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3-1 固结硬度不同的砂土的实测允许梯度 颗粒分析分 布曲线 双众数或多 众数(双峰 或多峰)缺 乏中间粒径 双众数或多 众数 结构 松散 粘粒含量 (%) 地质时代 第四纪粗砂 不等粒 系数 >20 10—20 10—20 <10 2—3 3—4 >4 25—50 25 >25 Jcr 0.3 0.6 0.9 >0.9 J允许 0.1 0.2 0.3 >0.3 0.2 0.3 >0.3
细粒含量(%)
渗 透 破 坏 梯 度
图10-6 渗透破坏梯度与细粒含量关系图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2)当它们的不均粒系数小于1:20。渗透变形型式为流土时, 则可采用临界水力坡度与不均粒系数关系曲线求取。 砂土 和砂砾土管涌临界水力梯度,可采用细颗粒含量与渗透破 坏坡降关系曲线求得临界水力梯度
I cr
C u=
d 60 d 10
§13.2 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二)细颗粒含量 只有较多量的粗大颗粒构成骨架,才能形成直径较大的孔隙, 易于产生潜蚀。如细颗粒达到一定含量致使颗粒间不能相互接触, 不能由它构成骨架,则孔隙大小取决于细颗粒,则比较难以潜蚀。 实验资料证实:当细粒含量达20%-30%时,产生渗透变形所需 的水力梯度值急剧增大;
管涌可以多种方式出现,如涌、土裂隙管涌和虫(兽)穴管涌等。 历史上很多缺堤事件,也是管涌而产生的,所以管涌如猛兽。1998 年,九江大堤是因为管涌而缺口的。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由于工程活动所引起起的潜蚀和管涌更为常见。如开 挖深基坑或采矿竖井穿过饱水粉细砂层,在基坑或竖井中大 量排除地下水,造成坑(井)内与边壁之间的大水头差,地下 水层便会携带大量砂土由边壁涌入坑(井)之中,这就是工程 中通称的流砂(qllick sand)。
还可以进一步根据累积曲线求出不均匀系数来判断: Cu<10------流土 Cu >20-----潜蚀 Cu 在10-20之间-----两种均可能发生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13.3.2 确定坝基各点的实际水力梯度
目前确定坝基实际水力梯度的方法有理论计算法、绘制流网的图
解法、水电比拟法及观测法等。其中绘制流网比较简便而可靠。初步 判定时可采用理论计算方法。
8.0
2041 .5 1:2
.75 1:0 .0 1:3
4.0 1: 0.8 1: 1. 0
塌 坑 中 心 线
粘土质粘土
1988 1982
图13--9 黄洋河土坝剖面及心墙脚处接触流土所形成的塌坑 (据刘森,1979)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渗透变形的预测步骤:
1.据土体类型和性质 ,判定是否会产生渗透变形及渗透变形的 类型。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潜蚀使得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
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降低,甚至整体发生
破坏。这种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现象称之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 坏。
强烈的渗透变形会在渗流出口处侵蚀成孔洞,孔洞又会促
使渗透途经已经缩短、水力梯度有所增大的渗流向它集中,而 在孔洞末端集中的渗透水流就具有更大的侵蚀能力,所以孔洞 就不断沿最大水力梯度线溯源发展,最终形成一条水流集中的 管道,由管道中涌出的水携带较大量的土颗粒,即管涌 (piping)。是由潜蚀强烈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有的不良地质 作用,往往形成地质灾害。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渗透变形的类型与特点
渗透水流通过一系列的特有的作用过程使土体中某些颗 粒松动、脱离、被水携带和搬运,导致土中形成孔洞通道及 孔洞通道的不断向源延伸和扩大。这些作用包括:
淋蚀或渗流侵蚀
当土层中细小颗粒小于与之呈互层状产出的砂、砾层中 的孔隙,则细小颗粒可被渗透水流所携带,并穿过这些孔隙 通道而被搬运走。,土中的细微裂缝、虫孔、兽穴、根孔等 大孔洞也可成为地下水流搬运细小颗粒的通道。这种渗透水 流的选择性侵蚀,可能是土中管道开始形成的主导方式。
第三纪湖相 砂
致密 t=0.5— 0.7
§13.2 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允许
(五)粘粒含量 粘粒பைடு நூலகம்量增多增加土
1.0 0.8 0.6 0.4
的内聚力,增加土的抗潜
蚀能力。
表 13-2 软弱夹层渗透变形破坏梯度表 水库名称 青山 丹江口 葛洲坝 陈食 渡口石 渗透破坏的夹层性质 F4 泥化夹层 F26 破碎夹层 F080 破碎带 202 泥化夹层 坝基风化裂隙夹泥 坝基风化裂隙夹泥 破坏梯度 2.42 >12 >40 5.2—6.96 4.0 3.3
愈大,说明土愈不均匀,级配愈好。
Cu<10------流土 Cu >20-----潜蚀
Cu 在10-20之间-----两种均可能发生
研究临界水力梯度与不均粒系数之间的关系表明:砂土的Cu 值愈小(土粒愈均匀)则Jcr值愈大,即产生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较潜
蚀的要大。
§13.2 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四)压密固结程度 经过压密固结的土不仅孔隙度有所降低,粒间嵌合 力也有所增强,必然要经过渗流力浮动以后才能悬浮。 其临界梯度和允许梯度显著高于颗粒成分相近但未经固 结的土。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渗流面蚀
饱水敏感土于斜坡面出露,集中渗流可携带其出口处的土粒顺流 而下将之搬运走,于是出口处首先形成一凹入龛并累进性切入坡内, 逐步发展为一个地下管道。使渗流流线聚敛的因素有地形、岩性或细 微裂隙等。
孔道冲刷
土或易蚀基岩中的孔洞或管道开始形成之后,通过这类孔道流 动的集中水流即可冲刷孔道壁、冲走可由壁上脱落下来的颗粒而使孔 道不断扩大。
渗 透 破 坏 梯 度
当细粒含量<20%, 破坏(临点)梯度<0.5, 较公式计算值(0.81.2)小得多,这可能 是由于土的结构和孔 隙不均一的缘故。
细粒含量(%)
图10-6
渗透破坏梯度与细粒含量关系图
§13.2 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三)、土的级配特征 土的级配特征可用土的不均粒系数Cu表示(Cu =d60/d10) Cu值
→→计算出不均粒系数和细颗粒的百分含量 →→判别渗透变形的类型。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主要根据土的颗粒分析资料。可根据累积曲线和分布曲线的形 状来判定。
百 分 含 量 (%) 单峰
次峰
累积曲线 分布曲线
粒径(

图13-10 颗粒分析曲线形式与渗透变形类型 Ⅰ--潜蚀; Ⅱ---流土;Ⅲ-- 潜蚀或流土
渗透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土中的某些颗粒就会被渗透 水流携带和搬运,这种地下水的侵蚀作用称为潜蚀。潜蚀 包括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 机械潜蚀作用:指渗流的机械冲刷力把细小的土颗粒 携走,而较大的颗粒仍留在原处。 化学潜蚀作用:指当土中含有可溶盐类的颗粒或胶结 物时,水流溶蚀了它们,使土的结构变松,孔隙度增大, 水流的渗透能力加强。 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一般是同时进行的,且二者是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水流由下往上渗透时一 旦当动水压力与土体的水下重 量相等时,土体将处于悬浮状 态而发生流土。
§13.2 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土体的水下重量: 若dp=dq:
临界水力梯度Jcr
即:
----太沙基公式
即:土粒的密度愈大,孔隙率愈小,则临界水力梯度愈大,也即土体愈 不易发 生渗透变形(流土)。 若砂土粒密度ρs =2.65,n=50%~30%,则:
H

图10-10 单层均质各向同性透水层坝基渗透网图
图10-11 双层结构坝基渗透流网图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13.3.3 确定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 水力梯度
确定临界水力梯度的方法也较多, 有理论计算法、图表法及试验测定 法等,可根据渗透变形的类型、工 程重要性和不同勘察阶段等采用。 1、工程等级较低或初期勘察阶 段,可采用图表法估计临界水力梯 度; 1)砂土和砂砾土管涌临界水力梯度, 可采用细颗粒含量与渗透破坏坡降 关系曲线求得临界水力梯度
§13.2 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引起渗透变形的动力因素是动水压力,一旦当渗流的动水压力达 到岩土的抗渗强度(指岩土抵抗渗透水流作用的能力)时,就发生渗透 变形。
13.2.1 渗透变形的水动力条件
地下水在松散土体中渗流时,土颗粒在水头差作用下承受了来自 水流的渗透力即动水压力。 j I
w
单位土体承 受的土压力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渗透变形一般发生在无粘性土和粉土中。 渗透危害:
1、基坑开挖出现流砂的现象
2、水坝坝基管涌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初始状态 管涌向源 发展状态
潜蚀发展为管涌流网的 变化既管道集水区的扩大
管涌破坏示意图 (a)斜坡条件时 (b)地基条件时 1-管涌堆积颗粒; 2-地下水位; 3-管涌通道; 4-渗流方向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100 80 60 40 20 0.02 100 50 20 10 5 2 1.0 0.5 0.2 0.1 0.05
百分含量(%)
粒组粒径(mm) 0.01 (对数坐标)
图13-11
颗粒分析分布曲线与管涌的可能性
--非管涌土; --危险性管涌土; --非危险性管涌土
1、理论计算法
如果坝基为双 层结构,且地层厚度 稳定、透水性均一。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则在平面流情况下,坝后渗流溢出段的平均水力梯度(即逸出梯
度)可按下式计算
如果地质条件与上述类似,只是上层在坝上游缺失,则: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2、绘制流网法 比较简便,且可靠性较高,所以是常用的方法。 绘出流网图 后,即可确定坝基任一点的水力梯度值,即
2.确定坝基各点,主要是下游坝脚处实际水力梯度。
3.确定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 4.据实际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比较,圈定出可能发生渗透变
形的范围。
§13.3 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
13.3.1 判别渗透变形类型
→→首先应分析坝基地层结构和地形地貌条件
→→初步判定可能产生渗透变形的地段
→→根据颗粒分析资料绘制的累积曲线和分布曲线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称渗透压力或动水压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 渗透压力J:
w h1 A w h2 A J J w hA j J / AL w hA / AL w I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但太沙基公式 未考虑土体本身的抗剪强度,所以实测的各种土的临界梯
度往往较上述公式计算结果相差很大。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土的结构特性。
§13.2 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13.2.2 土石结构及颗粒成分条件 --------土的抗渗强度
土体抗渗强度取决于其本身的结构,制 约渗透变形发生的土体结构特性,包括土中 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土的 级配特征,颗粒形状及排列方式等因素。 (一)、粗细粒径比例 只有当土中细颗粒的粒径d小于粗颗粒 的骨架孔隙直径d0时,才能发生潜蚀。据研 究其最优比为d0/d=8。一般天然无粘性土均 为混粒结构,其孔隙率多为n=39.59%,大颗 粒粒径D与其孔隙d0比为D/d0=2.5。所以有 利于发生潜蚀的粗细粒径比为D/d=20.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管涌更多的 与修建堤坝 相联系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抢险抛土 堵口麻袋
最后的出水口
推测的渗流通道
图13-2 龙凤山土坝出险段实测剖面图 (据刘杰,1979)
§1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潜蚀:即土体中一部分小颗粒被渗透水流携出,较普遍发生 在不均质砂层中 流土:即土体表层某一部分土粒在垂直土层的渗透水流作用 下全部浮动和流走。常发生在大坝下游坡脚有渗透水流逸出 的土层中 接触流土:即渗透水流近于垂直土层运动,当由颗粒粗细相 差悬殊的细粒土进入粗粒土中时,细粒土被水流带入粗粒土 中 接触冲刷:渗透水流方向与土层平行,细粒土与粗粒土接触 面上的土粒受粗粒土中流速较大的水流所冲刷并被它带走。
0.2
(%)
2
6
8
10
粘粒含量
图13--8 允许梯度与粘粒含量关系曲线
测定方式 现场 现场 现场 现场 据破坏时水头推算 据破坏时水头推算
备注 尚未 破坏
§13.2 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13.2.3 渗流出口条件
对于由渗流出口朔源发展的潜蚀 — 管涌型渗透变形,渗流出口
有无适当保护,对渗透变形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