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05T13:25:03.3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作者:王俐

[导读] 在心血管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5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接受常规心血管护理,实验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4.62%,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1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心血管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262-01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也越来越高。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做好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由于心血管疾病大多风险性比较高,传统的心血管护理难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将风险管理运用于心血管护理当中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5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风险管理和常规心血管护理,旨在探究分析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3例,男女比例为31:22,患者最高年龄79岁,最低年龄43岁,平均年龄(56.19±6.31)岁。对照组52例,男女比例为29:23,患者最高年龄78岁,最低年龄44岁,平均年龄(56.21±6.29)岁。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可比性较高。

纳入标准:第一,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第二,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三,本次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第一,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第二,存在精神障碍、智力障碍患者;第三,有遗传病史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血管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心血管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加强问题管理与日常监护。护理人员需要仔细回顾以往的护理过程,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思考解决和预防措施。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实时注意患者的具体情况,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及时处理。其次,完善各种防护措施。心血管疾病危重期大多需要住院治疗和恢复,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事件,护理人员需要更加完善各项防护措施,包括楼梯防滑条、走廊扶手、卫生间防滑垫、床边护栏等。第三,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指导行动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实施风险管理时,医院还需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将护理操作、技能、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到其中,同时还包括考核评估等,并且将管理制度积极落实下去,尽可能保证护理质量。第四,加强监督力度。医院应该对心血管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识别,然后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前做好防范。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护理满意度主要通过医院问卷调查表确定,满分一百,90~100为非常满意,70~89为满意,70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4.62%,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1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在心血管疾病当中,存在不少的护理风险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年龄因素、药物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等。这些因素为患者护理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从而严重影响护理服务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应该在现有心血管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风险管理。首先,通过培训等方式,充分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护理法律法规、护理礼仪、护理沟通技巧、护理操作技巧等多种方面。还可以为护理人员播放一些医患纠纷案例,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案例提出解决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其次,对以往的护理操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造成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作出提前预防。最后,重视护理细节,尤其是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更加细心,同时,在平时护理当中,应该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通过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主要选择10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风险管理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更高。该研究结果与许辉,李晓光,陈艳妮,等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波,杨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236-237.

[2]陆雯静,李海燕,卢菁,等.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6):673-6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