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工艺第五章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带螺纹的回转体零件 3.高精度的回转体零件 4.表面粗糙度高的回转体零
3
5.2数控车削加工常用刀具及选择
1.焊接式车刀
根据工件加工表面以及用途不同,焊接式车刀又 可分为切断车刀、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内孔车 刀、螺纹车刀以及成形车刀等,
4
2.机夹可转位车
机械夹固式可转位车刀由刀杆、刀片、刀垫以及夹紧元件 组成。刀片可分为带圆孔、带沉孔以及无孔三大类,形状 有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以及菱形等共 17种。
9
5.3.4 进给路线的确定
2.确定退刀路线 (1)斜线退刀方式。 (2)切槽刀退刀方式。 (3)镗孔刀退刀方式。
10
5.3.4 进给路线的确定
3.进给路线的选择: 1)最短的切削进给路线, 2)完整轮廓的连续 切削进给路线, 3)特殊的进给路线
11
5.3.4 进给路线的确定
4.确定最短的空行程路线 ①巧用对刀点, ②巧设换刀点, ③合理安排“回零”路线
位的直径,并按零件和刀具的材料及加工 性质等条件允许的切削速度来确定。 2)车螺纹时主轴转速 大多数经济型车床数控系统推荐车螺纹时的 主轴转速如下: n 1200k
P
17
5.4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18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2.尺寸精度要求 ,3.形状和位置精度的要求 ,4.表面粗
糙度要求 ,5.材料与热处理要求
6
5.3.2 工序和装夹方式的确定
1.按零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划分
2.按粗、精加工划分
7
5.3.3 加工顺序的确定
1.先粗后精 :先粗后精指按照 粗车一半精车一精车的顺序 进行加工,逐步提高加工精 度。
第五章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数控加工工艺》 主编:苏建修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5.1数控车削的主要加工对象
1.“口小肚大”的回转体零件
5
5.3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制订
5.3.1 零件图工艺分析 1.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条件 在分析零件图时应注意: ①零件图上是否漏掉某尺寸,使其几何条件不充分,影响到
零件轮廓的构成。 ②零件图上的图线位置是否模糊或尺寸标注不清,无法编程。 ③零件图上给定的几何条件是否合理,造成数学处理困难。 ④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车床加工的特点,应以
2.先近后远:指加工部位相对于 对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的。
3.基面先行 4.先内后外
8
5.3.4 进给路线的确定
进给路线一般指刀具从起刀点(或 机床固定原点)开始运动,直至返 回该点并结束加工 程序所经过的 路径,包括切削加工的路径以及 刀具切入、切出等非切削空行程。 1.循环切除余量:1)轴套类零件 , 2) 轮盘类零件 , 3)铸锻件
14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2)单向进给速度的计算 单向进给速度包括纵向进给速度和横向进给 速度,其值按式(2—2)计算。式(2—2)中的 进给量,粗车时一般取为0.3~0.8 mm/ r,精车时常取0.1—0.3 mm/r,切断时 常取0.05~0.2 mm/r
15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19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20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本课件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1
(3)合成进给速度的计算 合成进给速度是指刀具作合成(斜线及圆弧插
补等)运动时的进给速度。如加工斜线及圆 弧等轮廓零件时,这时刀具的进给速度由 纵、横两个坐标轴同时运动的速度决定, 即
vfh v2fx v2fz
16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3.主轴转速的确定 1)光车时主轴转速 在光车时,主轴转速应根据零件上被加工部
2.进给速度的确定
1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2.进给速度的确定 (1)进给速度的确定原则 1)当工件的质量要求能够得到保证时,可选择
较高(2000 mm/min以下)的进给速度。 2)当切断、车削深孔或精车时,宜选择较低的
进给速度。 3)当刀具空行程时,可以设定尽量高的进给速
度。 4)进给速度应与背吃刀量和主轴转速相适应。
12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1.背吃刀量的确定 在工艺系统刚性和机床功率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取大的
背吃刀量,以减少走刀次数。当余量过大、工艺系统刚性 不足时可分次切除余量,各次的余量按递减原则确定;当 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应考虑半精加工,余量常取 0.5~2 mm,精加工余量常取0.1~0.4 mm。
3
5.2数控车削加工常用刀具及选择
1.焊接式车刀
根据工件加工表面以及用途不同,焊接式车刀又 可分为切断车刀、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内孔车 刀、螺纹车刀以及成形车刀等,
4
2.机夹可转位车
机械夹固式可转位车刀由刀杆、刀片、刀垫以及夹紧元件 组成。刀片可分为带圆孔、带沉孔以及无孔三大类,形状 有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以及菱形等共 17种。
9
5.3.4 进给路线的确定
2.确定退刀路线 (1)斜线退刀方式。 (2)切槽刀退刀方式。 (3)镗孔刀退刀方式。
10
5.3.4 进给路线的确定
3.进给路线的选择: 1)最短的切削进给路线, 2)完整轮廓的连续 切削进给路线, 3)特殊的进给路线
11
5.3.4 进给路线的确定
4.确定最短的空行程路线 ①巧用对刀点, ②巧设换刀点, ③合理安排“回零”路线
位的直径,并按零件和刀具的材料及加工 性质等条件允许的切削速度来确定。 2)车螺纹时主轴转速 大多数经济型车床数控系统推荐车螺纹时的 主轴转速如下: n 1200k
P
17
5.4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18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2.尺寸精度要求 ,3.形状和位置精度的要求 ,4.表面粗
糙度要求 ,5.材料与热处理要求
6
5.3.2 工序和装夹方式的确定
1.按零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划分
2.按粗、精加工划分
7
5.3.3 加工顺序的确定
1.先粗后精 :先粗后精指按照 粗车一半精车一精车的顺序 进行加工,逐步提高加工精 度。
第五章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数控加工工艺》 主编:苏建修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5.1数控车削的主要加工对象
1.“口小肚大”的回转体零件
5
5.3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制订
5.3.1 零件图工艺分析 1.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条件 在分析零件图时应注意: ①零件图上是否漏掉某尺寸,使其几何条件不充分,影响到
零件轮廓的构成。 ②零件图上的图线位置是否模糊或尺寸标注不清,无法编程。 ③零件图上给定的几何条件是否合理,造成数学处理困难。 ④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车床加工的特点,应以
2.先近后远:指加工部位相对于 对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的。
3.基面先行 4.先内后外
8
5.3.4 进给路线的确定
进给路线一般指刀具从起刀点(或 机床固定原点)开始运动,直至返 回该点并结束加工 程序所经过的 路径,包括切削加工的路径以及 刀具切入、切出等非切削空行程。 1.循环切除余量:1)轴套类零件 , 2) 轮盘类零件 , 3)铸锻件
14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2)单向进给速度的计算 单向进给速度包括纵向进给速度和横向进给 速度,其值按式(2—2)计算。式(2—2)中的 进给量,粗车时一般取为0.3~0.8 mm/ r,精车时常取0.1—0.3 mm/r,切断时 常取0.05~0.2 mm/r
15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19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20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本课件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1
(3)合成进给速度的计算 合成进给速度是指刀具作合成(斜线及圆弧插
补等)运动时的进给速度。如加工斜线及圆 弧等轮廓零件时,这时刀具的进给速度由 纵、横两个坐标轴同时运动的速度决定, 即
vfh v2fx v2fz
16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3.主轴转速的确定 1)光车时主轴转速 在光车时,主轴转速应根据零件上被加工部
2.进给速度的确定
1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2.进给速度的确定 (1)进给速度的确定原则 1)当工件的质量要求能够得到保证时,可选择
较高(2000 mm/min以下)的进给速度。 2)当切断、车削深孔或精车时,宜选择较低的
进给速度。 3)当刀具空行程时,可以设定尽量高的进给速
度。 4)进给速度应与背吃刀量和主轴转速相适应。
12
5.3.5 切削用量的选择
1.背吃刀量的确定 在工艺系统刚性和机床功率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取大的
背吃刀量,以减少走刀次数。当余量过大、工艺系统刚性 不足时可分次切除余量,各次的余量按递减原则确定;当 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应考虑半精加工,余量常取 0.5~2 mm,精加工余量常取0.1~0.4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