生产与生活分离。集中居住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跨村建设的集中居住区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如十二圩沙河新苑小区。

2、建立由村“两委”牵头、业主代表参加的社区理事会。如刘集镇百寿村农民集中居住区。

3、约90%基本建成的集中居住区未建立一定形式的管理组织。由村“两委”委派在职和二线村干部负责居住区管理工作,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员。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困难

1、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公用配套设施较为滞后。由于土地流转使用及相关政策的制约,部分居住区建设手续无法办齐,造成居住区在办理用水、用电、燃气接入等手续时比较困难;部分居住区的生产用房、小区围墙、停车场以及绿化环卫、文体休闲等公用设施还未完全到位,这些问题给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相当部分居住区属于开放性的,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部分集中居住区组织建设推进不快。部分基层干部对集中居住区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还缺乏深刻认识,管理思维还固守传统模式,绝大多数集中居住区中的基层组织尚未建立,组织建设的空白势必会造成管理服务上的空白。目前,

现有的管理队伍和人员基本不属一级基层组织,难以全面承担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服务功能,长期以往,将会凸现和暴露很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3、管理和服务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镇级层面,尚未明确农民集中居住区服务的牵头协调和承担管理的部门;在集中居住区层面,目前的管理工作仅侧重于卫生保洁等服务,进区居民的物质权益、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文化生活等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集中居住区居民的管理经费来源还未建立长效机制。

4、集中区管理服务力量严重不足。集中居住区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政策性、专业性较强,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从调研的情况看,人力不足和人才匮乏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负责集中居住区管理的人员大都是现村“两委”成员及村二线干部,对适应集中居住区管理的要求,缺乏研究、缺乏创新、缺乏实践。

三、对策建议

总体工作思路是,以探索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运行机构灵活的新型基层管理架构为指导思想,以建立健全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为核心,以集中区自治组织为主体,实施社区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市民化教育,构建集中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系。真正把集中区打

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1、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按照建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总体要求,加大有效投入,从老百姓最急需的实际问题入手,抓紧完善小区围墙等安全配套设施,特别是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水、电、路、农贸市场、文体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2、强化行政推动,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镇级牵头协调部门。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等方式,引导基层干部深入研究社区化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措施等,增强其探索实践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精心选择不同类型的工作典型,加大指导、培树力度,在服务设施和组织构架、服务体系、管理教育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精心打造,实行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3、完善组织设置,健全管理组织构架。一是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围绕“求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共享体系、支撑体系;二是对跨村建设的居住区推行村、社区双线管理模式。对此类社区适时依法选举成立社区居委会。在此之前,实行村、社区管理的无缝对接,不留盲区,特别是针对万顷良田整治形成“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